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录
0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0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03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04走进文本,理解课文
05归纳升华,拓展应用
07布置作业
06总结升华,教师寄语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吧,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
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熟了!青蛙在开水里逃生,在温水里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当中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课文,力求读出三个层次: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对停顿;
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舜(
)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百里奚(
)
孙叔敖(
)
法家拂士(
)
shùn
quǎn
yuè
gé
xī
áo
bì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
小组交流,讨论,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
讲解课文大意。
通假字
曾,通“增”,増加。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曾
衡,通“横”,梗塞,不顺。
例句:衡于虑。
衡
拂,通“弼”,辅佐。
例句:人则无法家拂士。
拂
词类活用
饿
苦
劳
空乏
乱
忍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乱:使……受到阻挠。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入:在国内。出:在国外。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过:犯错。
例如:人恒过。
一词多义
违背。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同“弼”,辅佐。例如:人则无法家拂士。
拂
兴起,被任用。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显露、流露。例如:征于色,发于声。
发
走进文本,理解课文
1.本文孟子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从两个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炼,最终都大有作为。
3.
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炼;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有所作为。
4.
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爰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
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
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
居里夫人克服种种磨难发现了镭元素
5.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法家”“拂士”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有敌国外患为什么对国家有利?请同学举历史上的事例加以说明。
“法家”是起着约束国君、限制国君的作用的。封建君主,天下唯我独尊,“法家”劝谏君主不去声色犬马,心系国事。“拂士”是辅佐君王,为君主出谋划策的。有敌国外患,就会有恐惧意识、忧患意识,不断地找出本国的弱势,努力提高本国的国力水平,从而增强对敌斗争的优势,使敌人不敢觊觎,也侵略消灭不了。历史上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都足以证明“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正确性。
归纳升华,拓展应用
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更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顺境与逆境相比的优势是占有资本,可以让个人的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可以使英雄不再感叹无用武之地。顺境可以快速成就一个人,让这个人直抵成功。有好多名人就是从顺境中直抵咸功的。居里夫人的女儿就是从小受到她父母的“特殊教育”,才走上了科学的大道,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国的著名词人苏轼、苏辙,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受到其父苏洵良好的教育和影响,成为北宋著名的词人,被列为唐宋八大家。后人称颂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所以我认为“逆境”和“顺境”是否成才,关键是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可以成才;“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死”。因此,“逆境”和“顺境”都只是外界条件,关键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一个人主观有理想,有毅力,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处逆境或顺境中都能求生存、求发展。
总结升华,教师寄语
“顺境也能成才”,同学们,现在我们多数人是处在顺境当中,我们应树立“安乐求发展”的意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精神,不断进取,那么,即使我们是处在顺境,我们同样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请大家时刻牢记顺境与逆境相比的优势是占有资本,顺境可以让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可以快速成就一个人,让这个人直抵成功。
布置作业
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实际,谈谈对艰苦奋斗、忧患意识的认识。捜集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全班交流,并积累在摘抄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