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加点字注音。
桅杆( ) 浩瀚( )
揪着( ) 咆哮( )
镌刻( ) 殚精竭虑( )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在海边展现娴熟带球技巧的小男孩正是如今在我们球队掌控中场运转的巴西球员拉菲尼亚。
B.英国首相发言人:与北爱尔兰的谈判取得进展,但仍有默契需要弥合。
C.烈士白本升的妹妹李卫平带来的是哥哥生前一丝不苟的一本本笔记、作业本及一张张旧照片。
D.他为我国淡水生物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淡水生物与环境的科学规律,为淡水生物学的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启动仪式主讲嘉宾,让作家贾平凹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以及对当下阅读状况提出了看法。(删去“让”)
B.本届文津图书奖社会各界参与积极踊跃,共收到全国图书馆及读者、专家、媒体推荐的有效参评图书1874种。(删去“积极”)
C.本次的亲子共读活动目的是丰富全社会读书的良好氛围,营造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后面加上“环境”)
D.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先后授予湘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李凯云、杨应修、黄粹峰、刘爱云、周金秀五位。(在“美术大师”后面加上“称号的”)
4.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知识产权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女性在发明中的贡献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主题是“变革的动力:女性参与创新创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女性在全球创新发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组织2017年公布的超过24万件国际专利申请中,有女性申请人的专利比例达到31%,高于10年前的23%。
课内精读
1.说说本篇通讯的标题有何特点。
2.说说第三、四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品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拓展阅读
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
2016年2月11日,农历小年,下午6点,河南开封。
马保东与马奋勇挤坐在一张沙发上,兴奋地规划着今后的合作。
二人都姓马,兄弟相称,但不是亲兄弟。哥哥马奋勇是汉族,新疆哈密人;弟弟马保东是回族,河南开封人。
这“兄弟”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又经历了些什么?故事还得从20年前说起。
1995年,马保东21岁,因做肠衣生意与长他一岁的同行马奋勇在河北省有一面之交。两人相互欣赏对方的实诚,一见如故。
河北分手不久,马保东只身赴新疆,去找当时在哈密地区牧工商联合总公司肠衣厂工作的马奋勇。马奋勇在生意和生活上给了马保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马保东到新疆进货,货款足时就在当地付;不够时,货到河南出手后再付,有时连个欠条都不用打。
1997年,马保东在新疆进了50多万元的货,资金缺口不小。马奋勇便拿出积蓄,又东拼西凑,借给马保东16万元。
没料想,货到河南,行情大变,肠衣价格狂跌不止,马保东顿时倾家荡产。此后的一年,马保东东挪西借,还了马奋勇近11万元,剩下的5.3万元再也无力偿还了。
在新疆,马奋勇的肠衣生意也陷入了瘫痪,父亲又重病卧床,家中债台高筑。
1998年,马奋勇曾到马保东在开封县杜良乡扫东村的家,“想看看保东弟能不能再还一点儿”。当看到马保东的窘境,他一个“钱”字未提,便转身踏上西行的列车,随后便到蒙古国寻求生意,一去就是13年。
两“兄弟”自此失联。
2003年,马保东东山再起。“生意是越做越大,但找不到马哥,还不了欠款,这事儿真成了我的心病!”马保东说。
“马奋勇”“5万元”,成了马保东父子、兄弟那些年时常念叨的词儿。2008年,马保东的哥哥刚学会上网,便试着在网上寻人。弟兄俩没事就在网上“敲”“马奋勇”,一“敲”就是近4年。
2011年底,已是蒙古国中国农牧畜产商会会长的马奋勇,受家乡邀请返乡创业。半年后,他注册成立了喀尔里克畜牧开发有限公司。没多久,作为公司总经理的马奋勇便被保东的哥哥在网上给“敲”了出来。
“哥,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保东,欠你5万多元的保东啊……你让我找得好苦啊!”电话里的马保东激动得语无伦次。
“哥,我终于能还你钱了。我要还本钱!还利息!还要加感情!我要还你100万!”马保东一口气说了好几个“还”。
电话那头的马奋勇也十分激动,连说:“使不得,兄弟,使不得。说真的,失而复得的朋友比失而复得的金钱更珍贵。”
“兄弟”通话的当天,马保东就往哈密汇了10万元。他告诉马奋勇,剩余的90万元一分不动放在那里,等马哥来河南做事时用。
1.本文使用倒叙手法有什么效果?
(提示: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
2.马氏兄弟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哪里?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能力。)
3.说说新闻标题的作用。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请抓住关键词分析。)
4.本文是“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的重点稿件,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你具体分析一下。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想想“小”指的是什么?“大”指的是什么。)
《一着惊海天》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wéi hàn jiū xiào juān dān
2.B(不符合语境,应用“分歧”)
3.C(将“丰富”和“营造”对调)
4.中国女性在发明中的贡献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课内精读
1.主标题中“着”的动作与“惊海天”的大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突出这“一着”的威力之大,也简要地概括了新闻的核心事件。副标题除了补充说明新闻的主要事件外,“我国”“首次”用词准确,也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3.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从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4.(1)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着舰的情形。增强文章气势,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2)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既形象地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给读者带来非常强烈的成功体验。
拓展阅读
1.(1)马氏兄弟二十年后的合作本是事件的结局,这样开头,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用近期事件开头,也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2.马奋勇的诚信:马保东进货货款不够时,货出手后再付款,有时欠条也不用打给马奋勇;马保东资金缺口不小,马奋勇借给他16万元;马奋勇看到马保东的窘境,债台高筑也不提钱;拒绝马保东的100万巨额还款。马保东的诚信:在全国遍寻马奋勇;从2008年开始网上寻找马奋勇;要还给马奋勇100万;汇给马奋勇10万元,还给他留着90万元做事的钱。
3.本文标题概括了主要事件,“兄弟”加了引号,暗示读者他们并非亲兄弟,“二十年”强调了时间跨度大,突出了“诚信”的价值和意义。
4.马氏兄弟其人其事都是平常的,但是他们身上体现了诚信的力量,他们的故事包含了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汉之间的民族团结、“一带一路”经济对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影响等诸多当下社会公众关注的新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