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东北大米单位面积产量不如长江三角洲
1.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2.农业地域的形成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与变化
农业概念与特点
Ⅰ
Ⅱ
Ⅲ
Ⅳ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V
郊区农业
Content
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利用土地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特点
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分类
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
?
?
?
¥
气候合适?
土壤够肥沃?
有销路?
运输方便?
有熟手的工人?
因地制宜
农业区位选择
气候
地形/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地租
气候
影响农作物种类、复种制度、产量、质量
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东北地区一年一熟,海南一年可三熟
东北大米单位面积产量不如长江三角洲
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
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而南方种水稻
(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
活动一
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常见农作物生长习性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山地宜发展林业,缓坡可开梯田,平原适宜种植业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地形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耕作业;(>18°不利于种植业,>25°不得发展种植业.)
山区:耕作不便、不易于水土保持-林\牧\副业(多种经营);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立体农业;
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
活动二
江西省太和县千烟洲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立体农业:利用不同海拔水、热等资源布局农作物的农业经营模式。
(1)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2)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3)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酸性-------南方红壤(茶叶树、油茶、柑橘)
碱性-------甜菜、沙棘、枸杞。
人工肥土:黑垆土(北方)、水稻土(南方)
如: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土壤
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肥力、酸碱性、土层厚度、土壤质地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长城成为我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
南疆地区的绿洲农业
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水源
塞北戈壁
塞上江南
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城市郊区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景观变迁
市场
交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交通和保鲜对不易储存、易变质的农产品影响特别大
园艺、乳畜业分布在大城市郊区
荷兰的郁金香畅销全世界
交通/保鲜技术
海南岛的蔬菜出现在北方的市场上
对农业生产决策起到直接干预
目前,财政部安排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逐年增加
政策
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往往是通过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影响农业区位的。
冷藏保鲜技术、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科技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劳动力工资低;
劳动力素质高,劳动生产率高。
劳动力
数量和素质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地价越高,其生产成本就越高,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城市郊区由近至远依次布局
花卉
>
乳牛
>
塘鱼
>
果园
>
蔬菜
>
粮棉
地租
郊区农业
City
蔬菜、奶牛、花卉
棉花、蔬菜、奶牛
商品粮、棉
越近城镇,地租越高,农产品产值越高。易变质产品也优先选择靠近城镇。
欲在ABCD四处发展:果树、小麦、奶牛、蔬菜基地,则应该如何安排?
C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蔬菜
B地价较高,近水源,蔬菜产值较高
果树
丘陵地区,离城远,地价低
小麦
地形平坦,远离城镇,地价低
奶牛
乳畜产品产值高,易变质,需近市场
在众多因素中
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主导因素
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
限制性区位条件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
热量
水源
地形
市场
土壤
技术
限制性区位条件
目前云南已经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其发展花卉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气候
B.水源
C.土壤
D.交通
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A.经营理念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土地租金
农业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
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
限制性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快)
改造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与变化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
自然条件
恶劣
改造
水因素
交通发展
市场需求猛增
制约农业发展
水果/蔬菜/花卉
就地消费
时鲜业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限制因素
改造举例
气候
热量
温室、大棚生产
水分
喷灌、滴灌等
土壤
掺砂、施草木灰、石灰粉等
地形
修筑梯田
水源
调水工程、修建水库等
其它
培育良种;改良耕作技术
人们对区位
条件的改造
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运输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已深刻地影响到了农业区位选择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市场、交通、技术)
城市的发展带来市场条件的变化,在市郊形成以蔬菜、花卉和肉类生产为主的城郊农业带
蔬菜大棚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对乳畜肉类产品的需求,使美国东北部成为专门的乳畜带
乳畜带
发达快捷的交通和先进的保鲜技术使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鲜花供应国
荷兰的鲜花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城市的发展
需求的变化
交通运输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
b.
我国
南菜北运
世界
区域专业化
粮食:
美、加、澳、法
乳畜:
荷、丹、新、阿
热经:
拉美、非洲、东南亚、南亚
鲜花:
荷兰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力增强
自然因素
影响力下降
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
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
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
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灌溉不当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
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成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
分布
澳大利亚东南部
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
西南部
耕作业(小麦)+畜牧业(牧羊)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2
分布
澳大利亚东南部
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
西南部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2
降水分布
气温分布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2
地形
气候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2
区位条件
气候适宜,光热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墨累-达令
盆地
大分水岭
西部:高原
中部:平原
东部:山地
西部:高原
中部:平原
东部:山地
西部:高原
中部:平原
东部:山地
东水西调工程
将大分水岭东侧丰富的水资源抽到西侧,为西侧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2
区位条件
气候适宜,光热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便利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政策支持鼓励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
3
区位条件
种麦与牧羊交替进行,时间安排合理
实行休耕,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农业生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犁地
播种
种麦
养羊
生长季节
收割
在牧场放牧
配种
剪羊毛
在麦田放牧
月份
冬小麦
秋冬播种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
特点
区位条件
①
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形成良性的
农业生态系统;
②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③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
对市场的适应性.
气候适宜,光热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便利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世界著名混合农业的分布
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西南部
珠江三角洲
欧洲中西部
鱼塘
塘基
塘基
种桑
种蔗
珠三角地区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于是发展出了这种新型的基塘农业。既解决了积水问题,塘泥还能为塘基作物提供肥料,农作物又为鱼塘提供了鱼饲料。
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区别
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等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混合农业的分析与评价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示意图(图1)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2)。
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