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小结: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结构基础:
3、反射是 沿着反射弧传导的结果;
4、兴奋是神经元上产生的 ;
5、兴奋以 的形式在神经元上传导;
6、兴奋通过 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导。
反射
反射弧
兴奋
电信号
局部电流
突触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后天性反射
先天性反射
可以消退
不会消退
低级的神经中枢
高级的神经中枢
谈虎色变
吃梅止渴
连线
类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刺激类型
中枢位置
维持时间
数量
适应范围
先天遗传
具体事物
皮层以下
终生固定
有限
固定环境
后天学习
信号(条件)
大脑皮层
暂时 可消退
无限
变化的环境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C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脑结构
脊髓:是脑干的延续
1、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
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伤腰部,腰部脊髓因此受到了严重损害.尽管及时进行了治疗,并且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控制无意识的反应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A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C
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凋各种运动。
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若这些中枢受损伤,将引起心搏、血压、呼吸的严重障碍,危及生命。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凋各种运动。
主要控制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的生命活动。
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中的( )
A. 大脑 B. 脑干
C. 小脑 D. 脑神经
C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是( )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B
下列选项属于大脑功能的是( )
下列选项属于小脑功能的是( )
下列选项属于脑干功能的是( )
①维持身体平衡; ②动作协调; ③控制呼吸系统; ④调节心血管运动; ⑤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如嗅觉中枢。
⑤
①②
③④
脑干
(有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传导反射)
下丘脑
(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凸凹不平
凸的是回
凹的是沟或裂
成年约2200cm2
大脑皮层(厚约2—3mm)是神经元胞体(约140亿个)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皮层之下是神经纤维组成的白质) 。
(中央前回)
躯体运动中枢
(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
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
人脑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脑很大不同在于:人脑还具备了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区)
W区(视运动性语言中枢)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写)
(说)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读)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
白洛嘉区
韦尼克区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B和C
(中央前回)
躯体运动中枢
(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
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
人脑的高级功能
1.精细机能定位
2.皮层大小与运动、感觉精细复杂有关。
3.交叉、倒置(脸部除外)支配
(中央前回)
躯体运动中枢
(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中枢
体温过低或过高有何危害?
1)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
2)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
3)高于41℃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等症状
4)高于43℃时,有生命危险
5)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 ,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
体温调节
骨骼肌、内脏
大脑
下丘脑
产热
散热
动态平衡
皮肤汗腺及血管活动
体温调节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
刺激
传入神经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
皮肤立毛肌收缩,
产生“鸡皮疙瘩”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产热量增加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
炎热
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
刺激
传入神经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汗腺分泌增多
→散热量增加
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食物未被消化 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 D、大肠内积存着食物残渣
C
中暑的根本原因是 ( ) A、在炎热环境中偶尔着凉 B、环境温度过高,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 C、由于气温过高,人体出汗过多 D、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突然升高
B
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C
当人处在寒冷环境时
冷觉感觉器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分析综合
皮肤血管收
缩血流减少
散热减少
肾上腺素增加,
代谢加快,立毛
肌收缩,骨胳肌
战栗,产热增加
汗液分泌
增加,散
热增加
当人处在炎热环境时
温觉感觉器兴奋
皮肤血管舒
张血流增加
散热增加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兴奋
传出神经兴奋
体温恒定
保证酶的活性,维持内环境稳定
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