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
新知预习·巧积累
1.注字音。
黝黑( ) 滞留( ) 黯然失色( )
愚钝( ) 禁锢( ) 颔首低眉( )
轩昂( ) 犀利( ) 藏污纳垢( )
yǒu
zhì
àn
dùn
ɡù
hàn
xuān
xī
cánɡ
2.写字形。
3.明词义。
(1)_____________: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2)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制滥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5)器宇:______________ 。?
(6)禁锢:______________ 。?
正襟危坐
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尴尬
气概,风度
束缚,限制
(7)_____________: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
(8)广袤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鹤立鸡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黯然失色
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4.填词语。
(1)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 ),毫不掩饰自己的
优越感。
(2)球队里新来的队员球技一流,使一向受众人追捧的明星球员都( )。
(3)只见那黄果树瀑布,像一条( )的银龙,呼啸着从天上冲下来,地
动山摇,震耳欲聋。
(4)个别领导干部工作浮夸敷衍,喜欢做表面文章,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
鹤立鸡群
黯然失色
器宇轩昂
麻木不仁
(5)大臣们在那一阵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喧闹声中,( )、呆若木鸡。
(6)他像三月里蓝幽幽的月亮,对她( )一笑。
正襟危坐
粲然
5.记常识。
(1)《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奥地利
作家。 ?
(2)列夫·托尔斯泰是_______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被列宁称为“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作家
茨威格
俄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俄国革命的镜
子
【思维——理解文本】
1.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答:__略。__?
审美鉴赏·培素养
【审美——鉴赏】
2.本文多处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答:__比喻与夸张手法的综合运用,有力地突出了托尔斯泰须发的茂密。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__?
【重现经典】
请赏析下面的句子,综观全文,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直击考点】
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考点在线·提能力
【破解有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的作用:①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
②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③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
④答题模板:句子运用了……的表现手法,使情节……,使对……的思想感情表达得酣畅、深沉。
答:__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给作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以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精美,使对托尔斯泰的赞美之情表达得酣畅、深沉。__?
列夫·托
尔斯泰
须发:浓密、多毛
崇
敬
赞
美
外貌特征
(平庸、丑陋)
非同寻常的眼
睛(敏锐、深
刻)
面部
轮廓结构
面部表情
普通大众
巨大反差
先抑
犀利的目光
蕴含丰富情感
眼睛的威力
后扬
基础整合·试身手
(共15分,5分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滞留(zhì) 侏儒(rú) 藏污纳垢(hòu)
B.锃亮(zhènɡ) 鬈发(quán) 广袤无垠(mào)
C.尴尬(ɡān) 盎然(ànɡ) 颔首低眉(hàn)
D.胡髭(zī) 黝黑(yōu) 诚惶诚恐(huánɡ)
C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 ( )
A.粗织滥造 热泪涟涟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B.正襟危坐 刀剑入鞘 粲然笑意 无可致疑
C.暗然失色 障碍重重 器宇轩昂 引人注目
D.平淡无奇 能工巧匠 小巧玲珑 入木三分
D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B.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C.根据部署,我国探月工程到2020年前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D.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武汉市开展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的评选活动。
B
4.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句话是“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很灵活。
D.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A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
鉴》,可以______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____世家望族的兴
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______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
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
A.洞晓 获得 发现
B.获得 洞晓 发现
C.获得 发现 洞晓
D.发现 获得 洞晓
B
巩固拓展·重落实
(共25分,10分钟)
6.综合性学习。(10分)
崇文中学文学社团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二 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百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材料三 红色铁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1)【活动一】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3分)
走进东方湿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4分)
答:__略。__?
感受盐城魅力(畅游绿色盐城)
(3)【活动三】社团开展“红色盐城”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的名称。(3分)
答:__示例:举办“红色盐城”征文活动,体会抗战精神;举办“红色盐城”演讲比赛,体会革命精神。__?
7.(2018·安徽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15分)
________?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
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但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笔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叭”地将罐儿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歪儿!
③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
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他妈妈四十岁才生
下这个有点残疾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她呼唤儿子的声
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
便十分吃亏。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
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
罐,立在地上很好踢,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的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脱了轨的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冲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互相都能感到对方急促的心跳,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2分) ( )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D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答:__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逼真地表达了“我”听到歪儿叫“我”去玩游戏时的急切心情。__?
②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答:__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体现了歪儿(他)对“踢罐电报”这种游戏的喜爱和痴迷。__?
(3)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
些变化。(2分)
答:__略。__?
(5)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3分)
答:__略。__?
承上启下(过渡)
友爱(意思对即可)
承接上文写歪儿沉醉于玩“踢罐电报”的经过,引起下文大家对歪儿的理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