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27 12: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济南版 八年级上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新知导入
两栖动物的生殖
1.我们最早在哪个季节、什么样的环境中听到蛙的鸣叫声?
2.鸣叫的是哪种蛙?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1.每年的春末夏初,池塘、河边等有水的地方 听到蛙的鸣叫。
2.鸣叫的是雄蛙,雄蛙口角两边有明囊,能使鸣叫声更洪亮。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的生殖
3.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
4.求偶成功后,雌雄蛙会发生什么行为?
3.吸引雌蛙,求偶。
4.抱对行为。上面的是雄蛙,下面的是雌蛙。雄蛙紧紧抱住雌蛙,会刺激雌蛙排出卵细胞,雄蛙排出精子。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提高卵的受精率。
新知讲解
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提高了卵的受精率。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的生殖
青蛙的生殖过程:求偶→抱对→受精
青蛙的生殖特点: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 卵生,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新知讲解
雌蛙和雄蛙抱对,雌蛙先将卵细胞,排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入水中,然后在水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因此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青蛙的受精过程
新知讲解
受精卵常常一团团的附着水草上,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受精卵上边的颜色深一些,这样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过程
新知讲解
受精卵
蝌蚪
先长后肢
后长前肢
尾巴逐渐消失
成蛙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青蛙的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的发育
蝌蚪和成蛙各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新知讲解
蝌蚪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用鳃呼吸,用尾游泳,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这些结构都与它的水中生活相适应;成蛙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后肢长而粗壮有力,适于跳跃。趾间有蹼,适于游泳。主要用肺呼吸,这些结构特点使它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的发育
蝌蚪
成蛙
外部形态



四肢
无→有

内部结构
呼吸器官

肺、皮肤辅助
生活习性
生活环境
水中
水中和潮湿陆地
蝌蚪与成蛙的对比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用鳃辅助呼吸。具有以上特点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
新知讲解
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
一只青蛙一天捕食的害虫,少则五
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是当之无愧的
“农田卫士”。
由于人类的捕杀,环境污染等问题,
青蛙越来越少。
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
新知讲解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要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的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后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新知讲解
1、青蛙的生殖方式是: ( )
A.体外受精,卵生 B.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C.体内受精,卵生 D.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2、 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
A. 卵----胚胎----幼蛙----成蛙
B. 卵----胚胎----蝌蚪----成蛙
C. 受精卵----蝌蚪----成蛙
D.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A
D
拓展提高
3. 青蛙和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分别是( )
A . 受精卵、受精卵
B. 蝌蚪、种子
C . 蝌蚪、花粉粒
D . 受精卵、受精极核
4. 进行体内受精的一组动物是( )
① 鲫鱼 ② 青蛙
③ 蝗虫 ④ 蜜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C

拓展提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