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过关题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题各3分,8题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差使(cāi)
婆娑(suō)
倦怠(dài)
坦荡如砥(dǐ)
B.狼藉(jí)
楠木(nán)
虬枝(qiú)
潜滋暗长(zī)
C.踌躇(chú)
秀颀(qí)
濒临(bīng)
旁逸斜出(yì)
D.擦拭(shì)
倔强(jué)
俯瞰(kàn)
不折不挠(r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蹒跚
鄙视
绒毛
张目结舌
B.颓唐
开垦
恶制
恹恹欲睡
C.琐屑
洗涤
鲜腴
触目伤怀
D.赋闲
牛渎
鸡枞
纵横决荡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________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寂静 敏捷 焦躁
B.与众不同 沉静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沉静 敏捷 浮躁
D.标新立异 寂静 敏锐 焦躁
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明在书摊中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
B.读到这两首诗,以前隐隐的心酸顿时心痛得嚎啕大哭,很久不能自已!。
C.秋天的山上,枫树的红叶似火,从山脚到山峰,连绵不断。
D.两个棋迷在报上写的“棋话”也互争雄长,不相上下,深受棋迷欢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6.将下列句子排列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D.③⑤①②④
7.下列文学名著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借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B.《背影》,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C.《我为什么活着》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D.
《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8.根据课文填空。(5分)
(1)崔颢用对偶手法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
,
。”?
(2)《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3)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散文,完成各题。(15分)
父母的养老
郑宪
①那天,母亲说:“我们去养老医院。”??
②有没有听错?94岁的母亲,为自己,为92岁的父亲,也为忙碌辛苦的我们,提出此愿望。因帕金森病导致行走艰困,生物钟日夜颠倒的父亲初听去养老医院,有点被惊到,心惴惴,但之后对母亲说:“你去,我去”。??
③终是去了。入门不适的是父亲,知识分子的他觉着突然失去了“自由”。因怕摔倒,护理阿姨会阻止他随意走动;床边有高高的护栏,他视如手铐脚镣,忍不住对其踢打……此时,我们四个子女是伤感的,自责的:将父母送来此地,错了?母亲说:“没错的。决定到这里的,是我们自己。适应需要时间。”她只是要我们子女有空就常来看一下父亲。??
④我们常去探望。那天,我带父亲到他们隔壁房间,见到一位背很佝偻的84岁老太。一问,她乃是病人家属。每天家里、医院来回,风雨无阻,服侍精神失常病痛住院的88岁丈夫。之后,父亲抱怨减少了。再一日,我给他们吃在家里煮好带去的鱼香肉丝面。父亲说好吃,母亲也说好吃。他们吃我煮的面,我吃他们在养老医院食堂烧的赤豆粥,炖蛋,冬瓜。吃完,父亲竟来了精神,甩开我搀扶的手,自己走了几步。母亲说你一个人不能,摔了不好。父亲说:“我看见你倒着走路了,这年龄,不能的。”那天他们俩说了许久的话。??
⑤其实入院前,给父母检查,母亲可以不住院。母亲说:“他脾气大,胆小。我不在他身边不可能,”一次,父亲又闹情绪,吵回家,母亲平静地轻拍父亲脸上几根银自的拉胡子“你回家,我就一个人住这里。这是我现在和以后的家。”父亲木然,低头,无语。??
⑥一日,护理阿姨不在,我给父亲擦洗,发现在稀落的毛发下,他后颈上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父亲92岁,我才第一次看到这个隐藏的胎记。父亲说:“儿子,你是第一次帮我擦洗。”我内心猛一惊。??
⑦意外和不幸,有时就在一切看似睛朗的日子里突降倾盆暴雨。??
⑧几个月的精心护理,父亲在养老医院一次没跌倒,生物钟的日夜颠倒也大为改观。“一片大好形势”下,那天清晨却传来了消息:母亲在病房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了。家人一起急速赶往医院。见到痛苦又好像做了错事一脸歉疚的母亲,她只说大意了,两只手握着东西,没支撑,转身一滑,倒地了。和护理阿姨无关,更和护士医生无关,就是她一个人的错。护理阿姨和护士医生在一边都红了眼眶。??
⑨母亲骨折后的两天,要去专业医院动大手术,换一个髖关节,还要全身麻醉。所有人都极度担心,但94岁的母亲坚决地要换回一个健康的自己。医生最初觉得保守治疗好,母亲闻之轻轻点头。后来又推翻:唯有手术,才有康复可能。母亲闻之再次轻轻点头,但要求我们对父亲“封锁消息”。医生术前说了句:“这老太太即便100岁,我也敢为她主刀。”????
⑩过了五天,母亲就急着回养老医院的家。开刀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忘记了独自一人在养老医院的父亲,而护理人员说,父亲那几天的“表现”出乎意料地好,不来气,安静,饮食佳,配合度高。???
?父亲和母亲“劫后团聚”,父亲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平时他的手因病会不停抖动,但那天不抖,整个一只左手,稳稳地握住母亲的左手无名指。这时,母亲从被子里伸出右手,很自然地罩握着父亲的左手。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推着轮椅,和父亲来到养老医院的花园。父亲说:“阳光好,桂花香。”又说,他其实早就清楚母亲动了大手术……
?哦,这桂花的醇香!(选自2018年11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9.第⑥段中“我内心猛一惊”包含了“我”哪些心理活动?(3分)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解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中父亲对母亲说的“你去,我去”的意思是“如果你去,我就去”。
B.第⑧段的画线句从正面表现了母亲镇定坚强、自担风险责任的可敬品格,令人感动。
C.第⑨段中母亲那两次“轻轻点头”,都是想“坚决地要换回一个健康的自己”。
D.第?段的“很自然地罩握着”表明一直以来都是母亲惦记、照看、主动爱护着父亲。
11.说说朗读第⑤段画线句子时应采用怎样的语气,并简述理由。(3分)
1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13.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末句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3分)
故乡的标点
包利民
①有时候回望故乡,曾经的点滴种种,就像一篇情节曲折、细节感人的小说,心就徜徉其间,流连忘返。那份乡情浸润的记忆,如风如月,散文般动人心怀,回味悠长。那些星星点点于往事中闪烁的,就如标点般,分隔着许多情节,也连缀着许多细节。那些标点般的存在,就是故乡烙在我心上不可磨灭的符号。
②村西的那条小河直直地流淌,儿时遥望河流的尽头,是无尽的憧憬,如今从记忆里望去,却延长着我的思念。河流是一个破折号,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我的心,完成着一句最深情的表达。
③最眷恋村中央的老井,多少清晨同太阳一起涌起的喧闹,多少黄昏烟袋点亮井台上空的第一颗星星,它沉默地陪伴,在日月流年里。圆圆的井口,装进了祖祖辈辈的目光,也装进了数不尽星光月色、许多岁月的沧桑变迁。然后终于有一天,它静静地消失。老井是个句号,终结了一段过往,开启了一轮想念。它把怀念封存于过去,只有回望的目光,只有心底的温暖,才能走进它的故事。
④那些灵动着的鸟雀,忽聚忽散,时栖时飞,就像一群不安分的逗号,调皮地更换着位置。于是村庄故事的情节被它们不停地打乱重组,生发出许多不被预料的精彩。还没有从一个情节中回过神来,逗号们已把另一个情节呈现。当年看不过来的细节,跟不上的节奏,在多年以后的回忆里,却如慢镜头般一一上演,纤毫毕现。
⑤有人说,跟着炊烟的脚步就能回到家。可是,当隔着时空的距离,被炊烟牵手带回的,也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村庄的炊烟是无数的叹号,每一天的早中晚,都在天地之间书写着一种情感。就算有风,也吹不散那一缕牵挂。炊烟下的房子,就是叹号的一点,也是生长着所有梦与情感的地方。所以,跟着炊烟能回到家,一个所有爱恋的来处。
⑥村周围的那些林子,像一组巨大的括号,把故乡揽进温暖的怀抱。所有的阴凉洒落,所有的温暖萦绕,多少春秋冬夏,故乡都在安逸宁静与幸福中存在着,它也一直这样存在于我的心里,从不曾因世事沧桑而改变。
⑦宁静的夜里,狗的叫声就像一个个顿号,在现实和梦境中切换着情节。仿佛梦里一个短暂的停顿,狗沉默了之后,又回到梦里的故事。可是在没有犬吠的都市之夜,一梦沉沉,疲惫至极。再没有一两声狗叫,缓冲一枕的流逝。就像不停地跑了许久,累到欲死,依然没能接近故乡。
⑧亲人的心是前引号,我的心是后引号,我们用心记取着每一句话。虽然时光走远了,那些话却一直在引号间响着,便是彼此的幸福。当亲人故去了,当时光也老了,失去了一半的引号,那些话便都散落在泪水中。我想说更多的话给他听,可是,再也没有另一颗心把这些话语留住。于是,我的思念便不可断绝。
⑨小河边的垂柳是问号,亲人弯了的腰是问号,想念时低头流泪的姿势是问号,都在问着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离开故乡?为什么宁可在终生的怀念中去爱,也不愿意守着那一方热土?
⑩所以,父亲夜里的咳嗽声,我离开家乡的足音,母亲时常的叨念,都是省略号。省略了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心情,却使无言的种种如海一般将我淹没。走得越远,离得越近,永远不能省略的,都是离家孩儿的赤子之心。
(有删改)
14.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3分)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故乡的景物。
B.本文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故乡的景物和人,赞美了故乡的美丽富饶。
C.本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神”就是文章的中心——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
D.
本文把故乡的人比作不同的标点,表达了对乡亲们的深切怀恋。
16.揣摩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简要作答。(4分)
(1)当年看不过来的细节,跟不上的节奏,在多年以后的回忆里,却如慢镜头般一一上演,纤毫毕现。(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走得越远,离得越近,永远不能省略的,都是离家孩儿的赤子之心。(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蕴和情感?)
17.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不少于两点)(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段,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
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
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3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D.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3.
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四、作文(50分)
24.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附:参考答案:
B
2.C
3.B
4.A
5.A
6.B
7.A
(1)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3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4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5
)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9.“我”此时为自己居然是第一次帮父亲擦洗身子而感到震惊,同时也感到深深的内疚。
10.B。
11.朗读第⑤段画线句子时应采用平静、坚定的语气。因为面对这父亲闹情绪,吵回家,母亲的举动是平静地轻拍父亲脸上几根银自的拉胡子,父亲由此低头、无语,所以母亲此时应是用一种平静而又坚定的语气来说的。
12.第⑦段在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母亲在病房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的内容。
13.最后一句体现了父母之间的相濡以沫的美好的感情,表达了“我”对父母之间的感情的赞美。
14
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故乡不同的事物比作不同的标点符号,以抒发深切的思乡之情,形象而新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点明了本文的线索。
15
C
16
(1)“纤毫毕现”的意思是完全显现出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作者的回忆里,故乡的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印象深刻,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2)这句话表明离家越远,对故乡的思念越浓烈,抒发了“我”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故乡的依恋。
17
①借景抒情,借故乡之景抒发思乡之情。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文辞优美,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和依恋。③层次清楚,描写了故乡不同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的真挚情感。④以标点喻景物,写作构思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18.A
19.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20.D
21.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20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22.A
23.
悠然淡远,静穆恬适(恬静,恬淡,愉悦,悠然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心境
24.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