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二历史全案:4.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人民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二历史全案:4.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人民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9 18:39:25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2课
毛泽东思想
的形成和发展
一代伟人
感受伟人的足迹
延安时期
畅游长江(1964)
“纵横历史,毛泽东是目前最伟大的人。毛泽东是
民族英雄,因为他最有骨气,不论是多么强大的敌人,
他都敢于斗争。毛泽东最有智慧,因为他在无数仁人
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毛泽
东与人民心贴的最近,因为他处处为人民着想。毛泽
东最能称得起是人民的公仆,因为他从不谋取私利。
毛泽东永远活在每个真正的中国人心里,因为正是他,
也只有他领导真正的炎黄子孙打败了侵略者和汉奸走
狗,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人民时评)
“毛泽东接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人心离散,牛拉木
犁的中国,当他撒手人寰的时候,中国的原子弹、氢弹,
凛然守护着国门,中国的卫星在太空傲视着地球,中华
民族以特有的尊严和凝聚力站立在世界舞台。”
(人民时评)
中国人民心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
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排列的
名次比拿破仑等人要高不少。 (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
●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都可以同古今中
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
泽东。 (美国作家史沫特莱)
●毛主席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
历史,是2O世纪最伟大的人物。(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
●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法国总统德斯坦)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
能产生一位,……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他使历史显得渺小。 (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
……
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
一、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材料一:
甲乙两同学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毛泽东思想
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乙则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
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甲乙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试阐述你的观点。
要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
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
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著作集中概括了毛
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晚年 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
纲”“十年赶超英美,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等的错误的
不切实际的口号,并出现了“大跃进”、“十年内乱”
的严重错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的停滞与困顿!
这些思想属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 结才属于毛泽东思想.
材料二: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
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________________《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
“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现实需要: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
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物质基础: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实践基础:
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主观因素:
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国际条件:
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的新时代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19----1923
三、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五、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六、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七、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
八、十年建设时期 1956----1966
几个历史时期的划分: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萌芽:中共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
(1)重要活动:①参加中共“一大” ;②领导工农运动
(2)标志:开始关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形成:井冈山时期(1927年—30年代初)
(1)重要活动:
①实践: 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反围剿斗争
---土地革命---建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②理论:《中国的……》《井冈山……》《星星……》
(2)标志: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开辟了……的道路
并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这条道路。
(著作:……)
为什么?
3、成熟 (延安时期)(1935—1945)
(1)标志:
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
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主要著作……)
②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
它为中共领导……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3)原因:
①客观条件:
②主观条件:毛泽东为代表中共党人的不懈努力
①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
与挫折的经历
②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③抗战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
的相对稳定的环境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一系列问题的论述:
(1)中国社会性质
革命对象、任务
革命的性质
革命动力
(2)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分两步: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民主革命分为新、旧两个阶段,其根本区别是……
(4)新民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6)新民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
文化纲领:……
4、新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1)背景: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
(2)标志: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理论的阐述。
(主要著作:……)
(3)主要内容:
①中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改造与工业化并举)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③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问题
(工业化道路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
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
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
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 可以打一百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探索精神作出了回
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善于建
设一个新的世界!”
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压力
【感受历史】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③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
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
毛泽东同志晚年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赶超英美,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等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并出现了“大跃进”、“十年内乱”的严重错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的停滞与困顿!
1. 错误
五、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党的建设要加强!
2.评价和启示
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启示
评价
【小结与升华】
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思想 ?
2、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活的灵魂)是什么
阅读 P.62、
P.63、P.64
“资料卡片”
P.66“材料”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发展过程重点知识梳理
阶 段 时 间 标 志 著 作
萌 芽
形 成
成 熟
新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时期 代表著作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诞生 井冈山时期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巩固革命政权
壮大革命力量
推动革命发展与胜利
马列主义与革命实践结合的光辉典范.
成熟 延安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等  新民主主义思想
集中表现在革命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 中共七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一切工作的指针;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胜利奠定思想和政治基础。
新发展 建国后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等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思想 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之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3、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
A.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批判
B.中共七大召开
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A
B
D
基础训练
材料一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队伍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决定把队伍转向农村,向井冈山进军。
材料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材料三 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请回答:
(1)毛泽东把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有何重大意义?
(3)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说明了什么?
(4)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
什么特点?
学习延伸
参考答案:
毛泽东决定把军队由城市转向乡村,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充分说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反映出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毛泽东思想是继三民主义后20世纪所产生的又一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主要指导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毛泽东思想则继而主要指导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创举,对于近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前途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学情分析
  关于毛泽东本人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大致内容在初中和政治史中已经有所涉猎,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本节内容不会显得陌生,但也容易使人觉得枯燥、乏味,因为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讲解往往缺乏必要的思维基础。所以,本节课如果光讲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容肯定会令学生难以理解,这也不是新课标的要求。因而,笔者将本堂课的重点置于以下几个问题: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大背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兼述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毛泽东本人与毛泽东思想(兼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毛泽东思想诞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探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
2、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分析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3、了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总结,认识其对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预习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大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思考历史问题一定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来考虑。
 3、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与社会革命变迁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的观念。 
4、通过对引用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课外材料的能力,包括如何进行归纳和分析、如何从中提炼有效信息、如何有区别地进行泛读和精读等等。
 5、通过课堂内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讨论,锻炼学生自己摸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真正体现新课标下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充分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勇气,充分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才能为中国人民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
  2、通过感受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紧要关头,以天下为己任,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识创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并以其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性认识,强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领导的信念、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和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十月革命胜利,再到中国的毛泽东思想产生,这一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同样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因此,课堂导入就从这一角度入手:“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欧洲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几十年后,列宁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不久,在世界的东方,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你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吗?”
新课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着重从毛泽东思想诞生的社会大背景出发,交代毛泽东思想创立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就是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寻找出路,“救亡图存”历来是近代志士仁人们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人也不例外。)
(1)时代背景:20世纪前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3)国际条件: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5)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结合书本内容着重讲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体系,此为本内容的明线;从大革命到国共十年对峙,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国社会的大变迁为本内容的暗线。)
(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
1925年冬至1927年春,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探索出了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斗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相关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成熟(抗战时期)
①、标志:《〈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A、解决了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B、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②、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4)、继续发展(建国后)
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
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着重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具体结合的产物。)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③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4、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毛泽东本人的奋斗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那么是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呢?他晚年提出的错误理论属不属于毛泽东思想呢?本内容着重探讨毛泽东本人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总结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
  毛泽东同志晚年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赶超英美,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等的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并出现了“大跃进”“十年内乱”的严重错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的停滞与困顿!
设问:这些思想属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引用图片和材料)“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行动指南。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统帅下的大民主运动。”
——《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也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上述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试阐述你的观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6
小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经实践的检验,而理论又会反作用于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正是这一哲学原理的反映。毛泽东思想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并经过中国革命实践检验为正确的革命理论,这一理论又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正符合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
六、板书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集体智慧)
背景:“走什么样的路”
过程
萌芽:农民问题 (大革命时期)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十年对峙”)
成熟:新民主主义理论 (抗战)
新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建国后)
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www.
www.
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