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
第二单元
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
课前导学
……………
1
基础检测
……………
2
课内精读
……………
5
课外赏读
……………
4
新题专列
……………
3
1.知识储备
反衬的定义:反衬,是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
(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
反衬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动衬静、以丑衬美、以乐衬哀、以有衬无。
反衬的作用:运用反衬,能更好地突出或渲染主
体,使其形象更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课前导学
2.自主阅读,完成课文结构梳理图。
威力
外貌
面容
犀利
丰富的感情
课前导学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xuān ánɡ ( )、伟岸、天才于一身。
(2) 这张脸ménɡ mèi ( )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3) 皮肤cánɡ wū nà ɡòu ( ),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4) 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zhènɡ jīn wēi zuò ( )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轩昂
蒙昧
藏污纳垢
正襟危坐
基础检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布满老茧、粗糙的手,端着一碗黄酒,微微地颤抖着。
B.由于大雪天气,回家的人们被迫在车站滞留了三天。
C.由于他入木三分的启发,我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认
识。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学校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 . . .
. . .
. .
. .
. .
. .
C
基础检测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来,“蚁族力量”捐资助学活动引起了广泛社会各界的关注。(把“关注”改为“注意”)
B.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删去“是否”)
C.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
“书法进校园”。(在“校园”后面加上“的活动”)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 . .
A
基础检测
4.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南美侨报网讯 国际妇女节当天,法国左翼报纸《解放报》面向男性和女性读者实行不同的售价,男性读者得掏更多钱。8日出版的《解放报》分两种封面,一种标注为“女性版,2欧元,正常价”,另一种标注“男性版,2.5欧元”。报纸介绍,法国职场上男女薪酬差距为25%,多收男读者0.5欧元,恰好与这一比例相当。报社的这一做法受到加拿大《麦克莱恩杂志》启发。
基础检测
《解放报》说,当天多收男性读者的钱所获收益,将全部捐给一家推动性别平等的非政府组织。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妇女节当天,法国《解放报》对男性读者涨价
本新闻第一段为新闻导语,导语是对新闻的简要概括,标题可据此提炼出时间(国际妇女节)、人物(男性读者)、事件(涨价)等要素。
基础检测
某班举行以“走近名人——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问题。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2)班级将举办托尔斯泰的作品展览,请你写出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的名称。(不少于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新题专列
(3)请你为托尔斯泰拟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沧桑的面孔却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直直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婉转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
新题专列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第1~4题。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课内精读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
课内精读
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课内精读
1.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段主要信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课内精读
2.认真阅读选段,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
(1)……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写出了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表现出来,展示时代的要求。
课内精读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课内精读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怎样刻画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为什么这样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刻画他的眼睛。如文中用“珠宝、晶体、匕首”等喻体来刻画,写出了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课内精读
4.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课内精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
课外赏读
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课外赏读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课外赏读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
课外赏读
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圆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头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课外赏读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
——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课外赏读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着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时: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课外赏读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来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课外赏读
1.文中两次提到托尔斯泰逃离生活的“监狱”,请根据文本概括托尔斯泰所向往的新生活是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两次提到托尔斯泰逃离生活的“监狱”,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所向往的新生活是:能够得到妻子的理解,希望家人与他心灵相通;能够摆脱荣誉、成功、掌声、地位等一切的羁绊束缚;能够按自己内心的意愿、自由地生活,回归自己、回归真实、朴素、自然。(答对大意即可。)
课外赏读
2.文章结尾说高尔基称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
“评价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类的人”意思是一个人类的榜样(典范、模型)。这句话深刻、透彻地点出了托尔斯泰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但又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等特点,所以说这句评语“精辟”。
课外赏读
3.文章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连用三个“到”字,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连用四个“从”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铺陈排比。连用三个“到”字,体现出托尔斯泰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连用四个“从”字,突出世俗和荣誉对托尔斯泰的包围之快、之强,影响和侵害之大。
课外赏读
4.本文写托尔斯泰没有介绍他的文学创作,而选取他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你认为这种设计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远离荣誉与世俗,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出走这一事件以小见大比介绍他的文学创作更能衬托出托尔斯泰不同凡俗的精神境界,体现他的个性和理想,使托尔斯泰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具有感染力。
课外赏读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