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一、“睁眼看世界”---学西方先进技术
据你所知说说明清时期:
大臣见到皇帝该怎样?说明什么?
一位商人经商积累了资金,他将会投资于什么?
一位商人想远涉重洋去英国贸易,可能吗?
当时中国“最有见识”的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吗?
统治者又是如何认识世界和中国?
中西比较你对中国得到怎样的结论?
闭目塞听
林则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②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魏源的《海国图志》据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著作,综合自己的研究所得而增订辑成。该书1842年初的刻本为50卷,1847年扩至60卷,1852年再增为120卷。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此时传入日本,正好适合了日本人民改变本国命运的心态,遂掀起轰轰烈烈的“攘夷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与《海国图志》有极深的思想渊源,这一点中日两国学者的看法基本相同。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魏源
林则徐、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
林则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林则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学习西方技术(手段)
制夷:抵抗侵略(目的)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魏源
林则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
综上,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他们的看法全面吗?
二、维新变法---学西方君主立宪制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1)19世纪6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
冯桂芬、容闳、郑观应等
(3)早期维新思想特点:
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很少从事实践活动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要著作,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子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康有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课堂探究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梁启超的著作
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梁启超
舆论界天之骄子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主张: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变法维新,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亡图存。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严 复
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梁启超
舆论界天之骄子
《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
严复把它翻译到中国来,用意何在?
谭嗣同
为维新慷慨赴死第一人
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代 表 主 张 共同点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
⒈反对君主专制
⒉主张君主立宪制
⒊变法图存
⒋发展资本主义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势力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对维新变法的评价:
(1)性质:
既是救亡爱国运动,又是资产阶级政治变革运动
(2)影响:
①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②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
相同:
不同: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国家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
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
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
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①学西方的根本目的不同: 林……;维新派……
②学西方的内容不同:林……;维新派……
③两者性质不同:林……;维新派……
假如你是光绪年间的一个读书人,埋头苦读多年,考取了秀才的功名,后来你进京师大学堂学习,并经历了戊戌变法。用第一人称谈一谈在这一过程中你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写成一篇自传性的小文章,字数不少于200字。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感谢聆听……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
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