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共 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共 6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9 13: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
小说是以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和具体的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分别是: 、 、 ( 和 )。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主要是通过 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1、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的封建社会现实。
2、鉴赏人物形象,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3、了解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于烘托和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目标:
目录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时代背景
初读课文,识记重点词语:
赍发
赏赉
玷辱
迤逦

按酒
理会
庇祐

酒馔
jī资助
lài赏赐
diàn rǔ使蒙受耻辱
yǐ lǐ曲折连绵
nèn这么,这样,那么,那样
指下酒的肉菜
1照料,处理;2注意,理睬;
3交涉
bì yòu保祐
duō搬,挪动
jiǔ zhuàn下酒的饭食。
整体感知
概括情节
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
速读全文 了解情节
本文的情节由四部分组成,请同学们用心阅读全文,分别用八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小说的 情节 及 结构:
1序幕 (1-2)
2开端 (3-5)
3发展 (6-10)
4高潮结局(11-13)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林教头杀敌山神庙
本文情节发展属双线并进型,清理线索可采取“由显及隐法”,先理出正面详写的一条线索,再探讨侧面略写的另一条线索。
1、课文正面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其中贯穿了一条怎样的线索?
主线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
2、林冲性格转变是怎样完成的?侧面略写的内容是由什么线索贯穿起来的?
副线是由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双线是矛盾斗争关系,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逼民反。
3、主、副线关系怎样?列出两条线索示意图
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点视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
茶酒店
信息交通
点视厅



草料场
山神庙
1、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思考?
我的解读
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尉才落得如此。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课文开头一段,为以后情节发展作了交代。
谁还能找出林冲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的表现?
2、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从故事情节上看处于哪个部分?
思考
提示: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
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
2、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态度?

(1)复仇的念头已经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2)危在旦夕,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提示: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转变,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这就是林冲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分析
提示: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象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的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林冲这样性格软弱的人也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凶恶残酷。
善良安分
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逼 奋起反抗
性格
东岳庙
白虎堂
野猪林
草料场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文本,画出景物描写的语段和句子。
直接描写风雪:
共有三处请指出来。
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

侧面衬托风雪:
1指出哪些语句是侧面描写风雪。
2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
“摇振”“压倒”
“向火”
“踏着碎琼乱玉”
“背着北风而行”
“迎风”
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景物描写的作用
(2)暗示情节,
推动发展:
a. 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b. 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1)直接描写风雪
(2)侧面描写风雪
(3)描写人物行动不忘风雪
作用:
(1)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2)推动情节发展
比较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作用探讨: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大致有三种情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第八段中对林冲出门买酒时的描写,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表现出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同时也说明他是准备安心地在草料场度过他的流放生活的,这就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的一面。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
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的描写,但这里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十二段)。再如第十段对林冲来到山神庙后的描写,通过他掇石头靠住庙门为下文写陆谦等三人进不了庙埋下伏笔。有道是名家笔下无闲文,从本文来看,确实如此。
(3)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
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再如第十段,写林冲见草厅被雪压塌后,怕火盆内有火引起火灾,就探半身进去摸。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的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为下文写陆谦放火做了铺垫。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本文是长篇小说节选,好像应该从第二段开始选起,因为第一段与本文的主要故事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不从第二段开始,而非要选上第一段呢?第一段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这一段实际与课文部分的故事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对人物还是对情节都有着重要作用:
①这段描写表明了林冲是个乐于助人,济危救贫之善良之人。
②这段描写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过去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如果没有这段描写,下文写李小二向林冲报告消息就会显得突兀。
③这段描写也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他被发配到沧州,并没有向陷害他的仇人报仇的想法,反而与李小二你来我往地过上了平静的日子,表现了典型的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阅读第二部分(2-5段),讨论:
(1)这一部分,情节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陆谦来到沧州,
密谋杀害林冲,
使情节陡起波澜。
(2)作品为什么不直接描写管营、差拨等四人的谈话?作者通过李小二夫妻的所见所闻所疑所思来交代情节,这种手法有什么效果?
在这一部分中,作品不是直接写出四人的谈话,而是通过小二夫妻所见所闻来写他们的怀疑与推测,这就使情节若隐若现,扑朔迷离,造成了强烈的悬念,使作品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阅读第十一段,讨论:在这一段中,作品详细描写了庙外三人的对话,为什么要详细描写这些对话?
这是促使林冲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因此要详加描写。通过这个描写,对以前的情节进行了巧妙的补充,并交代了整个阴谋的策划过程,并由陆谦等人亲口说出,这就比别人介绍更易于使林冲认识到敌人的凶狠残忍,更易于激起他满腔怒火,从而促使他毅然做出了手刃仇敌的壮举。
请仿照鲍鹏山阅读历史人物之后的写作手法,以“林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课后扩展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