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梦回繁华》名师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梦回繁华》名师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1 22: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梦回繁华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积累“翰林、题跋、擅长、城郭”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
了解《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绘的主要内容。3.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4.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运用四字短语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所反映的市井风情、社会风貌。2.
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自豪感。
目录
01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02检查预习
03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04语言探究
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
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9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检查预习
绢(

驮(

檀(

亢(

翰林(

题跋(

shàn长(
)
城郭(

考订(
)
田chóu(
)
chà道(

簇拥(

踏青(
)
行旅(
)
宏敞(

shè取(

遒劲(

春寒料qiào(
)
长途bá涉(

摩肩接踵(
)(

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雄健有力。(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画面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概括课文第3自然段主要内容。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
1.
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结构上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概括介绍《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长宽、内容及画面节奏。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包括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长途跋涉的行旅。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包括巨大的漕船,忙碌的船工,纤夫拖船逆水行驶;规模宏敞的拱桥;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高潮)。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包括高大雄伟的城楼,街道、房屋、店铺、行人等等。
由以上分析可见本段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3.
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哪些内容?
4.
从第5自然段来看,《清明上河图》总的特点是什么?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达五百之多,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语言探究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运用这样的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概括力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比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这三个词生动地概括了汴京近郊的风光,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