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导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堂吉诃德》导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2 16: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堂吉诃德》导读教学设计
一、说作者
1.
导入:400多年前,1616年的4月23日,一个世界级大作家塞万提斯,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人世。他的战友为他的逝去写了一首诗:“行人,旅者,塞万提斯葬在这里;泥土掩盖了他的肉体,但没有掩盖他的名字。他走完了他的路,但是他的名声没有死去,他的作品也没有死去。”这一天被后人定为了世界读书日。四百多年过去了,他的故事并没有终结,我们还常常看到堂吉诃德的身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塞万提斯,走近他的《堂吉诃德》。
2.作者简介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万德拉(1547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1585年,田园牧歌体小说《伽拉泰亚》(第一部)、《阿尔及尔生涯》、《努曼西亚》出版;
1605年,《堂吉诃德》上卷出版,一年之内再版六次;
1613年,包括十三篇优秀短篇小说的《惩恶扬善故事集》出版;
1614年,《帕尔纳索游记》出版;
1615年,《八部喜剧及八部幕间短剧集》和《堂吉诃德》下卷出版。
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和欧洲最杰出的作品。
二、读内容
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共两卷,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村姑作美赛天仙的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侍从,三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反而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作疯子遣送回家。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
三、品形象
1.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是诗人。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你眼中的堂吉诃德是怎么样的人?
2.品味人物描写
①堂吉诃德游侠外貌特征
自己起名为堂吉诃德?德?拉?曼却,选个村姑作意中人,起名“杜尔西内娅”;
年龄外貌:年近50岁,身材瘦削,面貌清癯,体格还算强健。
装束:祖传下来的一套已生锈发霉的破盔甲,拼揍了一只用硬纸做成面甲的头盔。
坐骑:牵出家中一匹瘦得皮包骨头的马,却给它取了个高贵的名字叫“驽骍难得”。
武器:拿着长枪,挎着盾牌。
②堂吉诃德荒唐可笑的闹剧
他把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作落难的公主;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人猫大战”。
堂吉诃德把田野里的三十四架风车当作是长臂巨人,认为魔法师把这些巨人变成了风车,唐吉诃德想同他们战斗,于是冲到大风车前,用他的长矛刺中了风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
③堂吉诃德个性化的语言
大战羊群失败后:咱们经过的那些狂风暴雨,都是马上要天晴的征兆,表示时势就要好转。
解救犯人时:人生来是自由的,不应该强迫他们做苦工,而拯救他们正是游侠骑士的责任。
3.堂吉诃德人物形象
脱离实际,迂阔顽固,耽于幻想(可笑);
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品德善良,精神崇高(可爱);
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可悲)。
他的志愿是:走遍世界各地,扫尽天下不平事,“解放一切受苦难的人”,“谋求公众福利”。
4.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
①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即具有人文主义理想又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的矛盾;
②批判了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塞万提斯说:“这是对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要把骑士文学万恶的地场完全捣毁。”
③行为的意义:
有价值的一面:虽然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但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为了解救人类的苦难。他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只不过他选错了方式,他以为骑士道最能替人消灾解难,不知道这个年代骑士道太过时了,借它根本不能实现理想。
无价值的一面:堂吉诃德做了很多现实中不存在的事,他始终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伤害了很多人,比如说他解救牧童,但是他走后牧童又被地主狠狠鞭打。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价值的。
5.
桑丘人物形象及意义
桑丘:西班牙农民的典型,他与堂吉诃德既对立又互为补充。
讲求实际,反映出农民的狭隘和目光短浅。
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善良和乐观精神。他对现实有正确的判断力;谈吐诙谐,妙语连珠;跟堂吉诃德吃尽苦头,但始终未弃他;在当“总督”的日子里,他断案如神,执法严明,锄强扶弱。堂吉诃德为之奋斗一生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
绝妙的对比: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形象、高矮、胖瘦、坐骑、性格、谈吐……
堂吉诃德以理想主义为基调,既可笑,又可爱、可悲;品德善良,精神崇高,勇敢过人,但又脱离实际,迂阔顽固,以幻想代替现实,是一个硬充骑士、引人发笑的滑稽人物;滑稽癫狂中有着清醒的理性和真知灼见。
桑丘的性格以顽固或执拗现实主义为核心,有着西班牙农民的狡黠和怯懦。其主要性格特征是:“头脑简单而不失聪明,思想狭隘而不失诚实,胆小贪财而不失纯朴,备遭凌辱而不失善良,历经艰难而不失乐观。”
“这位呱呱叫的侍从”
头脑清醒,讲求实际,语言朴实风趣。一方面他咒骂主人是个“十足的疯子”,一方面幻想主人的许诺能实现——有朝一日他当上“海岛总督”。主人的祟高品德和追求正义的理想深刻地影响了他,西班牙农民的善良、忠诚、机智和乐观精神在他身上逐渐放出光芒。
求实胆小、朴实公正,又始终实诚相守,桑丘的形象正如他在《堂吉诃德》中的意义一般,蛰居于现实而让理想更为突兀,又让理想主义下的游侠道更为飘渺,却也让堂吉诃德的人文精神更为崇高。
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隶人。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那么有条有理,铿锵有力,他对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那么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的身上体现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但同时又在游侠中处处碰壁。
朱光潜先生在评价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这两个人物时说:“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四、谈意义
1.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影响
《堂吉河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
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创作奠定了世界现代小说的基础。
就是说,现代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如真实与想象、严肃与幽默、准确与夸张、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进小说对小说指指点点,在《堂吉诃德》中都出现了。在当时,早在17世纪——文学刚刚启蒙复兴的时代,塞万提斯就写出了《堂吉诃德》,它给予近现代小说的发展是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所以说他是现代小说第一人,正因为他是第一人,他的《堂吉诃德》对西班牙文学、欧洲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歌德:“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
雨果:“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
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海涅:“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奥克斯:“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
2.什么是堂吉诃德精神?我们现在还需要堂吉诃德精神吗?你还能举出哪些“堂吉诃德”式的人物?
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在相隔四个多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屠格涅夫说:“他的人格有一种特异的力量与伟大,不管他是如何的滑稽可笑,是如何的常陷在卑辱的穷地之中,但道德给他的力量与伟大是依然存在的……堂吉诃德是“理想”的忠仆。”
我们的人生总会碰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的矛盾冲突,我们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有人选择了屈从现实,随波逐流;有人选择“堂吉诃德”式的执着坚守。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谭嗣同的“就义”,朱清时,崔永元等都属于“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堂吉诃德的信仰虽然不合时宜,但是他的动机却高尚的。人类历史的奋发前行离不了忠实于理想与信仰的实践者。在这个世界上仍然需要虔诚地坚定自己的信仰,捍卫哪怕是寓于幻想中真理“疯子”。
播放朱清时视频。
3.课堂总结
堂吉诃德这样一个悲剧人物身上体现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我们从《堂吉诃德》里读到的不是荒诞可笑的哀叹,而是为梦想宏志勇敢奋斗的豪歌;不是滑稽低俗的颓废,而是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拼搏。他是生活中的小角色,自我里的大英雄。他身上有某种类似太阳的光芒有扫除我们颓废阴霾的力量,从中所显示的是不曾向生活屈服的灵魂。他就是堂吉诃德,
一位骑着老马的瘦削的巨人,以如此奇妙的方式行走在文学的地平线上,大放光彩、夺人眼目。
让我们以高尔基的《鹰之歌》来纪念这位英雄!
学生齐读《鹰之歌》(节选):
海还在灿烂的光辉中闪耀,浪涛威严地冲击着海岸。在浪涛的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儿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得歌声震撼得战栗了。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就是生活的真理。啊,勇敢的鹰,在和敌人的战斗中,你流尽了血。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你那一点一滴的热血将像火花似的,在黑暗的生活中发光。许多勇敢的心,将被自由、光明的狂热的渴望燃烧起来。你就死去吧。但是,在精神刚强的勇士们的歌曲里,你将是生动的模范,是追求自由、光明的号召。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被毁灭了,但在毁灭中,却放射出了不朽的光芒,堂吉诃德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