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7 11: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厦门市海沧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八年级语文2019-2010上学年期末复习材料——名著复习
了解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我辈共勉,争做进修附校“弄潮儿”!
《红星照耀中国》
一、填空题
1.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2.《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合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的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二、人物分析
毛泽东
外貌举止 他面容 瘦削 ,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家庭 出身 “我父亲原是一个 贫家 ,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后来,他回到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生活 经历 在家乡 韶山 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 启蒙教育 ——1914年秋季,进入湖南省立 第一师范学校本科 第八班——1920年11月,在 湖南 创建共产主义组织。四一二反革命后,回湖南领导了 秋收起义 ,失败后带领残部与 在井冈山会师,建立 井冈山 根据地。他发表了两个重要观点:论 抗日战争 和论 游击战术 。
个人魅力 生活简朴,精力过人,身体健康——平易近人,关心部下;博览群书,熟悉政治;一丝不苟, 军事 天才;极具 威信 ,性格 幽默风趣
相关 事件 1、有能够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 2、在中国共产党内的影响,大概比什么人都大。
3、每天工作 十三四 个小时,常常深夜两三点才睡觉。4、花整整一夏天走遍家乡 湖南 全省。
5、讲到湖南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死人事件眼睛 润湿 。6、长征途中除几星期生病以外,和普通战士一样 步行 。
7、 他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对 哲学 和 历史 有深入地研究,他有 演讲 和 写作 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
周恩来
外貌举止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富于热情。
家庭出身 大官僚 家庭出身,父亲教书先生,母亲博览群书。
文学 天赋出众,受社会革命运动思潮影响。
生活 经历 帮助创建共产党(在共产主义运动影响下)—26岁时任职 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任(1924)——组织 上海大罢工 (1927)——四一二反革命后参加组织 八一起义 (1927)——逃亡汕头、广州(广州公社)——到达 苏区 (1931)——长征到达西北
作者 评价 1、 行动、知识、信仰完全一致 的纯粹的知识分子。2、书生出身的 造反者 。3、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 4、忠于共产主义信仰。 5、不屈不扰的精神。 6、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 。

贺龙
外貌举止 他是个 大个子 ,像只老虎一样 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家庭出身 他的父亲是 哥老会 的一个领袖,他的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 湖南 全省。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
生活经历 贺龙除了在 军事 方面以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他并不是个无知的人。他很快懂得革命的意义,但是他经过了慎重的考虑,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他加入 国民党 。到一九二七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 共产党 。
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这种屠杀激起他的愤怒。南昌起义后,他和 朱德 转移到 汕头 ,他们又吃了败仗。
他的残部去了内地,但是贺龙却逃到香港。后来他又偷偷地去了上海,从那里化了装回湖南。一九二八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 湖南
建立了一个苏区。
个人魅力 同情 穷人 英勇无畏 生活 简朴 仇视 地主
相关事件 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 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
2、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彭德怀
外貌举止 性格 愉快爱笑 、身体 极为健康 ,对话 开门见山
家庭出身 富农
生活 经历 放牛娃-矿工-鞋匠学徒-革命家
个人魅力 关心 部下 有 才智 工作 勤奋 性格 活泼
相关事件 1、是一位“ 自由派 ”的军官。2、办事会真的与 士兵委员会 商量。
3、长征途中基本 步行 。4、把马让给 走累了或受伤了的同志骑 。
朱德
外貌举止 朱德貌不惊人——是一个性格 沉默谦虚 ,说话轻声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 和蔼 ”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 结实 ,胳膊和双腿都象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
家庭 出身 穷苦 佃农 出身。六岁时,进丁姓地主的 私塾 。地主待他很坏。每天走三里路上学。放学后,干各种活,如 挑水、看牛等等。在这家私塾里读了三年书。自己的父亲待他很坏,但过继给了待他同亲生儿子一样的伯父,送他上学念了六、七年古书。
生活 经历 1905年考过 科举 ,1907年小学教体操,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 陆军讲武堂 ,同年加入 孙中山 领导的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 辛亥革命武装起义 。1913年,蔡锷部下营长。1921年任云南省警察厅长。 1922年在柏林碰到周恩来加入 中国共产党 。
个人魅力 1、杰出的 军事 才能 2、性格 温和 , 爱护 部下
3、亲近 民众 ,部署 精密 4、热爱 共产党 ,意志 顽强
相关 事件 1、带兵有 特殊战术 。P361
2、组织 南昌 起义、 湘南 起义。
3、远途跋涉,到 上海 、北京 、柏林 找寻 共产党 。
4、朱德爱护他的 部下 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 都跟普通士兵一样 ,同甘共苦,早期常常 赤脚 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 南瓜 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 牦牛肉 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5、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 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6、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 计划 ,熟读 政治 、 经济 的书籍。
三、情节分析
1. “红军?在这个时期,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其一是在 1933 年福建事 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其二是放弃了我们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用阵地战对付占巨大优势的南京军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红军无论在技术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适合于阵地战。“
以上话语出自 毛泽东之口,它反映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请你结合原著分析失败的原因?
(红军)犯了两个严重错误:没有同福建的蔡廷锴联合;放弃运动战,采用单纯防御战略。
(国民党)采用新的战术和战略,在数量上技术上占压倒优势。
(形势)全国的政治形势促使红军将主要活动场所迁移到西北去。
请你概述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困难?
(天然障碍)越过最高最险山口,通过凶猛土著地区,跋涉荒无人烟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雷电
(国民党)受到粤、湘、桂、黔、滇、康、川、甘、陕全中国半数白军的追击
(党内)先是受到博古左倾政策的影响,后又遇到张国焘的分裂行动
2.“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上述场景描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景,它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重要部分,请你根据原著概括渡河的主要经过。
(刘伯承)刘伯承和彝族总首领歃血为盟,顺利通过白、黑彝区
(林彪)林彪带领红军先锋师奇袭安顺场,确保北渡通畅
(红军敢死队)红军敢死队冒生命危险占领泸定桥,同安顺场红军一起歼灭白军,渡过了大渡河,进入四川。
3.“这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健。刘伯承和彝族的总首领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解救被军阀扣押的首领人质,从而获得彝族支持。红军先锋师俘获了军阀渡船的船只,由于河流过于湍急,仅凭渡船,耗时很长。毛泽东等为了抢夺先机,选了30个红军战士组成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一小时之内全军就渡过了这条河。“
以上材料反映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情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请列举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四、简答题
1.“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期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1)本段文字说明的是长征的历史价值,请简述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
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执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请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信念)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精神)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高尚品德)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忠诚爱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众志成诚、团结互助;克服困难。
2.“在他们面前的那条路程最危险紧张,因为他们所选择的那条路线经过藏族人部落和川康一带好战的游牧的藏族人所居住的荒野地带。红军一进入藏族地带,就第一次遇到了团结起来敌视他们的人民,他们在这一段行军途中所吃到的苦头远远超过以前的一切。他们有钱,但是买不到吃的。他们有枪,但是敌人无影无踪。他们走进浓密的森林和跨过十几条大河的源流时,部族的人就从进军途上后退,坚壁清野,把所有吃的、牲口、家禽都带到高原去,整个地区没有了人烟。“
选段中的“那条路程”是指 __长征路_________________。经过藏族人部落和川康一带时,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1.部族的人对红军实行坚壁清野,把所有吃的、牲口、家禽都带到高原上去。
2.他们在背后、险要地带伏击红军。
请概括长征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
(军心) 核心力量完整无损,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坚强一如往昔。
(战略) 进军到大西北,红军正确预见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起决定作业。
(宣传) 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昆虫记》
作者: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儿”;外国评论家将其誉为“昆虫的史诗”;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鲁迅先生把它奉为“讲昆虫的楷模”;彭建德“法布尔的文风旗帜鲜明的区别于某些‘散文’搔首弄姿的架势:仿佛张开双臂,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对着你不断抒情不断,不断感悟…… 那些关于花鸟鱼虫的文字清新平实,充满爱心.这种爱是心怀大爱而不言的含蓄”;
主题思想: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不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
三、填空题
1、《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2、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3、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黄蜂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4、《昆虫记》从片断来说就是一部传记_,从整体来说则是无愧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辉煌的虫类抒情诗。
5、法布尔赞美昆虫的爱情,特别是在西绪福斯虫(爱情)(螳螂是残暴,金步甲也是残暴)这一章中刻画的更是细致入微。
6、《昆虫记》在第三卷中写到的三种垒筑蜂分别是_棚檐垒筑蜂_和灌木蜂和石垒筑蜂。
7、三种垒筑蜂使用的是同一类建筑材料,即含有_石灰质__的黏土,里面掺有少量沙粒,再加上进泥瓦匠自己的唾液柔和而成。
8、《昆虫记》是一部_世界昆虫史诗__。
9、《昆虫记》是哈佛大学教授们推荐的最有影响_的书。
10、这部书将_知识__世界化作供人获得昆虫_、_趣味_、_思想、__美感的美文。
11.《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又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星期;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锋能够不凭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12. 《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法布尔一反常态,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法布你曾这样反驳当时有些人对他的责难:“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13. 《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展现昆虫世界。作者笔下,杨柳天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14.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四、材料分析题
1.“蟋蟀:这的确可以说是一件非常精致的乐器。弓上的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里面,使四个发声器同时振动,下面的一对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对是摆动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发音器就能将音乐传到数百码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这声音是如何的急促啊!
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声音。比较来说,蟋蟀的叫声要更好一些,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曲调。蟋蟀的翼鞘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伸出,所以非常开阔。这就形成了制音器,如果把它放低一点,那么就能改变其发出声音的强度。根据它们与蟋蟀柔软的身体接触程度的不同,可以让它一会儿能发出柔和的低声的吟唱,一会儿又发出极高亢的声调。”
1、这部分说明了蟋蟀鸣叫的哪两个特点是?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急促(列数字)、变调(作比较)
2、蟋蟀的叫声好在哪儿?既能发出柔和的低声又能发出高亢的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