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二历史全案:7.4《向“距离”挑战》(人民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二历史全案:7.4《向“距离”挑战》(人民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9 18:39:35

文档简介

4 向“距离”挑战 同步测试
劝学:标准要求
知识能力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
1.交通工具的革新和意义:(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2)革新: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和戴姆勒二人以汽油机为动力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美国莱特兄弟用一台12马力的活塞汽油发动机设计制成一架飞机;(3)意义: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2.电讯事业的发展和意义:(1)背景:电磁感应原理和电磁波原理为电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2)重要成果: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意大利人马可尼将电磁波的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在1902年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的试验获得了成功;1916年,马可尼再一次完成了传播科技史上的重大突破——短波试验,从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3)意义: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及影响
(1)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电子计算机,1969年,在美国诞生了国际互联网,90年代后,全球信息网产生。
(2)影响: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通八达的计算机,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4. “信息高速公路”指一个高度集成和扩展到全国范围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总和,它能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文件等信息传递给任何地点的任何其他人。
5. 人类技术革命的历程:蒸汽机——电气——网络技术发展演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工具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 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B. 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 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 电力的广泛应用
2. 1900年,人类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应是
A. 汽船 B. 汽车 C. 飞机 D. 火车
3. 飞机的发明者是
A. 卡尔 本茨 B. 戴姆勒 C. 莱特兄弟 D. 莫尔斯
4. 开创人类交通新纪元的是
A. 汽车的出现 B. 飞机的出现 C. 火车的出现 D. 汽轮的出现
5.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而发明的是
A. 电话机   B. 电影机   C. 电车   D. 电灯
6. 有线电报机的发明者是
A. 马可尼 B. 贝尔 C. 莫尔斯 D. 赫兹
7. 将电磁波的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的是
A. 赫兹 B. 贝尔 C. 莫尔斯 D.马可尼
8. 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A. 马可尼 B. 贝尔 C. 西门子 D. 赫兹
9.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技术成就不是由德国人发明的有:①发电机;②汽车;③有线电话;④无线电报;⑤有线电报机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10. 20世纪科技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
A. 电子计算机 B. 无线电报 C. 电话 D. 有线电报
11. 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1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哪国发明的
A. 苏联 B. 英国 C. 德国 D. 美国
13. 下列发明最快投入市场的是
A. 互联网 B. 电灯 C. 内燃机的汽车 D. 蒸汽机
14. 互联网的诞生使 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②交往更加方便 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 ④地球变得更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
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②对时代的影响: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到以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 ③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教学方式将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④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⑤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加强学习,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技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材料二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 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2001年全国文综试卷
回答:从这个表格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我们有何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因特网预示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因特网可以支持综合的社会服务;因特网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因特网可以使政府、公司、教育和企业的所有业务全部或是部分转移到非物理领域。
通过这本书我试图给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因特网可以影响我们生活方式和我们看到的世界的运行方式。印刷机彻底改变了个人获取事实记录、其他人的思想和遥远文化的方式;便士邮政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得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信的方式;电话改变了我们的谈话方式并扩大了可进行问题讨论的人们的范围。因特网所能改变的东西都包含这些,但会远远多于这些。
飞行使得世界上遥远的地方的人们变得容易接近;因特网可以让我们时时下载来自这些遥远的地方的图像。汽车让我们可以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因特网可以支持我们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为公司工作。几次战争改变了欧洲的面貌;因特网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
因特网所能支持的工具是不可预测的,如虚拟现实办公室、进口数字商品、用法律授权给“经纪人”购买随时有变化的网络软件。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且部分地利用这种工具。
——[英]巴雷特著,李新玲译《赛伯族状态》
请回答: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问答题
3. 电磁感应现象为哪些重要发明提供理论基础?
4. 请你谈谈互联网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来正确看待它?
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C 7.D 8.A 9.B 10.A 11. C 12.D 13. A 14. B 15.D
二、材料解析题
1. 材料的数据反映了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的时间在不断缩短,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也在缩短,说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更加密切和迅速,科技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也在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我们要真正的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在不断的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 该材料说明了因特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它正在改变世界,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三、问答题
3. 发电机、电动机、有线电报机、电话机的发明。
4. (1)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互联网作为人类最大的资源库、知识库,为教育和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互联网可以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查阅学习资料,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式学习,此外,通过网络还可以购物、交友、娱乐等。
(2)积极方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引起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同时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消极方面:垃圾信息等影响了经济安全;无序竞争影响了社会稳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人类时间、空间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历史进程;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观察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科技知识,为学校和社会建设出谋划策;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出现的进步作用与当今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讨论:假如没有某项科技发明我们将怎样生活?从而强化对科技进步作用的认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对科技进步在人们生活中巨大作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认识到科技进步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的结果,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人生态度。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一节 向“距离”挑战
教 案
知识与能力
知道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和大致时间;举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发明等史实,说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了解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概况;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思考蒸汽机、电气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爱迪生等热爱科学和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点: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一、万能原动机与“蒸汽机时代”(瓦特)
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蒸汽的力量”第一目“大工业的狂飙时代”中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
1、瓦特改良蒸汽机
(1)背景
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直接推动力;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自然科学成就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理论基础;
相关生产技术的进步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技术保证。
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法)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英)塞维利发明蒸汽泵,无法普及
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只能用于矿山抽水。
(2)瓦特改良蒸汽机
发明:1769—1782年完成蒸汽机的改良
2、意义
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力”。
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蒸汽时代”。
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机器制造业的诞生: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二、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电气时代”(法拉第、西门子等)
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目“电气时代的来临”中有关电气技术发明的内容。
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2、电气技术的应用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直流电动机。美国人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电报: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电话:1875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
3、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不断涌现出来,人们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立体交通的诞生
条件: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主要成就: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887年把内燃机装到汽船上。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
影响:
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
联系必修二专题四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第三目“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中有关互联网作用的内容。
☆概念:互联网
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形成与发展: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ARPANET。它仅连接了四个大学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功能: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 。
特点: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
1、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冷战”时期,美国出于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2、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至今,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数据处理、设计实验、自动控制、经营管理、信息传播、情报检索、通讯联络、教学科研等方面。
3、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积极: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消极: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重视科技,正确利用科技。
作业:随堂练习
w.w.w.k.s.5.u.c.o.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