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飞天”凌空 习题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飞天”凌空 习题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4 08: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新知预习·巧积累
1.注字音。
凌( )空    翘( )首    酷( )似
敛( )声 眼花缭( )乱 悄( )然
línɡ
qiáo

liǎn
liáo
qiǎo






2.写字形。
3.明词义。
(1)_____________:好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
发下,刚刚觉醒过来。?
(2)眼花缭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抬起头来。?
如梦初醒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翘首
4.填词语。
(1)任凭外面兵荒马乱,他独自一人(   ),慢慢地品着茶。
(2)她们那种质朴而富有恬静的(   )的神气,好像具有一种苏格拉
底的智慧。
(3)烟花的绽放,尽管只在(   ),却能带给人难忘的瞬间。
(4)只有今天晚上休息好了,我们明天才能(   )地参加考试。
悄然不惊
沉静自若
刹那
从容不迫
5.记常识。
(1)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
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
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是以_________为主要表现手段,
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
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_____________。?
(2)亚洲运动会简称___________。主要在亚洲地区举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
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2022年第19届亚
洲运动会花落_________。杭州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
国城市。?
描写
新闻体裁
亚运会
杭州
【思维——提炼内容】
1.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篇新闻特写的主要内容。
答:__文章叙写了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获得女子十米跳水比赛冠军的精彩表现。
(2)如何理解标题“‘飞天’凌空”的含义?
答:__文章把吕伟跳水的姿态比作“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的全过程,感动裁判和在场的观众,赢得了高分,获得了冠军。
审美鉴赏·培素养
【思维——体会情感】
2.如何理解文章中体现的爱国精神?
答:__通过一个印度观众的评价点出了吕伟等运动员的表现实际上是代表一个国家,是国家荣誉。她们的刻苦训练获得了应有的好成绩,都是爱国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审美——鉴赏】
3.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优美,请找出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__略。_
【审美——创造】
4.情境练笔。
【技法与讲解】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一般以现场观察为描写的基础,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任务与提示】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件事,借鉴新闻特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答:__示例:昏黄的夕阳斜挂在我的身后,在狰狞的水泥地上拉出一道长长的身影。书包里的那张试卷仿佛是如来佛的五指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路边的行人欢声笑语,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我用脚步丈量着路程,终于还是到家了。“怎么回来这么晚?分数出来了吗?”爸爸温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可我不敢抬头,不敢迎接爸爸期盼的目光,预感到我的失败,爸爸无声地叹了口气,抚了抚我的头转身回了屋,望着他的背影,我暗暗下定决心:“下一次,下一次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爸爸,您等着!”__?
【重现经典】
下面这句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直击考点】
动静结合手法的作用。
考点在线·提能力
【破解有法】
①既写动态,也写静态,两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②二者是相互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以静来凸显动的活力与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
③答题模板:句子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事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答:__略。
【学以致用】
见本课“巩固拓展·重落实”第6题第(3)小题。
“飞天”凌空
起跳
腾空
入水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
轻轻一蹬,凌空翔舞
翻腾周半,转体三周
疾如流星,潇洒自如
展开身体,轻盈笔直
插进碧波,天降仙女
体育健
儿为国
争光
由衷赞
叹爱国
思想
基础整合·试身手
(共15分,5分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掠过(lüè)  轻盈(yínɡ)  敦煌(dūn)
B.凌空(línɡ) 悄然(qiāo) 一瞬间(shùn)
C.酷似(kù) 气氛(fēn) 一刹那(chà)
D.屏息(bǐnɡ) 绷直(bēnɡ) 翘首(qiáo)
B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
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B.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璧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萧洒自如。
D.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D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由于各地工厂纷纷复工,使得前期极度紧缺的口罩生产得以恢复,口罩也开始正常销售了。
B.如果不开展网络教学,只是漫无目的地干等,广大初三学生的宝贵时光就会被白白浪费掉。
C.随着各地确诊人数不断出现零新增,远驰武汉的医务工作者陆续胜利凯旋。
D.之所以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持续学习的内动力,网络教学可不背这个黑锅。
B
4.语言运用。(6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进直播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3分)
答:__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或:《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__?
【推介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
(2)请参考以上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3分)
答:__我和“诗仙”有个约会(或: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或:仰望诗酒英豪,邂逅快意人生)。__?
巩固拓展·重落实
(共25分,25分钟)
5.综合性学习。
(2019·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5分)
  据报道,5月20日,针对美国谷歌公司将停止提供安卓系统的技术支持一事,
中国华为公司回应说,华为有能力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
板电脑在内的华为和荣耀品牌的产品及其服务,在中国市场不受影响。
  面对霸凌和围堵岿然不动、保持坚挺,华为的这份自信鼓舞人心。这份信
心来源于丰厚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其背后是华为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忧患意识和多年艰辛苦练的技术内功。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或成语)。(2分)
未雨绸缪
居安思危
(2)上面的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段话。(3分)
作为一家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只有立足长远,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核心技术,打造核心产品,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2019·青岛中考)类文阅读。(20 分)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①、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
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
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
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
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
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
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
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ɡ):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4分)
答:__略。__?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_第②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__?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8分)
①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答:__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举手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②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答:__这句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美的赞美和歌颂。__?
(4)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__略。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