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28 14: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 D )21cnjy.com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解析:膝跳反射的_????????¨??¨è??è?±_上,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是脊神经,中枢在脊髓。膝跳反射有固定的反射弧,其神经传导途径不会发生变化,受试者能够完成膝跳反射,说明其反射弧完整。传出神经没有受阻,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未受影响。受试者有了思想准备,说明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对膝跳反射有影响。21·cn·jy·com
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_????§?é??è?¨??????_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B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解析:兴奋是通过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从前一神经元传递到后一神经元的;药物抑制递质分解,可保持后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2-1-c-n-j-y
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D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状态下神_??????è?????????¤?_离子的分布与特点。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K+浓度,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故D项符合题意。21*cnjy*com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解析:当神经_??¤????????????é?¨_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恢复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即静息状态存在着一定的电位。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21*cnjy*com
5.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解析: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是Na+内流的结果,Na+内流是被动运输的过程。
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D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中枢_???è??é?????è??è¨?_、记忆、思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进行的。意识丧失的人大脑皮层受损,因此排尿不能控制,但脊髓是正常的,仍能正常排尿,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7.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C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解析:膝跳反射中的_??????????????????_传入神经元属于典型的神经元,一个典型的神经元具有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多条短而分枝多的树突,因此A项和B项正确;C项,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递质将被酶分解;D项,肽类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而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8.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A项中,静息时,细胞膜_????¤????????¤????_动态平衡中,所以有离子进出;B项中,组织液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C项中,神经递质经外排作用排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出处:21教育名师】
9.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神经元线粒体内_è????????è??è?????_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A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分子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过程中涉及吸钾排钠,以维持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高,细胞内液中的K+浓度高的状态,该过程离子是逆浓度进行运输的,属于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版权所有:21教育】
10.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刺激效应器就不会作出反应
B.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
C.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D.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一个神经元就可完成
解析:神经调节_??????????????????_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结构必须保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若反射弧中某一环节受损,只要效应器正常,刺激效应器依然会有反应,只是这种反应不是反射活动,A错误;神经调节为高等动物的调节方式,单细胞原生动物无反射活动,其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行为称为应激性,B错误;膝跳反射、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C正确;最简单的反射是膝跳反射,依靠两个神经元就可完成,D错误。
11.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
D.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是因为K+外流和Na+内流
解析:神经纤维膜静息电位_è?¨??°????¤???????_负,A错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与细胞膜外电流方向相反,C正确;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12.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21教育网
A.电刺激②处,肌肉会收缩,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这是一个反射活动
C.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会消耗能量
解析:神经末梢与_è?????è????????è§?_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刺激②处在神经—肌接头处不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错误;由于反射弧结构不完整,电刺激①处,肌肉收缩不能称为反射,B错误;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需要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建立在带电离子跨膜运输的基础上,需要消耗能量(在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Na+-K+泵把Na+排出细胞、把K+吸收到细胞内需要消耗ATP),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神经中枢,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①②③④⑤。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图中a、c、d、e点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e、c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3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_??????????????????_双向的。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神经递质总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从图像上看_???è??????°???§???_起点是①,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沿反射弧由感受器向效应器,在突触部位神经递质总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决定了神经元间兴奋传导的单向性。
14.(15分)据图回答问题:
(1)大脑皮层是整_??????????????????_最高级部位,其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中枢,如⑥和⑦分别是躯体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打字员的熟练的指法主要是由[②]大脑发动和[④]小脑进行协调共同完成精巧随意的动作。
(3)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让人叹为观止,她们要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首先要通过[①]视觉中枢。www.21-cn-jy.com
(4)盲人“阅读”盲文,首先要通过大脑皮层的[⑥]躯体运动中枢和[⑦]躯体感觉中枢,理解盲文其意,则通过语言中枢完成。www-2-1-cnjy-com
(5)某患者出现左侧躯体瘫痪,主要是由于[⑥]右侧大脑半球躯体运动中枢或与它联系的神经纤维遭到损伤引起的。【来源:21cnj*y.co*m】
(6)大脑皮层S区受损,将会导致能看懂文字、听懂讲话,但不会讲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脑_????±????é????§???_能,人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学习、语言、记忆、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由于语言功能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写、说等活动。这部分内容需重点掌握每种言语区的功能及损伤而引起的障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5.(15分)当伤害_??§???????????¨???_动物的肢体时,即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已知屈肌反射中屈肌处于收缩状态。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M、N、E、F表示神经元,a、b表示一段神经纤维)。
(1)动物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_???E????????????_受了抑制性(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膜对Cl-的通透性加大,使膜电位差加大,E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
(2)假设E与M不经过_N(???é????????_元)相连,当神经冲动传导到E时,该神经元的活动仍受抑制,原因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或受体类型不同或E神经元表面没有M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受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当发生屈肌反射时,神_?????¤???????·????_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间可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F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a→b(用“a”“b”和“→”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1)由图可知_???E????????????_配伸肌,当屈腿时伸肌舒张,故E神经元应接受了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加大,导致膜电位差加大,使E神经元活动受抑制。(2)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E神经元作为突触后膜,其上的受体只能识别特定的神经递质。(3)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会形成局部电流,通过局部电流可实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由图可知,兴奋在F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为a→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传递,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1·c·n·j·y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