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互查
1昆虫的生殖特点是:雌雄 , 受精,
生 , 生殖。
2 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有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
3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指 和 阶段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方式。它要经历 、 、 、 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
幼虫
成虫
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
异体
体内
卵
有性
学习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3.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1)你知道在什么季节可听到青蛙鸣叫?
(2)青蛙都能鸣叫吗?鸣叫又意味着什么?
(3)雌、雄蛙的抱对有什么意义?
(4)蛙卵的受精方式 和受精环境是什么?
(5)为什么每个受精卵上面的颜色要深一些?
快速阅读教材57页“两栖动物的生殖”有关内容,并结合插图4.2-14、图4.2-15,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达成共识。完成下列问题:
目标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为什么
上面颜色深?
蛙鸣?
抱对?
求偶,吸引雌蛙。
促进生殖细胞的排出,有利于精子直接排在卵细胞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
可吸收较多的热量,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小结:
鸣叫
(春末夏初)
抱对
体外受精
(水中)
受精卵
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
受精卵经过几天的孵化,就会变成了小蝌蚪。
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
鸣叫和抱对
雌雄异体,
体外(水中)受精。
卵生,
有性生殖,
小蝌蚪找妈妈之路,为什么这样曲折呢?
因为蝌蚪的外形与妈妈不一样,而小蝌蚪总是按照自己的模样去找妈妈。
你知道吗?
青蛙的发育过程
目标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外鳃
长出后肢
长出前肢
尾逐渐消失
出现内鳃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蝌蚪
成蛙
呼吸器官
尾(有或无)
四肢(有或无)
生活环境
鳃
肺、皮肤(辅助呼吸)
有
无
无
有
水中
水中、潮湿陆地
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及生活环境上的不同:
成果展示
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变态发育
中华大蟾蜍
常见的两栖动物
大 鲵
蝾螈
常见的两栖动物
合作探究
有人说:“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该说法是否科学?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 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两栖动物包含了两个含义:
二 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四肢运动,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精讲提练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香、丰年和蛙声有什么联系,我们应该怎么做?
青蛙能捕食大量的农业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青蛙,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请你分析
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左右。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赡做实验,结果爪赡在发育过程中也发生畸形。
1、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从上述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知识拓展
1、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2、从上述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为了保护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
合作学习
本课收获
1.两栖动物的生殖
(1)繁殖行为:
鸣叫和抱对。
(2)特点: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有性生殖。
2.两栖动物的发育
(1)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
变态发育
1.课本P59第一题,思考回答:
(1)影响两栖动物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是水。
试一试
(2)青蛙将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两栖动物的繁殖离不开水。环境中水的变化会严重影响两栖动物的繁殖。
试一试
(1)
生活环境
呼吸器官
有无四肢
有无尾
运动方式
2.课本P59第二题,思考回答:
水中
水中或潮湿陆地
鳃
肺、皮肤辅助
有
有
无
无
游动
跳跃、游泳
(3)食用青蛙的做法极不可取。青蛙能够捕食大量的农业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2)略
蝌蚪
成蛙
3.课本P59第三题,思考回答:
(1)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有: ①蛙卵数太少, ②采用的是纯净水。
试一试
(2)①在15℃的水中,蛙卵5日内孵化数量是60枚。
如果我们想进一步探究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我们该怎样设计实验?
②不能
保护环境!
爱护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