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 【教学目标】
?? 1、了解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 2、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 3、认识在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道理。
?? 【教学重难点】
?? 1、理解主人与林冲思想发展转变的过程。
?? 2、人物形象刻画与情节的关系。
?? 3、理解宋元时代口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读懂课文。
?? 【课时安排】
?? 3课时
?? 【教学过程设计】
?? [导语设计]
??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 大家熟悉的《好汉歌》中有这么几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 [水浒简介]
??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
?? 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
?? [作者简介]
??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人说是江苏兴化人;也有人说原籍苏州,后迁淮安。元朝至顺年间(1330—1333)考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两年,因不满权贵而弃职,回家闭门写书。卒于明洪武(1368—1398)初。相传他和元末的农民运动有一些联系,或者参加过农民起义队伍。还有人说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但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依据。
?? [背景简介]
??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 [课文学习三步法]
?? 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
?? 1、基础知识点:
?? ⑴、重点字词:
?? 赍发:jī资助
?? 赏赉:lài赏赐
?? 玷辱:diàn rǔ使蒙受耻辱
?? 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 官司:1旧时对官吏和政府的泛称;2指诉讼
?? 恁:nèn这么,这样,那么,那样
?? 浑家:早期白话小说中指妻子
?? 按酒:指下酒的肉菜
?? 理会:1照料,处理;2注意,理睬;3交涉
?? 髭须:髭,嘴上胡须;须,嘴下胡须;髯,两颊上的胡须
?? 絮烦:xù fán因过多或重复而感到厌烦
?? 庇祐:bì yòu保祐
?? 掇:duō搬,挪动
?? 酒馔:jiǔ zhuàn下酒的饭食。
?? (2)、文化知识
?? 2、分析故事情节:
??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 (2)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
??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结局
?? 3、分析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
?? ⑴、林冲性格:
?? 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主导) 刚烈果断,疾恶如仇,逼上梁山。
?? 酒 雪 火
?? 酒店 草料场 古庙
?? (1~6) (7~9) (10~12)
?? 信息交通 严势相逼 手刃仇敌
?? 前奏 发展 高潮
??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
?? 委曲求全 心存幻想 彻底绝望
?? (2)、
?? 4、主题:官逼民反
?? 表现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发展到报仇雪恨而参加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课文部分反映的是林冲思想性格产生质的飞跃的阶段。
?? 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发展过程,有力地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透辟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 5、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 (1)、刻画人物,鲜明生动
?? 首先,作者不是孤立地塑造人物形象,而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
?? 再次,作者不是笼统地表现人物性格,而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
?? 比如林冲在风雪之夜出门沽酒时,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他一系列动作:“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这里以“挑”、“盖”、“戴”、“拿”、“拽”等一系列动作,细腻地刻画了林冲谨慎小心、安分守己,唯恐出事的心理状态。最后林冲杀敌报仇,对陆谦那“泼贼”、“奸贼”的怒骂,“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这义正辞严的怒斥,以及“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林冲觉醒后对助纣为虐、内残狠毒的陆虞候的极大义愤。
?? (2)、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相当成功
?? 本文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展开情节、渲染气氛和表现人物性格都起一定的作用。在景物描写上,紧扣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二字。林冲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的风大雪紧,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或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均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
?? 本文细节描写也十分出色。如林冲第一次走出草料场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以及草厅被雪压倒后的一系列动作心理描写,都说明林冲的精细谨慎,忠于职守,表现了他安分守己的性格。同时也使读者明确意识到草料场起火不是林冲不慎造成的。这样的细健诿栊矗?刮恼虑昂笳沼Γ?峁寡厦埽?骨榻诘姆⒄购虾跚槔怼?
?? (3)、两处写偷听,详略有致,各具特色
?? [解题]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物,地点,环境。
?? [课堂作业]
?? [课外作业]
?? [板书设计]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雪恨山神庙
?? 买刀寻仇人 忽闻陆谦谋 (奋起反抗)
?? (大惊大怒) 多日无消耗 (忍无可忍)
?? (自心下慢)
??
?? 沧州遇故知
?? (安于现状) 接管草料场
?? (随遇而安)
?? 一逼 二逼 三逼
?? [资料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