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调研课4:国际关系的演变(分中陆爱平2008-3-26)

文档属性

名称 市调研课4:国际关系的演变(分中陆爱平2008-3-26)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5 06: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四、国际关系演变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十年代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
2、凡尔赛体系形成过程:
1、概念: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即“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3、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
4、评价: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制裁到扶植再到纵容)
(三)30年代——走向战争(凡-华体系瓦解)
(四)从相对稳定走向战争的反思
1、走向战争的原因(凡-华体系瓦解的原因)
1)根源:
2)主要原因:
3)客观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德意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
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
2、过程
1)德国法西斯
2)日本法西斯
①1933年退出国联
②1935年撕毁和约
③1936年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④干涉西班牙内战,吞并奥地利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②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
③ 1936年,二二六兵变
④广田弘毅上台
3、 30年代帝国主义内部的两股逆流
1)法西斯主义
2)绥靖主义
①概念:
②实质:
③表现:
④影响:
是一战后西方大国为维护凡华体系,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
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a.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b.造成大战初期,英法等国的失利。
4、社会主义苏联与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之间的矛盾
1)实质: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2)表现:
a、英、法、美积极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
b、德、意、日法西斯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5、法西斯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1)30年代的法西斯侵略
②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2)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①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④慕尼黑阴谋
③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疯狂扩张,世界上主要政治势力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据此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最主要的矛盾是 ( ) ??A.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B.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宗主国的矛盾 ??C.世界人民同德意日法西斯的矛盾 ?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实行“不干涉政策”,主要是因为 ( ) ??A.德意侵略西班牙没有损害英法的利益 ?B.要维护“中立”的地位 ??C.希望颠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D.害怕引火烧身
C
D
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严厉制裁”到赔款与签约问题上的“扶植”再到三十年代的“纵容”,而德国则起了与之相应的变化: “受制裁”—“得扶植”—“遭危机”—“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这些变化,又完全根植于“争夺”、 “反苏”、“自保”。正是由于大国的中立自保和对法西斯侵略的纵容姑息,加上当时反法西斯力量尚未及时形成联合,又导致了三十年代的法西斯侵略战争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
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体系
雅尔塔体系
凡尔赛体系
背景:
主要国家:
内容:
评价:
维护机构
知识框架:
形成方式:
一战后帝政经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变化,
重新瓜分世界和反苏。
根本原因
主要目的
巴黎和会(1919.1.18——1919.6.28.)
(27个国家、五大国意图、实力基础)
矛盾:
法德
(欧洲大陆霸权)
英法
(欧洲霸权)
美日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霸权)
英美
(世界霸权)
矛盾焦点: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特点:
既争夺,又勾结,出发点在于国家利益
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
凡尔赛体系
背景:
主要国家:
内容:
评价:
维护机构
知识框架:
形成方式:
五个和约
一战后帝政经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变化,
要重新瓜分世界和反苏。
主要体现了
(国)的意志
最能体现和约性质的内容:
拒绝和约签字的战胜国
最大的受害国:
(核心:对德《凡尔赛和约》)
英法
德国
对德国殖民地瓜分
中、美
巴黎和会(1919.1.18——1919.6.28.)
(27个国家、五大国意图、实力基础)
凡尔赛体系
背景:
主要国家:
内容:
评价:
维护机构
知识框架:
形成方式:
五个和约
一战后帝政经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变化,
要重新瓜分世界和反苏
(核心:对德《凡尔赛和约》)
(性质、进步性、消极性)
巴黎和会(1919.1.18——1919.6.28.)
(27个国家、五大国意图、实力基础)
性质:
以 为主导、在惩罚 为首的战败国、
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调整帝国主义列强在
的战后统治新秩序。
英法
德国
欧洲、中东和非洲
进步性:
存在矛盾
留下隐患:


承认民族自决原则,建立欧洲新的民族国家,
暂时调整了列强矛盾,利于资本主义稳定发展.
①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②没有消除矛盾,埋下了更大的冲突
凡尔赛体系
背景:
主要国家:
内容:
评价:
维护机构:
知识框架:
形成方式:
五个和约
一战后帝政经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变化,
要重新瓜分世界和反苏。
(核心:对德《凡尔赛和约》
(性质、进步性、消极性)
国联
巴黎和会(1919.1.18——1919.6.28.)
(27个国家、五大国意图、实力基础)
维护机构:
国际联盟
(1920——1946年; 日内瓦)
宗旨:
评价
消极:
成为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积极:
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后来
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主权国家的
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世界发
展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美国:
提出建国联的背景:
拒绝参加国联原因:
反映的问题:
英美矛盾成为当时世界主要矛盾
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获世界领导权; 国际关系中心仍在欧洲。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加②英法抵制;③美国孤立主义;
华盛顿体系
背景:
主要国家:
内容:
评价:
知识框架:
形成方式:
战后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相互争夺
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
(九个国家,主要是美、英、日三国的争夺)
三个条约加中日协定
以 国主导,在宰割 、遏制 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在 地区的统治秩序。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中国
日本
东亚和太平洋
  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
  除了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
  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因此,我愿意在和平的最前线提出,一旦德国接受我们的条款,尤其是赔款,我们就应该平等的对待德国。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划出英国外交政策及支持英国外交政策的理由。
下图漫画反映了英国为称霸欧洲而推行的一种传 统对外政策,能体现英国这一外交政策的史实包

①参加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②巴黎和会 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③与法国联合,与美 国争夺国联领导权 ④与法俄结盟,对抗德国 ⑤对西班牙内战不干涉
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B、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
 C、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D、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
美国提出成立“国际联盟”,但最终又没有参加,其主要原因是( )
A、它的外交重点在拉丁美洲
B、没有达到争霸世界的目的
C、它不愿负担重建欧洲的资金
D、它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
B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 实质:
2)客观进步性:
3)消极影响:
①战后一定时期内的相对和平;
②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③推进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①是列强剥削和压迫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体系;
②不但没有消除矛盾,还埋下了更大的冲突的种子.
是一战后战胜国处理战败国及其殖民地,瓜分世界的产物,是各战胜国争霸计划相互妥协的结果。
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请你依据有关事实略加说明。
(01年上海)
2.没触动战败国军国主义根子却激起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
1.它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或德国丧失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被限制军备、承担巨额赔款);
3.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
国内部分赃不均,势必引起国际
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
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
谋取或赞助本国人民谋取……
—————————引自《国际条约集》
该条约中的“机会均等”对所有缔约国是均等的吗?
为什么?
因为对中国不均等;
【材料解析】
就其他缔约国来讲,形式平等,结果对美有利,因为美国可凭借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列强。
中国处于被侵略的地位。
请问山东问题最终解决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人民的坚持斗争;
——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对日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实力是外交的基础。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延伸】两次会议上关于中国问题
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参加国,却被迫接受“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