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新知预习·巧积累
1.注字音。
初衷( ) 呓语( ) 遁形( )
铭记( ) 矢志( ) 缅怀( )
zhōnɡ
yì
dùn
mínɡ
shǐ
miǎn
﹒
﹒
﹒
﹒
﹒
﹒
2.写字形。
3.明词义。
(1)_____________: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2)振聋发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
或者变化较快。?
惨绝人寰
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
的人
沧海桑田
4.填词语。
(1)国家公祭鼎( )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2)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
( )死难同胞。
(3)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 )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
(4)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 )的一个典型。
5.记常识。
本文是新闻评论又称记者述评。它融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一体,兼有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功能和作用。?
铭文
悼念
右翼
摧残
新闻
评论
新闻报道
新闻评论
【思维——理清结构】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第一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明确
表达了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初衷;随后在对具体事例的阐述中,揭示了一个朴素
的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设立国家公祭日的重大
意义。这篇评论,按照“引论—本论—结论”可以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部分___________;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___________。?
审美鉴赏·培素养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历史绝不可能被遗忘,更不可能被篡改
第一段
第二~五段
第六段
【思维——提炼内容】
2.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过程
概括
论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
第二段列举五个事实论据,第三段列举两个事实论据
结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明和平的珍贵,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审美——鉴赏】
3.本文初读通俗易懂,细品味颇有深意,请举两个例子并赏析。
示例一:__略。
示例二:__略。
【审美——创造】
4.仿写句子。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从“食不果腹”到“丰衣足食”,我们的富足生活足证祖国是何等强
大
【重现经典】
怎样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
连锁酒店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阪市市长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具有代表性而且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美化战争的丑恶嘴脸。
【直击考点】
怎样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
考点在线·提能力
【破解有法】
①选择证明论点的论据要全面、具体。
②典型性,要求是典型,即有代表性,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③概括性,事实论据简明扼要。
答:__第三段中的这两个事实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且简明扼要,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美化战争的丑恶嘴脸。
【学以致用】
见本课“巩固拓展·重落实”第7题第(3)小题。
国行公
祭,为佑世界和平
设置国家公祭鼎和公祭日
设置国家公祭鼎和公祭日
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
日本右翼否认历史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从“恐怖之城”到 “和平之城”——意义
初衷
目的
维护世
界和平
基础整合·试身手
(共15分,5分钟)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初衷(zhōnɡ) 杀戮(lù) 篡改(zuàn)
B.国殇(yānɡ) 呓语(yì) 遁形(dùn)
C.铭记(mínɡ) 彰显(zhānɡ) 抵赖(lài)
D.矢志(shī) 缅怀(miǎn) 警惕(tì)
C
﹒
﹒
﹒
﹒
﹒
﹒
﹒
﹒
﹒
﹒
﹒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 )
A.公祭 宝鼎 铭文 残绝人寰
B.隆重 悼念 忘却 一以惯之
C.右翼 大肆 书籍 震聋发聩
D.颠倒 摧残 捍卫 沧海桑田
D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
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B.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
议。
C.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D.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
量。
A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
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
B.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
和平。
C.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
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颠倒黑白,扭曲历史,美化战争,并企图通过修宪
复活军国主义。
D.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C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B.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
(篡改:认真修改。)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D.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遁形:隐藏形体。)
B
﹒
﹒
﹒
﹒
﹒
﹒
﹒
﹒
﹒
﹒
﹒
﹒
巩固拓展·重落实
(共25分,25分钟)
6.综合性学习。(10分)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为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假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5分)
答:__略。
(2)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国英雄”。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要求: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
(5分)
答:__示例:我最崇敬的英雄是霍去病,推荐理由是:公元前123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出战匈奴。期间霍去病率领800骁骑孤军深入敌境数百里,以800人歼灭匈奴2 000多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了匈奴单于的祖父,俘虏了其叔父。因为霍去病勇冠全军,所以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7.类文阅读。(2019·岳阳中考)(15分)
柔 软 地 带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菜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 1992 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 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簿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文/查一路,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3分)
答:__“柔软地带”指生活中刚性的规则下良知的灵活变通。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5分)
答:__略。
★(3)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 (3分)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答:__可以。工作人员的做法就是选文强调的“柔软地带”,既不破坏规则,又给弱者以关怀和帮助。
(4)第⑤段画线句“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4分)
答:__略。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