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群落的结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解析:导致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解析:年龄组成_????¨???????????§?_群,其数量并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若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种群数量也会发生大的变化。杂草不是一个种群,不能表示种群密度。捕食会淘汰掉老、弱、病、残,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21教育网
3.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_???????¤??°??§°???_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丰富度越多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21·cn·jy·com
4.能较好地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B.不同的地段上动、植物的分布不同
C.一片竹林中竹子的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矮,有的鹿高
解析:生物群_è????¨????????????_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对植物而言,高大乔木能占据上层空间,往下依次是灌木层和草本层。不同的地段上动、植物的分布是群落水平分布的特征。至于同种生物(竹子或鹿)有高有矮,是指一种生物,而不是生物群落。
5.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所示:
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B )21cnjy.com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解析:从表格第一行数据可_??????????????????_种的大麦达20%的时候,收获到的种子占了42÷(42+133)×100%=24%,说明在相同环境中大麦比燕麦优先发展,占了上风。不过第一行数据并不能充分地说明这一问题。从第二行数据中则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在温室中,大麦要比燕麦更能适应环境,而燕麦将被逐渐淘汰。所以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大麦将远远多于燕麦。www.21-cn-jy.com
6.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解析: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_????????¤?????????_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根瘤菌不能独立生活,A正确;蛔虫和人、菟丝子和植物都属于寄生关系,其中蛔虫和菟丝子等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宿主中人属于异养生物,植物是自养生物,B正确;竞争在种间普遍存在,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C错误;捕食可发生在动物和植物(羊和草)、动物和动物(狼和羊)之间,D正确。
7.某小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在岛上物种丰富,椰树成荫,景色优美,已发展为旅游胜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21*cnjy*com
A.椰树苗与椰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游人与岛上生物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
C.群落生物数量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
D.该岛屿形成后进行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解析:椰树苗与椰_????±???????????§?_群,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由于该小岛已发展为旅游胜地,游人与岛上生物可能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B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C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错误。【来源:21cnj*y.co*m】
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D.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解析:由于蚯蚓的活动_è?????è???°???????_以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同一种群的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是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的,B错误;记名计算法适用于调查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C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
9.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_??????????????????_种群,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正确;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C正确;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群落内生物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
10.图为植物群落生长分层现象,对此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_è±?????????§??????_度、湿度等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A和B选项正确;农业生产中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不同品种,因此C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_é??????§???¤??????_征及其数量变化,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不变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导因素是光照,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的主导因素则是食物和栖息空间。2·1·c·n·j·y
12.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生物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该装置利用了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可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解析:A错误:_???????????¨??????_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B错误:灯罩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上;C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中的;D正确: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可将收集到的小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出处:21教育名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如下图表示_??¨??§????????????_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竞争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版权所有:21教育】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14.(15分)_???????±??????????_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2)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增加(增加、减小、不变)。
(3)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弱(增强、减弱、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时应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捕食、竞争、骤减”等。
(1)人登岛捕食狐,同时_?????????é?????é??_兔和羊为食,因此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病毒营寄生生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之间是寄生关系。(2)人登岛后的第5年,由于狐濒临灭绝,野兔的天敌减少,其数量大大增加,但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故种内斗争加剧。(3)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捕食者数量增加,可以使被捕食者数量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且生存能力增强,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会减弱。www-2-1-cnjy-com
15.(15分)如_?????????Gro_ve及Williams等科学家利用A、B两种植物在温室中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各组实验的外部条件一样(如光照、温度等),进行的时间一样。柱状图(1)表示第1组实验结束后,称得A种植物的干重(去除水分后的质量),并将此质量设定为1;其余各组的柱状图表示的是各组实验结束后,称得A种植物干重与第1组A种植物干重的比值。
第1组:A种植物单独种植于盆中。
第2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盆中,地上部分分别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容器中。21·世纪*教育网
第3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分别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个盆中,地上部分则同时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中。2-1-c-n-j-y
第4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均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及盆中。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群落中种间(竞争)关系对A种植物生长的影响。
(2)Grove及Williams对此实验的设计中:
①设置第1组是为了对照;
②设置第2组是为了研究地下部分有竞争时(争夺养分)对A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③设置第3组是为了研究地上部分有竞争时(争夺空间)对A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3)当第2组与第3组分_??????????????????_争者时,哪一种情况会对A种植物的生长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第3组。请说明理由:地上部分有竞争时,干物质的重量减少得更多。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