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质课课件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优质课课件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4 10: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制作:桐庐富春中学 叶秀芹
2009.11
孤单 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 是一群人的孤单
凡尔赛体系之下的国际关系
一边是孤单…一边是狂欢…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制作:桐庐富春中学 叶秀芹
一边孤单…一边狂欢…
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和约》
其他和约
(对奥、保、匈、土条约)
(对德)
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德国: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处置:
割地、赔款、
分占其殖民地、限制其军备
凡尔赛体系下的孤单者
《凡尔赛和约》:德国的绞刑架
图片说明;
这是一战时期的一副政治漫画。三个黑衣人从左向右依次是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没有上衣以背示人的是德国的代表。英、法分立于断头台的两侧,法国更是迫不及待的想将德国至于死地,美国虽然不赞同英法的做法,但迫于自身的实力有限,有只有愁眉苦脸,摊手表示无奈。漫画指责巴黎和会上“三巨头”对德国的不公平处理,犹如将德国送上断头台一般。
1、看图,推测图中人物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2、分别用一标点符号来代表他们此时的心情。
3、材料反映了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持什么态度?
仇视、无奈
一战期间曾任协约国总司令的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定后,预言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果然,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时间距离《凡尔赛和约》的签定正好20年。
一战前的欧洲 一战后的欧洲
问:比较地图,一战前后欧洲有什么变化?
民族自决:源自美国总统威尔逊,其含义为各民族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自己的事情。
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
土耳其凯末尔
1、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相关事件?有什么共同原因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甘地
凡尔赛体系之下,列强继续殖民统治,
加深了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成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退出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在他们的支持下,俄国的地主、资本家组建了反革命的白军,一直到1922年苏俄才彻底取得胜利。 ——选自人教版 选修4
1、通过材料,说明凡尔赛体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是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
孤单者,其实并不孤单,而是另一种狂欢
1、战败国
2、新成立的国家
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4、苏联
凡尔赛体系下的孤单者
仇视敌对
民族主义、复仇主义
新的民族矛盾
民族解放运动
矛盾多而杂
美国:想要成为狂欢者的孤单者
相互之间有矛盾
法国:
英国:
日本:
凡尔赛体系下的狂欢者
都从中得到利益
狂欢的
孤单的
宰割战败国
利益再分配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在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战后国际关系秩序。
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1、战胜国与战败国
2、战胜国与战胜国
3、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4、新成立国家之间
5、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
结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小结: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次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次序不过比旧次序更加纠缠不清。
1、材料中的代表应属于孤单者还是狂欢者
2、新秩序是指什么?
3、新秩序纠缠不清指的是什么?
一盏微弱的和平灯——国际联盟
①维护和平原则;②集体安全原则; ③委任统治原则:
英、法、日等23国
苏俄、战败国被排斥、美国未参加
十四点原则
1919年4月 总部设于日内瓦
最高机构—全体大会;常设执行机构—行政院;处理日常事务机构—秘书处;
由来:
成立概况:
主要机构:
国际联盟盟约:
参加国:
2006年12月31日,正式卸任的安南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政治舞台作别。
当被问及“任内最糟糕的时刻是什么”时,安南表示,10年来最糟糕的时刻就是联合国作为一个组织未能阻止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不过,当时自己已竭尽全力。
回首10年任期,安南借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的故事说:“虽然有些石头从我们手中脱落并滚下山
坡,但我们还是把一些大石头推到了山顶。当我不必再用肩膀抵住那些顽石时,我想我会怀念那座山。”
1、安南所说的“大石头”、“小石头”指的是什么?
2、安南的告别辞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叶子 是不会飞翔的翅膀
翅膀 是落在天上的叶子
天堂 原来应该不是妄想
和平 是暂时停留的战争
战争 是下一个等待的和平
战后实力
实力上升;尚难抗衡
经济衰退;陆军强国
经济衰退; 仍为第一军事强国
大发横财; 最大债权国
保存德国实力
保持“势力均衡”
基本得到满足
从德手中夺取的利益合法化,目标在东亚

基本满足,但与英矛盾,未能彻底实现
获取割地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瓜分德大量殖民地,控制海军
维持殖民优势,削弱德海军,获取赔款

与英法等矛盾,未能实现
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攫取世界领导权

结果
在和会上要求
国家
巴黎和会上各国的外交目标和结果
第十四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1、材料反映了一战后美国什么目的?
2、为什么美国最后没有参加国联?
第二点: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第三点:…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未取得世界霸权 国内孤立主义
李顿调查团
1931年东北事件后,国际联盟派调查团来华调查真相。团长为英国人李顿,故又称李顿调查团。经过调查,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承认东北三省为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否认日本行为,但同时又主张在东北三省建立一种受外国保护的高度自治的特殊制度,企图以国际共管取代日本独占。
——《苦恼的国联》
1、东北事件指的是什么事件?
2、调查的结果能反映出哪些问题?
A、提出建立国联的原因:
①经济实力增长; ②依靠“‘十四点计划”攫取世界领导权
B、拒绝参加国联原因:
①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失败
②国内孤立主义思潮
C、反映的问题:
①英美矛盾成为当时世界主要矛盾;
②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获取世界领导权;
③国际关系中心仍在欧洲
主要原因
探究:美国提出但不参加国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