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诗 词 五 首
新知预习·巧积累
1.注字音。
东篱( ) 簪( )子
搔( )头 燕( )脂
提携( ) 折戟( )
殷( )勤 谩( )骂
lí
zān
sāo
yān
jǐ
xié
yīn
màn
2.写字形。
3.明词义。
(1)结庐:_____________。?
(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龙:___________。?
(5)云涛:___________________。?
(6)殷勤:_____________。?
(7)蓬舟: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造房舍
闲适淡泊的样子
不能够承受、禁不起
指宝剑
如波涛翻滚的云
情意恳切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4.填名句。
(1)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4)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8)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10)__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君何能尔
欲辨已忘言
感时花溅泪
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铜雀春深锁二乔
我报路长嗟日暮
报君黄金台上意
5.记常识。
(1)《饮酒(其五)》的作者是___________,字_________,晚年又名_______,世称
__________,又自号_________________,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_________
派的代表。?
(2)《春望》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
唐代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他的诗总体上反映了
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
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之称。?
陶渊明
元亮
潜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山水田园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现实
诗圣
“诗史”
李贺
唐
李昌谷
“诗鬼”
(4)《赤壁》的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京兆万年人,_____
代诗人。?
(5)《渔家傲》是一首_______,“渔家傲”是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章丘人,宋代_______词人,___________代表。?
杜牧
牧之
樊川居士
唐
词
词牌名
李清照
易安居士
女
婉约派
【思维——明晰主旨】
1.《饮酒(其五)》这首诗写诗人_____________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
人避开尘世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心
境。?
审美鉴赏·培素养
辞官归田
自由
恬静
【思维——体会情感】
2.《春望》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雁门太守行》表现了诗人对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的不
满以及热切希望朝廷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赤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
_____________的激愤。??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叛乱不定、国无宁日
重用贤才、平定战乱
人生命运
报国无门
【审美——鉴赏】
5.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__“悠然”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尘世后的自得、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见”字,写诗人不经意间抬头,秀丽的南山之景一下子映入眼帘,表现了诗人的心与山的自然相遇,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__?
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的妙处。
答:__“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家人音信而不至的焦急心情,表现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__?
【重现经典】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所展现的画面。
【直击考点】
描绘诗句画面。
考点在线·提能力
【破解有法】
1.正确理解诗句大意。
2.找全诗句中的景物,把握景物的特征。
3.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补充画面内容,添加修饰语,增加修辞,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答:__寒风掠过半卷着的红旗,前来救援的军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向易水河畔悄悄进发。一迫近敌军营垒,他们便开始击鼓助威,投入战斗。只是夜寒霜重,战鼓也擂不响,只发出低沉的声音。__?
【学以致用】
见本课“巩固拓展·重落实”第9题第(1)题。
无车马喧
心远地偏
采菊悠然
生活宁静
内心恬淡
闲适自在
日夕飞鸟
生命真谛
饮
酒
︵
其
五
︶
悠
然
自
得
景
春望
翘首望京
思念家人
国都破——草木深(见)
花溅泪——鸟惊心(感)
烽火连——家书少(盼)
白发稀——不胜簪(思)
忧国念家
雁门
太守行
压城欲摧
声色渲染
行军战斗
悲壮雄浑
战斗残酷
不畏严寒
寸土必争
慷慨赴难
尽忠报国
引用典故
誓死报国
赤壁
兴感之由
折戟沉沙认前朝
借物抒怀
议论感慨
东风不与便
铜雀锁二乔
渔家傲
梦境
海天相接
船摇帆舞
星河欲转
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答天帝问
怀才不遇的感慨
基础整合·试身手
(共15分,5分钟)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作者陶渊明,写于其辞官归隐后。
B.《春望》的作者是杜甫,这首诗是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
C.《雁门太守行》作者是李贺,字长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D.《渔家傲》的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章丘人,宋代女词人。
C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3.下列诗句的出处、作者及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诗人。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唐代诗人。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诗人。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陆游——宋代词人。
D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恨别鸟惊心(惊:使动用法,使……惊动)。
B.浑欲不胜簪(簪:名词,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C.欲辨已忘言(言:名词,言语)。
D.天接云涛连晓雾(涛:名词作状语,像波涛)。
C
5.根据提示写诗句。(3分)
(1)《饮酒(其五)》中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物我相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___!?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蓬舟吹取三山去
巩固拓展·重落实
(共25分,25分钟)
6.(2019·海南中考)古诗词阅读。(7分)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____”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
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感情。(4分)?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
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__?
连三月
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7.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问题。(7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全诗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把战斗的气
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_____________。 (2分)?
(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答:__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__?
(3)“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答:__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__?
夸张
爱国热情
8.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__?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__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__?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6分)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句所写的梦境。(3分)
答:__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__?
(2)下阕哪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__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