浙教版数学(八上)同步提高: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八上)同步提高: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20 19:53: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提要
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单地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②有两个角是60°;③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
3.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练习
填空题
1.
等腰三角形补充下列条件后,仍不一定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C
)
A.有一个内角是60°
B.有一个外角是120°
C.有两个角相等
D.腰与底边相等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若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第三边,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B.
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C.
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b∶c=3∶3∶4,则△ABC是等腰三角形
D.
有两个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3.给出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内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D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5,
BC=3,则BD的长为(
A
)
A.
1 
B.
1.5
C.
2 
D.
2.5
5.如图,在△ABC中,AB=7,AC=5,BC=6,∠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点E,交AC于点F,则△AEF的周长为(
C
)
9   
  
B.
11
C.
12  
    D.
13
6.如图,△ABC中,∠ABC=90°,∠C=30°,AD是角平分线,DE⊥AC于E,AD、BE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C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C

A.30°
B.32°
C.36°
D.40°
8.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过点O作O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EF=BE+CF;②∠BOC=90°+∠A;③点O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OD=m,AE+AF=n,则S△AEF=m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如图,在△ABC中,AB=AC,DE∥BC,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D
)
A.AD=AE
B.DB=EC
C.∠ADE=∠C
D.DE=BC
10.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a-b)2+|b-c|=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B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一般等腰三角形
11.如图,在△ABC中,∠C=90°,∠A=30°,在直线AC上取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
C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2.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5,
BC=3,则BD的长为(
A
)
A.
1 
B.
1.5
C.
2 
D.
2.5
【解】 延长BD交AC于点E.
∵∠A=∠ABD,∴BE=AE.
∵CD⊥BD,CD平分∠ACB,BC=3,
∴EC=BC=3,BD=DE.
又∵AC=5,∴AE=2.∴BE=2.
∴BD=1.
二、填空题
1.
如图①,△ABD,△CBD是两个边长均为1的等边三角形,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到图②,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__2__.
2.如图,已知OA=5,P是射线ON上的一个动点,∠AON=60°.当OP=__5__时,△AOP为等边三角形.
如图,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重叠在一起,若绕长直角边AC的中点M转动,使上面一块直角三角尺的斜边A′B′刚好过下面一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若∠A=30°,AC=10,则此时两直角顶点C,C′间的距离是__5__.
【解】 连结C′C.
∵M是AC的中点,AC=10,△ABC,
△A′B′C′是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
∴AM=CM=A′M=C′M=5,
∴∠A′CM=∠A′=30°,∴∠C′MC=60°,
∴等腰三角形MCC′是等边三角形,
∴C′C=CM=5.
如图,在△ABC中,AB=20
cm,AC=12
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
cm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
cm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当△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
4
秒.
三、解答题
1.如图,已知AB=AD,∠ABC=∠ADC,
则BC=CD,请说明理由.
  
【解】 如解图,
连结BD.∵AB=AD,
∴∠ABD=∠ADB.
∵∠ABC=∠ADC,
∴∠ABD-∠ABC=∠ADB-∠ADC,
即∠CBD=∠CDB,∴BC=CD.
2.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A至点E,延长BC至点D,并使AE=BD,连结CE,DE.求证:△ECD为等腰三角形.
【解】过点E作EF∥AC交BD的延长线于点F.
∵△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B=60°.∵AC∥EF,
∴∠F=∠ACB=60°,
∴∠BEF=180°-∠B-∠F=60°,
∴∠B=∠F=∠BEF,
∴△BEF为等边三角形,∴BE=BF=FE.
∵AE=BD,∴BE-AE=BF-BD,即AB=FD.
∴BC=FD.在△EBC和△EFD中,
∵∴△EBC≌△EFD(SAS),∴EC=ED,
∴△ECD为等腰三角形.
如图△ABC中,∠ACB=90°,∠B=30°,AD平分∠CAB,延长AC至E,使CE=AC.
(1)求证:DE=DB;
(2)连接BE,试判断△A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A=60°,AB=AC,D是AC边上的中点,延长BC至E,使CE=CD.
已知CD=3,求BE的长;
求证:BD=DE;
若点F是BE的中点,试判断DF与BE的位置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1)∵AB=BC=AC,BD是中线,
∴BC=AC=2CD,∵CD=3,
∴BC=2CD=6,CE=CD=3,
∴BE=BC+CE=6+3=9.
(2)∵△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
∴∠ABC=∠ACB=60°,∠DBC=30°(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又∵CE=CD,∴∠CDE=∠CED.
又∵∠BCD=∠CDE+∠CED,
∴∠CDE=∠CED=∠BCD=30°.
∴∠DBC=∠DEC,∴BD=DE.
(3)∵点F是BE边的中点,∴DF是BE边的中线,
∵BD=DE,∴DF⊥BE.
5.如图①,A是线段BC上一点,△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1)连结BE,DC,求证:BE=DC.(2)如图②,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D′.
①当旋转角为__60__度时,边AD′落在AE上.
②在①的条件下,延长DD′交CE于点P,连结BD′,CD′.当线段AB,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BDD′与△CPD′全等?并给予证明.
【解】(1)∵△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AD,AE=AC,∠BAD=∠CAE=60°,
∴∠BAD+∠DAE=∠CAE+∠DAE,即∠BAE=∠DAC.
在△BAE和△DAC中,∵∴△BAE≌△DAC(SAS),
∴BE=DC.
(2)①∵∠BAD=∠CAE=60°,
∴∠DAE=180°-60°×2=60°.
∵边AD′落在AE上,∴旋转角=∠DAE=60°.
②当AC=2AB时,△BDD′与△CPD′全等.
证明如下:由旋转可知,AB′与AD重合,
∴AB=DB=DD′=AD′.
又∵BD′=BD′,∴△ABD′≌△DBD′(SSS),
∴∠ABD′=∠DBD′=∠ABD=×60°=30°.
同理,∠AD′B=∠DD′B=30°,∴DP∥BC.
∵△ACE是等边三角形,∴AC=AE=CE,∠ACE=60°.
∵AC=2AB,∴AE=2AD′,∴∠PCD′=∠ACD′=∠ACE=×60°=30°,
∴∠ABD′=∠ACD′,∴BD′=CD′,
∵DP∥BC,∴∠PD′C=∠ACD′=30°,
∴∠DBD′=∠DD′B=∠PCD′=∠PD′C=30°.
在△BDD′与△CPD′中,∵∴△BDD′≌△CPD′(AS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提要
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单地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②有两个角是60°;③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
3.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练习
填空题
1.
等腰三角形补充下列条件后,仍不一定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
A.有一个内角是60°
B.有一个外角是120°
C.有两个角相等
D.腰与底边相等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第三边,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B.
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C.
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b∶c=3∶3∶4,则△ABC是等腰三角形
D.
有两个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3.给出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内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5,
BC=3,则BD的长为(
)
A.
1 
B.
1.5
C.
2 
D.
2.5
5.如图,在△ABC中,AB=7,AC=5,BC=6,∠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点E,交AC于点F,则△AEF的周长为(
)
9   
  
B.
11
C.
12  
    D.
13
6.如图,△ABC中,∠ABC=90°,∠C=30°,AD是角平分线,DE⊥AC于E,AD、BE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A.30°
B.32°
C.36°
D.40°
8.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过点O作O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EF=BE+CF;②∠BOC=90°+∠A;③点O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OD=m,AE+AF=n,则S△AEF=m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如图,在△ABC中,AB=AC,DE∥BC,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D=AE
B.DB=EC
C.∠ADE=∠C
D.DE=BC
10.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a-b)2+|b-c|=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一般等腰三角形
11.如图,在△ABC中,∠C=90°,∠A=30°,在直线AC上取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2.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5,
BC=3,则BD的长为(
)
A.
1 
B.
1.5
C.
2 
D.
2.5
二、填空题
1.
如图①,△ABD,△CBD是两个边长均为1的等边三角形,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到图②,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____.
2.如图,已知OA=5,P是射线ON上的一个动点,∠AON=60°.当OP=____时,△AOP为等边三角形.
如图,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重叠在一起,若绕长直角边AC的中点M转动,使上面一块直角三角尺的斜边A′B′刚好过下面一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若∠A=30°,AC=10,则此时两直角顶点C,C′间的距离是____.
如图,在△ABC中,AB=20
cm,AC=12
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
cm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
cm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当△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
秒.
三、解答题
1.如图,已知AB=AD,∠ABC=∠ADC,
则BC=CD,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A至点E,延长BC至点D,并使AE=BD,连结CE,DE.求证:△ECD为等腰三角形.
如图△ABC中,∠ACB=90°,∠B=30°,AD平分∠CAB,延长AC至E,使CE=AC.
(1)求证:DE=DB;
(2)连接BE,试判断△A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A=60°,AB=AC,D是AC边上的中点,延长BC至E,使CE=CD.
已知CD=3,求BE的长;
求证:BD=DE;
若点F是BE的中点,试判断DF与BE的位置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
5.如图①,A是线段BC上一点,△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1)连结BE,DC,求证:BE=DC.(2)如图②,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D′.
①当旋转角为____度时,边AD′落在AE上.
②在①的条件下,延长DD′交CE于点P,连结BD′,CD′.当线段AB,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BDD′与△CPD′全等?并给予证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