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2、1905年8月,孙中山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3、三民主义:
(1)含义:
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2)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评价:进步性:①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
②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的方向。
③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
局限性: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②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③民生主义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4、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背景:(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孙中山态度发生转变,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
含义: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会后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评价: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一步。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5、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主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新”在强调民权的普遍性;民生主义:“新”在关注农民和工人;
6、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旧三民主义:直接指导了辛亥革命,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7、(1)孙中山一生中有哪两次伟大转变?
(2)分析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
(1)两大转变: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
(2)原因:根本原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客观原因: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过程:
井风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背景:(1)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
(2)资产阶级改良方法及革命方法都没能挽救中国危亡
(3)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带来了一线光明
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实践:(1)参加中共一大(2)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3)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著作:《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成熟的客观条件: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②长期参加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③抗战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
主观条件:毛泽东为代表中共党人的不懈努力
主要内容: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成熟的标志:中共七大确立为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
主要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①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②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③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问题
6、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③第三、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978.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
(4)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意义: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始
3、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表现一、邓小平南方讲话
内容:(1)社会主义的本质;(2)计划、市场和社会主我的关系;(3)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4)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关系;(5)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意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思想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表现二:中共十四大
内容:(1)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4、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四、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提出的依据:(1)国内外形势;(2)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国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6、中共四代领导人及其理论:
人物 理论 上台时间 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遵义会议(1935) 中共七大(1945)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中共十五大(1997)
江泽民 三个代表 十四大(1992) 中共十六大(2002)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2002)
www.(共48张PPT)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历史回音壁
广东馆的中山装受追捧
古朴典雅的“骑楼”前,身着中山装的工作人员在门口迎客,飞速行驰的广珠“轻轨”上,孙中山的故乡翠亨村的美景尽在“窗外”,雨打芭蕉的音乐荡漾在耳畔。2010年5月2日上午,记者在世博会广东馆里发现,中山元素处处可见,为广东馆增色不少。
你知道中山装体现的思想和政治含义吗?
提示: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人民的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一、孙中山的两次转变
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
1. 根本原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
2. 客观条件: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二、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 民族主义:旧民族主义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
2. 民权主义:旧民权主义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新民权主义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3. 民生主义:旧民生主义只有“平均地权”;新民主主义则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办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 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活学巧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反清 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普遍平等的民权,反帝反封相结合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三、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民生和社会现状以后描绘的振兴中华的蓝图。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的前进方向,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1924年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其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
A. 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 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C. 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D. 领导北伐战争
解析:从图片反映的信息来看是孙中山在革命受到挫折以后提出来的,选项A与史实不符,错误。选项B的说法错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都受到了挫折。北伐战争时期,孙中山已经逝世,选项D的观点也是错误的。选项C是孙中山先生在接受了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后提出来,并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答案:C
点评:仔细阅读图片,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借题发挥】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民族压迫
B.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 国家的阶级实质
D.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B
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 )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民族压迫 ④节制资本
?A. ①②③ C.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难点在于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可用排除法。?①是新三民主义增加的内容,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
②是二者的共同点;
③在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就包含了,即反对满洲贵族的压迫;
④是新三民主义增加的内容。
答案:B
点评:准确掌握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借题发挥】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相一致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答案:C
1. (2010·浙江高考)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解析:①是推翻清朝统治后的言论。②是兴中会的革命纲领。③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孙中山任铁道部部长的言论。
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的言论。
答案:C
2. (2009·上海高考)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A. 共和 B. 社会保障
C. 人权 D. 君主立宪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法西斯主义就是独裁和专制,反法西斯主义就是维护世界民主政治,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都体现了对民主的追求。
答案:C
3.(2008·广东高考)《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提倡民主自由
B. 宣传排满革命
C. 倡导个人崇拜
D. 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清王朝统治,联系此画像人物可判断出刊登此像的目的是B。
答案:B
4. (2008·广东理科基础)“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会党”“共和”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学生会党在辛亥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B、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A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回音壁
袁腾飞因犀利言论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
最近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的一段讲课视频日前被公布到网上,结果惹怒了很多网友,纷纷回贴怒批他肆意歪曲新中国历史,诽谤甚至谩骂开国领袖毛泽东。有的留言者认为袁腾飞不配做老师,担心他毒害了学生。有的网友认为他颠倒是非,黑白混淆,还有一部分网友言辞更为激烈。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提示: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等等)。
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东方红太阳生,中国有个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传中国,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毛泽东是代表,集中全党好智慧,45年中共七大开,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此中国革命有方向,解放思想求实事。
1. 形成时期:
大革命时期到国共对峙后期,主要论著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 成熟时期:
确立于延安时期,主要论著有《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领导力量、动力和前途等问题。1945年4月,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3. 新的发展时期:
主要论著有《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中国工业化道路等。作用:在它指导下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
二、 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及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1. 影响:
(1)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2) 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 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4) 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5)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6) 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2. 认识:
(1)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共许多领导人对其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本人对其贡献最大,他的一系列著作是对其最集中的概括。
(2) 不能因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定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3) 对待毛泽东思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态度,毛泽东思想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成分,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下列哪些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
①《论持久战》②《新民主主义论》③《论联合政府》
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难点在于认识毛泽东著作所属的时期,并明确考查的是成熟时期的著作。可用排除法,④属于新发展时期,和其他几个不同。
答案:A
点评:毛泽东思想成熟即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准确识记不同时期的理论著作。
【借题发挥】
毛泽东思想成熟与确立的时期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失败后
C. 延安时期
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答案:C
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②主要来自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毛泽东思想影响的理解和认识。①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个人的贡献。②③④表述均正确。用排除法,排除带①的选项即可。
答案:C
点评: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并非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本人的错误思想在内。
【借题发挥】
毛泽东曾在很多场合说过:“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B
1. (2010·山东文综)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解析:“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搬照套,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发展成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 (2010·四川高考)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只有①②④三项才是“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才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答案:B
3. (2010·天津高考)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毛泽东的探索文章)。
答案:B
4. (2009·江苏高考)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解析: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包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以及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表述错误。
答案:C
5. (2008·江苏高考)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其依据是毛泽东( )
A. 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B.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C. 1946年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D. 1958年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促进经济的发展
解析:邓小平的话主要是指毛主席为中国革命指明道路,依据题意应为B项。A项为孙中山先生的理论;C项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鼓舞人民的言论;D项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错误思想,导致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挫折。
答案:B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历史回音壁
2009年度央视感动中国人物卓琳。作为邓小平夫人的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30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她重重的笔墨。
为什么说邓小平创造了新时代?
提示: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开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一、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
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阶段
过 程 主要理论
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成熟并成体系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体系完整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活学巧记
改革开放好形势, 感谢小平设计师,特色理论有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建设“三步”走, “一个中心”“两个坚持”,富强、民主和文明, 基本路线是宗旨。九二年南方去视察,澄清姓“社”和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个有利”是尺子。
三、 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1. 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三中全会”了不起, 中国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好形势, 特色理论有精髓。三个代表是指针,引领中国向前冲。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解析:B项主张与“特色”矛盾,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C项与邓小平理论矛盾。毛泽东的特色革命道路主要是“工农武装割据”;邓小平理论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四项基本原则”等,这些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符合。A项具有迷惑性,但不是“根本的共同点”。
答案:D
点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他们的实质都是实事求是。
【借题发挥】
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B.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C. 邓小平同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D. 邓小平同志创造了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答案:C
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贡献
③后者都体现了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④都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计划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
⑤直接指导了中国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难点在于理解三个思想的共性、区分三个思想的个性。三者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在中共七大、十五大、十六大确立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导;三者是一脉相承并发展的关系。①②③正确。④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共同点,不符合毛泽东思想;⑤是邓小平理论的贡献。
答案:A
点评:准确掌握三大思想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借题发挥】
胡锦涛在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说:“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主要是因为( )
①“三个代表”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②“三个代表”主要的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③“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④“三个代表”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1. (2010·四川高考)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②项只是图示所述的“现象”,而并非“积极作用”
答案:C
2. (2009·广东文基)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出了转移工作重心和实行改革开放两大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答案:D
3. (2009·山东基本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解析: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思想体系形成的先后顺序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答案:D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 孙中三的三民主义
一、选择题
1.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中的“先行者”指的是( )
A. 洪秀全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2.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正式提出于( )
A. 兴中会成立时B. 中国国盟会建立时
C. 《民报·发刊词》中D. 临时总统誓词中
3.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主要含义不包括 ( )
A.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 把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C. 突出反满反清
D. 将反清与反帝结合起来
4.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民权主义主要解决了 ( )
A. 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B.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问题
C. 怎样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关键问题
D. 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根本途径
5.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了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 )
A. 民族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权主义
6.下列关于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 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唯一途径
C. 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
D. 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7.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比三民主义的进步性表现在( )
A. 反对清王朝专制 B. 反对帝国主义
C. 自由、平等、博爱 D.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8.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B. 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 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 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9.(改编题)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 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 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 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 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0. (创新题)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
A.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 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C. 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结合上述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1. C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废两千年帝制”、“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等可以判断对联中的“先行者”指的是孙中山。
2. C解析:孙中山在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
3. D解析: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
4. A解析:民权主义的内容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了建立政权的问题。
5. C解析:开发三峡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利于人民的生计。
6.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A、D两项容易排除;C项说明了新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由三民主义发展而来的;B项关系倒置,三大政策是一个原则,是一个完整的革命纲领,是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7. B解析: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而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8.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9. B解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1920年,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的思想已发生转变,材料中他反对租界和外国压制中国人,因此,表明孙中山明确反帝。
10. C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三民主义的理解。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而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某些原则相符,因此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但它并非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因此选C。
11. 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即“民族革命”。“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在推翻封建帝制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即“政治革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也就是“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 《新民主主义论》
2.(改编题)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 )
A.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3.毛泽东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道路的文章是( )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井冈山的斗争》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5.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B. 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C.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武装斗争的主体是工人阶级
D.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 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B.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 重新划分根据地的阶级成分
D. 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7. 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②④③
8.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 )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②《论十大关系》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新民主主义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9.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 ( )
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10. 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①工农武装割据②一国两制③大跃进运动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⑥科学发展观( )
A. ① B. ①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毛泽东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中共八大会场
请回答:
(1) 材料一出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阐明了什么思想
(2) 材料二中哪一幅图片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为什么?
5. C解析:“延安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C项不符合史实,它属于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范围的问题。
6. B解析:战争未结束,谈不上恢复经济,故A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该政策是中共创造的,与D项无关。而当时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因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除汉奸以外的一切人包括地主),建立、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故B正确。
7. B解析:解题时要理解诗歌的含义及与历史事件的联系,①表述的是红军长征,②表述的是井冈山斗争, ③表述的是武汉长江大桥, ④表述的是解放南京。
8.A解析:《新民主主义论》论述的是新民主主义思想,可排除。
9.B解析: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可排除④;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贡献,毛泽东贡献最大,①应当选。
10. D解析:③项属于左倾错误造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③的选项。
11.(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2)图二的《新民主主义论》。因为它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选择题
1.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 )
A. 纠正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 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D. 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式开辟,其依据有(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形成③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 (改编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③人民民主专政④新民主主义
A. ①② B. ③④C. ②③ D. ①④
4. (创新题)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
A.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5.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
A.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6. 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历史课题( )
A. “中国的革命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D. “姓资还是姓社”
7. 下列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是 ( )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始终代表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
8.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④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 (创新题)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组织官兵奔赴灾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图为地震重灾区的救援现场。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A. 中国先进的生产力 B. 中国先进文化
C.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0. (2010·启东检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答案:1. B解析:本题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的能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解放”的本质是什么?要联系这场“讨论”展开的背景,“文革”结束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继续坚持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结束“左倾”错误,思想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人们的思想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因此正确答案是B。
2. B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①②③是会议的决定,应选。④是党在十五大上的决定。
8. C解析:本题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应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排除②。
9. C解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②是指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三者的共同点,故应排除②。①③④均是三者的共同特征。
1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考查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背景和这些理论的作用。解题关键是注意审题,如第(4)问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实际是考查这些理论的作用,注意要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答案:(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答到2点即可)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民主革命。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到其中3点即可)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