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AB卷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A卷基础夯实
1.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2.下图所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①③④⑤环节组成的水循环名称是(???)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陆上内循环
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②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图分别表示四个海域的洋流分布(实线箭头为暖流,虚线箭头为寒流),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世界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③沿海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有机盐类,有利于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读“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A.
B.
C.
D.
8.关于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海海场处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
B.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处
C.秘鲁渔场处于秘鲁寒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
D.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9.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B.雨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
C.河水、冰川、浅层地下水
D.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10.下列行为属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是(???)
A.扩大耕地面积,过量抽取地下水
B.采取措施,加速高山冰雪融水
C.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
D.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11.下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D.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
12.读“地球上的水循环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各代号在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B____,C_____,D______,F________,G______。
(2)由B,C,D,F,G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循环,由A,B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循环,由D,E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循环。
(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中的各环节把_______圈、水圈、_______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1)洋流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洋流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按性质分属于________流。
(2)图中A、B、C、D所示洋流中,对沿岸气候产生明显增湿作用的洋流字母代号是________,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A、B、C、D中的________有关。
(3)图中阴影处表示的是________渔场,该渔场的形成得益于沿岸________。影响该渔场生产的主要自然现象是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水体间的补给关系。甲水体能和河流水、湖泊水相互补给,说明是雨水或地下水,B正确;冰川只能单向补给河流水、湖泊水;河流水、湖泊水只能单向补给海洋水,A、C、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蒸发,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因此由①②④⑤构成的水循环涵盖了海洋与陆地为海陆间循环,B正确。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上的水。世界上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冰川水,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故选D。
4.答案:A
解析: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蒸发出来,又被塑料膜拦截,水汽遇塑料膜液化,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大气降水。A正确。故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①正确,②错误;北半球中高纬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为逆时针,大洋西岸为寒流,大洋东岸为暖流,③正确;南半球中高纬只有西风漂流,为寒流,④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世界渔场形成的区域,一般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和河流入海口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故A项正确。故选A。
7.答案:C
解析:该题首先应该判断半球,向北温度上升的应该是南半球,反之为北半球,由高温向低温弯曲的是暖流,反之为寒流,由图可知:A、B位于北半球,C.D位于南半球,A.C是暖流,B、D是寒流。故选C。
8.答案:D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广泛利用深层地下水、冰川水。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扩大耕地面积,过量抽取地下水,加重水资源短缺,不合理,A错。采取措施,加速高山冰雪融水,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B不合理。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会导致湿地生态破坏,C不合理。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D合理,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都属于开源措施,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属于节流措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2).海陆间;海上内;陆上内;(3).大气;岩石
解析:(1).根据图示箭头和水循环的基本组成环节判断,A表示海洋水体的蒸发;B表示海上降水;C表示海洋水汽输送往内陆;D表示陆地降水;E表示内陆水体的蒸发;F表示地表径流;G表示地下径流。
(2).水循环可分为海洋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循环,由于海陆间循环源源不断地提供了陆地上的水资源,故对人类最为重要;图示参与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3).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环境的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即自然环境的四大圈层。
13.答案:(1)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寒
(2)CD
(3)秘鲁上升流厄尔尼诺现象
解析: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是沿岸上升流带来许多海底的营养物质,成为浮游生物的饵料,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鱼群聚集。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AB卷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B卷能力提升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反映黄河下游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能反映我国秦岭以南地区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2.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3、读北印度洋水平及垂直方向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月份为(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2.图示季节,一艘货轮从红海经印度洋,到达新加坡,该货轮航行的情况是(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4、海漂植物是通过海水漂流进行传播的植物。椰树广泛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是海漂植物的典型代表。椰树是海南省的省树,但并非海南岛的“土著”,其种子最初是借助海水运动从其他国家“偷渡”而来的。读海南岛椰树分布图(左图)和世界局部区域图(右图),回答1~2题。
1.海南椰树种子最初的来源可能是(???)
A.受我国东部沿海大陆沿岸流的影响,来自福建
B.受东南季风和日本暖流的影响,来自日本
C.受西南季风和南海洋流的影响,来自东南亚
D.受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的影响,来自澳大利亚
2.甲地沿岸的植物种子,有可能漂流至哪里登陆生根发芽(???)
A.a、b
B.c、d
C.a、b、c
D.b、c、d
5、沃克环流是指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接近东西向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下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处为低压
B.乙处水温高于甲处
C.近洋面水平气流由甲处吹向乙处
D.甲处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秘鲁沿海干旱加剧
B.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渔业减产
C.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D.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加强
6、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示意滨海地下水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下水库的功能主要有(???)
A.蓄水、供水、输送
B.航运、发电、旅游
C.蓄水、发电、航运
D.供水、输送、旅游
2.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
A.增加库区的海水入侵
B.降低库区的地下水位
C.加速库区水补给海水
D.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
3.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
①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
②库区的进水能力强
③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
④库区的水体质量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级行政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级行政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降水量
B.降水量、地形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出现农业缺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3.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小,江河径流量减少
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④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8、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是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A,B,C,D,E,F,G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A,B,C三支洋流中,最强大的洋流是________(填字母),该洋流名称为________,强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洋流沿着________大陆________(东或西)岸流动,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洋流G每年的6、7、8三个月特别强大,海面风浪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在C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__________(水循环环节)有密切关系。
2.A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__和重力能。
4.若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问题。
5.在图中的河流东西两岸,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特点是:西岸__________,东岸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2.D
解析:1.本题考查黄河下游地区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黄河由于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下游淤积形成“地上河”,河流水位永远高于地下水位,因此全年都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A正确。故选A。
2.本题考查秦岭以南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秦岭以南即我国的南方地区。在河流的丰水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在河流的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D正确。故选D。
2、答案:1.D;2.C
解析:1.由图知,a为水汽输送;b、g为降水;c、h为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d、f为蒸发、植物蒸腾。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水蒸发和陆地降水及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故选D。
2.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为蒸发。故选C。
3、答案:1.C;2.A
解析:1.本题考查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具有“冬逆夏顺”的特征,图中北印度洋表层海水呈顺时针流动,因此为北半球夏季,故选C。
2.本题考查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中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流动,风向为西南风,因此从红海经印度洋,到达新加坡的轮船向东行驶,应顺风顺水,故选A。
4、答案:1.C;2.A
解析:1.由材料“椰树广泛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可知,不可能来自福建和日本,福建位于亚热带地区,日本位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A、B错。可能受西南季风和南海洋流的影响,来自东南亚,C正确。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位于北半球,不可能将南半球澳大利亚的种子带到海南,D错。故选C。
2.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北印度洋,夏季受西南季风和夏季洋流的影响,种子可能漂流到b地登陆生根发芽。冬季受东北季风和冬季洋流的影响,种子可能漂流到a地登陆生根发芽,A正确。故选A。
5、答案:1.A;2.B
解析:1.本题考查沃克环流的判读。根据图中等压面,可判断甲处是低压,乙处是高压,近洋面空气由乙处吹向甲处。在赤道海区,信风驱使着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乙处表层海水被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上涌补给,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甲处表层海水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因此,乙处水温低于甲处,甲处气流上升,乙处气流下沉。故选A。
2.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加,A错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上升补偿流减弱,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等饵料减少,渔业减产,B正确。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C错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D错误。故选B。
6、答案:1.A;?2.D;?3.C
解析:1.阅读材料“地下水库……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可知,地下水库具有蓄水、供水、输送等功能;由于地下水库水面没有出露地表,故没有航运功能和旅游功能;由于地下水流动性差,且坝内、坝外水位差小,故地下水库不具有发电功能。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A.地下水坝会阻隔库区的海水入侵,故A选项错误;
B.读图可知,地下水坝提高了库区的地下水位,故B选项错误;
C.地下大坝阻隔了库区水对海水的补给,故C选项错误;
D.地下水库提高了库区水位,对地下水就有储蓄作用,能增加库区旱季的供水量,故D选项正确。故选D。
3.①由于地下水库的水面没有出露地表,因此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故①项正确;?
②由于地下水库的进水主要通过下渗环节,下渗速度较慢,因此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进水能力较弱,故②项错误;
③由于地下水库没有泥沙淤积的空间,因此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故③项正确;
④由于地下水库水面没有出露地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因此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库区的水体质量好,故④项正确。
故C①③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答案:1.B;2.A;3.B
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造成各地水土配合差异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比重和耕地比重的差异,所以影响我国东部省级行政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和地形。故选B。
2.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特征。我国北方东部省级行政区农业缺水严重,主要原因是耕地多,径流总量小,A对;北方地区春夏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B错;北方地区农业复种指数低于南方地区,C错;北方农田以旱地为主,水田比重低,D错。故选A。
3.本题考查世界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故选B。
8、答案:1.南;南极圈附近存在着以极点为中心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圈;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中低纬存在着三个大洋环流(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ABCG;DG;
3.A;秘鲁寒流;南美洲南端距南极洲较非洲和大洋洲近很多,陆地对强大西风漂流的阻挡作用强烈,使得汇入秘鲁寒流的水量大增,流速加快;
4.澳大利亚;东;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5.6、7、8三个月正值南半球冬季,高低纬之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大,气温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风特别强劲。在强大的盛行西风作用下,西风漂流特别强大,海面风浪大;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影响。
1.根据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流向及中纬度西风漂流连成一体可判断出图示为南半球。
2.根据180°经线可以确定各大洋流的位置,结合世界洋流分布、洋流成因可判定。
3.A、B、C均为寒流,由于南美洲陆地南伸较远,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强烈,故秘鲁寒流强大。
4.E洋流流经澳大利亚东部,从北向南依次经过了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5.在南半球冬季(6、7、8三个月)时,因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导致风力强劲,致使西风漂流强大。
9、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地表径流;2.水汽输送;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3.太阳辐射能;4.地面沉降;海水入侵;5.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循环发生布海洋与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循环,C是大陆架海区,其丰富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地表径流环节带入丰富营养盐类有关。
2.根据箭头树旨向可看出,A为水汽愉送环节,由此可以实现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及水汽调节。
3.水循环得以实现的内因是在常温下水可以进行三态变化,而外因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4.B位于沿海地区,若在B处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引起地面沉降秘每水入侵
5.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西岸地下含水层潜水水位高于于河流水面,因此会出现地下水补给河流水,而东岸是河流水位较高,所以会出现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