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二篇习题课件(共29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11.短文二篇习题课件(共29张幻灯片)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5 10: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短 文 二 篇
新知预习·巧积累
1.注字音。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未寝( )
tuí
lín

qǐn
2.写字形。
3.明词义。
(1)五色交辉(   )
(2)夕日欲颓(   )
(3)沉鳞竞跃 (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5)四时俱备 (   )
(6)晓雾将歇(   )
(7)欣然起行 (   )
辉映
坠落
竞相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消散
高兴的样子
(8)遂至承天寺 (   )
(9)念无与为乐者 (   )
(10)盖竹柏影也 (   )
(11)相与步于中庭 (   )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于是,就
考虑,想到
大概是
共同,一起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4.填名句。
(1)“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
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总领全文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点明了文章主旨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出水面
山川之美
崇尚自然,醉心山水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记常识。
(1)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 ”。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单,为历代写景名作。 ?
(2)书即_________,古人的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字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是“唐宋___________”之一。他与父亲____________、弟弟
_________并称“_________”。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_________”词派的代
表。?
山中宰相
书信
苏轼
北宋
子瞻
东坡居士
八大家
苏洵
苏辙
三苏
豪放
【思维——理解内容】
1.“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答:__第一个“书”: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第二个“书”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_
审美鉴赏·培素养
【思维——体会情感】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__?
3.“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闲人”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__“闲人”指清闲的人。“闲”字饱含着作者漫步的悠闲,遭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__??
【审美——鉴赏】
4.《答谢中书书》中,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
答:__略。__?
【重现经典】
正确划分句子节奏。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直击考点】
给句子划分节奏。
考点在线·提能力
【破解有法】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5.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答:__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学以致用】
见本课“巩固拓展·重落实”第5题第(1)小题。
答谢中书书
总领——美
写景

高峰、清流
两岸、五色
青林、翠竹
晓雾、猿鸟
夕日、沉鳞
四时
晨昏
抒怀——仙都、未复
叙事——赏月缘由
月色入户
记承天
寺夜游
悲凉苦闷
豁达乐观
贬居寂寞
怀民相与
写景——
庭下月景
积水空明
景色宜人
藻、荇交横
抒情——
愉悦苦闷
但少闲人
点睛之笔
如吾两人
基础整合·试身手
(共15分,5分钟)
1.古今异义。(3分)
(1)四时俱备(古义:_________ 今义:时间) ?
(2)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今义:休息) ?
(3)古来共谈(古义:_________今义:谈论) ?
季节
消散
称赞
2.一词多义。(4分)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
(2)书
①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答谢中书书:_________。 ?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书信

3.理解默写。(8分)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引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种景物的对
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
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出生命
气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答谢中书书》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语句(主旨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巩固拓展·重落实
(共25分,25分钟)
4.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10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节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五:《袁家渴记》)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_?
②冬夏常蔚然 _________?
具有,具备
茂盛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小山的旁边有许多岩洞,小山的下面有许多白色的石块。
(3)同样是表现“山川之美”,在景物描写方面,【甲】【乙】两文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分)
答:__略。__?
(4)【甲】【乙】两文在写景之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都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__?
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5分)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节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有删改)
  【注】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乐趣的诗。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州市。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到门口。
★(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4分)
①欣然起行。
答:__欣然/起行。__?
②念无与为乐者。
答:__念/无与为乐者。__?
③相与步于中庭。
答:__相与/步于中庭。__?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答:__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__?
(3)(A)文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他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3分)
答:__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两文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点。(3分)
答:__同:两文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异:(A)文描写得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文描写得粗略些。__?
(5)两文都是写夜寻好友,请比较两文寻好友者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答:__同:两文都表现了他们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异:目的和原因不同:(A)文是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文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与好友相见。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