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短文二篇》课堂同步学案
《答谢中书书》
【课前热身】
1.读课文,读准字音:
陶弘景____
夕日欲颓____
沉鳞_____
竞跃______
欲界之仙都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2.
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互动】
3.解释词语
(1)五色交辉(
)
(2)夕日欲颓(
)
(3)沉鳞竞跃(
)
(4)晓雾将歇(
)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翻译句子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山川之美,
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_____之美,作者写出了它______的特点”的句式给
大家描绘一番(角度
提示:山水交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结合,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请从文中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一个语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9.翻译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吴均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聚焦】
比较《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课前热身】
1.
给加点字注音:
解(
)衣欲睡
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
积水空(
)明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互动】
3.解释词语
(1)月色入户
(
)
(2)念无与为乐者
(
)
(3)相与步于中庭
(
)
(4)盖竹柏影也
(
)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4.翻译句子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苏轼自称“闲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词语。
(1)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2)思欲就亭止息(
)
(3)退则死法(
)
(4)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
8.翻译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吴均所表现出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聚焦】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深情厚谊让人慨叹,“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的精警透彻让人折服,“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豁达洒脱让人钦佩……苏轼与张怀民的友情虽不浓郁,却散发出淡淡的馨香,请从本文中找出两个能表现苏轼和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明你选择它的理由。
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篇课堂同步学案答案
答谢中书书
略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辉,辉映;
颓,坠落;
沉鳞,潜游的鱼;
歇:消散;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略
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略
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答案示例:处世态度: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记承天寺夜游
1.
略2.
略
3.
户,门;念,想;相与,一起;盖,原来是;但,只
4.(1)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柏树枝叶的影子。
(2)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5.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见月色之明;续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这一幅月夜美景确实美妙绝伦。
6.略(详见课后思考探究3)
7.(1)曾经(2)靠近(3)死于军法(4)如此,这样
8.
因此(我)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9.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随缘自适(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
10.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