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AB卷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A卷基础夯实
1.沉积岩的地层()
①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②一般先沉积的在上,后沉积的在下
③具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和层理构造
④可能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能
C.地球表面的水能
D.大气运动的风能
3.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沟壑——风力的侵蚀作用
C.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风力的堆积作用
4.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猛犸洞,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连起来的总长度达250km。猛犸洞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5.下图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6.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
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
B.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C.引发地震、山崩和火山
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
7.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板块之间不会发生碰撞现象
C.在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大山脉
D.各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最稳定的地方
8.一般认为,位于太平洋板块上的夏威夷群岛是由一个固定不动的岩浆上涌通道所形成的火山喷发而成。下图是夏威夷群岛火山岩年代图。完成下题。
太平洋板块的移动方向是()
A.西北→东南
B.东南→西北
C.西南→东北
D.东北→西南
9.下图为北半球平原地区的某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两岸四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仅从外力作用考虑,两岸四地中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为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据此回答下题。
(1)图中河流a、c两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A.侵蚀、堆积
B.搬运、侵蚀
C.侵蚀、搬运
D.堆积、侵蚀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冲刷力乙岸比甲岸弱
B.a处多为“V”形河谷
C.c处为河漫滩平原
D.b处为三角洲平原
11.读我国南方某地两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图中的洞都是由于___________岩受到含有___________的流水的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图中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它们是由于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3)图中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___________等省区分布。
(4)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如图景观的著名旅游景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为__________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除此特征外,该类岩石还具有__________,能起到记录__________的作用。
(2).B处为__________岩,它是由__________活动经过__________形成的。此类岩石根据岩浆活动的差异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C处的岩石叫__________岩,D处叫__________岩,C、D两种岩石中,更坚固、更适合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
(3).E处可能会形成__________岩,它是已生成岩石在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若A为含有珊瑚化石的岩石,则E可能为__________岩,它是优良的__________材料。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突出考查学生掌握沉积岩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为掌握化石这一核心概念奠定基础。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因此其地层中可能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即化石。故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故选A。
3.答案:D
解析: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是风化作用,A错;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B错;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C错;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溶洞是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的结果。故选B。
5.答案:C
解析:据图判断A地断层,B地背斜,C地向斜,D地背斜,故C选项正确。故选C。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的水平运动。水平运动既有挤压,又有扩张,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因此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故A正确。故选A。
7.答案:C
解析:板块学说认为,地壳上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没有缝隙的整体,而是有几处明显的裂缝,整个岩石圈形成了六大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主要活动与变形发生在板块边缘。故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根据材料可知,位于太平洋板块上的夏威夷群岛是由一个固定不动的岩浆上涌通道所形成的火山喷发而成。图中火山岛的形成时间西北最早,向东南形成年代越来越晚,最早形成的火山岛已经移动到西北部,可以推断太平洋板块的移动方向是由东南向西北。故选B。
9.答案:(1).A;(2).A
解析:(1).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①地为凹岸,侵蚀严重,由题可知该河是北半球平原地区的河流,北半球因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流向右偏,③地侵蚀严重,故正确选项为A,BCD选项错误。故选A。
(2).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①地为凹岸,侵蚀严重,②为凸岸,堆积严重,港口应建在河水较深的岸边,故正确选项为A,BCD选项错误。故选A。
10.答案:(1)A;(2)B。
解析:(1)a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c处位于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A。
(2)从材料可知河流位于北半球,水流向右偏,河流冲刷力乙岸比甲岸强,A项错误;a处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为“V”形河谷,B项正确;c处为三角洲平原,C项错误;b处为河漫滩平原,D项错误。故选B。
11.答案:(1)石灰;二氧化碳;化学溶蚀
(2)石钟乳;石笋;石柱;化学淀积
(3)云南、贵州、广西
(4)略。提示: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解析:(1)图示为喀斯特地貌,两图中的洞都是由于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2)图中a是石钟乳,悬挂在溶洞顶部。b是石笋,外形似从地面生长出来,与石钟乳相对。c是石柱。它们是由于化学淀积作用而形成的。
(3)图中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分布。
(4)图中景观的著名旅游景点有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等。
12.答案:(1).沉积;有层理构造;化石;地球历史;(2).岩浆;岩浆;冷凝;侵入;喷出;C;(3).变质;高温、高压;大理;建筑和装饰;
解析:考查岩石的分类、特征、成岩作用。要明确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岩浆岩又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沉积岩往往含有化石。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AB卷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B卷
能力提升
1、梅岭位于南昌西北郊15km处,面积约150km2,花岗岩出露面积占90%以上,山体。上广泛分布着多种由大小不同、圆度各异的石块叠覆堆积组成的地貌景观,称为“石蛋”(如图).分为裸露型“石蛋”和埋藏型“石蛋”。众多“石蛋”常常在沟谷聚集而下形成“石蛋流”。据此完成1-2题。
1.埋藏型“石蛋”裸露地表后(
)
A.平均直径变大,圆化程度变高
B.平均直径变大,圆化程度变低
C.平均直径变小,圆化程度变高
D.平均直径变小,圆化程度变低
2.“石蛋”向下运动形成“石蛋流"主要借助于(
)
①重力作用
②冰川搬运
③风力搬运
④河流搬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A.高温变质
B.侵入冷凝
C.高压成岩
D.喷出冷却
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3、下图为河北遵化汤泉地热田地质剖面图。由于断裂构造切割花岗岩体,造成深部的热流沿断裂上升,混合并加热贮存于片麻岩中的裂隙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温泉疗养最适宜建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2.P处岩石的类型是(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岩浆岩
3.图中岩石界面起伏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弯曲
B.断裂错动
C.地下水溶蚀
D.岩浆侵入
4、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一岩层(甲)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1-2题。
1.属于背斜地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要在200米高度利用甲岩层开凿一隧道,较合理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5、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的推断地层形成过程与地貌的关系。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总体来看,对本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背斜谷地
B.向斜谷地
C.背斜山地
D.向斜山地
2.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3.对岩石②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
C.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
D.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堆积作用
6、下图示意1756—1960年长江石首到城陵矶段河道变化。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与丙图相比,乙图中(
)
①河道变长
②河水流速变快
③河道变短
④河水流速变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该河道的演化时序为(
)
A.甲→乙→丙→丁
B.丁→甲→丙→乙
C.甲→丙→丁→乙
D.丁→甲→乙→丙
3.图示河道的变化主要发生在(
)
①地势平缓地区
②河流中上游地区
③地势陡峭地区
④河流中下游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河槽展宽,出现分汊现象。河槽沉积物具有流河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总体呈现主槽粗、边滩细。下示意长江口河槽等深线(理论最低潮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
A.洪积扇
B.冲积岛
C.江心洲
D.河漫滩
2.南、北两支河槽等深线分布特征表明(
)
A.长江干流北移
B.南支不断淤塞
C.北支河槽发育
D.南支径流量大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圈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
(2)海河的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
(3)随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2.D
解析: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花岗岩是侵入岩,"石蛋”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埋藏型“石蛋"裸露地表后,受风化剥蚀程度更高,平均直径变小,圆化程度变高。故选C。
2.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岩石在风化崩解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向下滚动,聚集在地势较低的沟谷中,经河水冲刷搬运,形成"石蛋流"。故D选项正确。故选D。
2、答案:1.B;2.D
解析:1.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花岗岩是侵入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的位置冷凝形成的,故选B。
2.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判断。该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通过观察可知,岩石内10cm的温度下降较慢,而岩石表面温度下降快,显然,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岩石表面温度变化大,岩石表面温差大易导致岩石风化,故该实验模拟的是物理风化作用,故选D。
3、答案:1.D;2.B;3.B
解析:1.温泉疗养需要较高水温的地下水,根据图中地下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知,在④处打井最容易获得较高水温的地下水,故选D。
2.根据材料提示,深部的热流沿断裂面上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可知P处岩石的类型为变质岩,故选B。
3.据图可知,图中岩石界面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的交界面,根据材料“断裂构造切割花岗岩体”可知岩石界面起伏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断裂错动,故选B。
4、答案:1.C;2.C
解析:1.由图可知,岩层向上拱,为背斜,岩层向下弯,为向斜。根据题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所以需要把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线向上平移,然后点与点的连线,看出岩层的弯曲形态(如图)。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对应图中的②④,C正确;①③对应地下岩层向下凹陷,应该是向斜地质构造,ABD错误。故选C。
2.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地质构造,主要是因为背斜岩层成拱形,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不易积水。结合地下岩层弯曲形态可知,a是背斜,但甲岩层大部分在200米以下,A错误;b是向斜,修建隧道容易积水,B错误;c是背斜,且甲岩层位于200米以上,适合修建隧道,C正确;d是向斜,不适合修建隧道,D错误。故选C。
5、答案:1.A;2.D;3.D
解析:1.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形态是向上弯曲,可以判断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顶部被侵蚀,所以地貌为谷地。故选A。
2.根据岩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规律;据图可知:③岩层在岩石①、②、③的最下面,所以岩石③最早形成,①曾经是个火山口,被后来形成的②层覆盖。故选D。
3.据图可知:②上面有很厚的沉积物,说明其形成后,曾经历过地壳下沉,沉积物沉积,后来地壳上升加上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后来由于堆积作用,形成了松散的沉积物。故选D。
6、答案:1.C;2.B;3.B
解析:本组试题以1756—1960年长江石首到城陵矶段河道变化为情境,以新颖、简洁的图为呈现方式,突出考查获取图像信息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降低难度,本组试题设计了三个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读出图中信息。第1题,选择图中的两幅图设问,考查它们的差异(读图能力)及其影响(推理能力)。与丙图相比,乙图形成了牛轭湖,河段变短、变直,河水流速变快。故选C。第2题,设问图示河道的演化时序,整体把握河道的变化特点,由较直,到形成河曲,再到形成牛轭湖,强调变化的规律。故选B。第3题,进一步设问图示河道的变化主要发生的区域,由特殊性过渡到一般性,渗透区域认知素养,建立时空观。故选B。
7、答案:1.D;
2.D
解析:1.从图中等深线分析,甲地是理论最低潮时出露水面,高潮时没入水下的泥沙沉积体,地貌类型是河漫滩,D正确。洪积扇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A错误。冲积岛和江心洲是高潮时也能出露水面的河心岛,BC错误。故选D。
2.从图中分析,南支河槽宽度大,北支河槽宽度小,根据北半球河流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分析,北支河槽流量小,泥沙沉积快,河道变窄,南支冲刷强,河道变宽,长江干流南移,ABC错误。南支河槽宽,河道深,径流量大,D正确。故选D。
8、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解析:(1)玄武岩台地形成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加大,台地面积变小。
(2)根据侵蚀程度分析,地貌侵蚀越严重,岩石暴露的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受侵蚀最严重,台地受侵蚀最弱,平顶山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其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尖顶山、平顶山、台地。
(3)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力侵蚀。早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被侵蚀后,残留部分成为山体。后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形成的玄武岩台地上部仍然保留原有山体。因此,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
9、答案:(1)图略(各画出一个或多个,位置较准确即可)。
(2)海河入海口地区地壳下沉。
(3)减少泥沙淤积;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侵蚀加剧;水质变好。
解析:第(1)题,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冲积扇地貌。
第(2)题,河流在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海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地壳经历了下沉过程。
第(3)题,若入海泥沙含量减少,河流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中泥沙减少,水质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