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教学目标
1.分析别里科夫形象, 学习小说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深入把握小说主题。理解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老舍先生说过:“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传达作品思想内容,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很难忘记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我们也应感谢这些形象带给我们的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次沉重的思考。
快速阅读文章第一部分(1-4段)
初识主人公——别里科夫
衣: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戴黑眼镜,耳朵用棉花堵住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用:雨伞、表、小刀装在套子里
行:一坐上马车,就支起车篷
住: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教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小说中典型人物均有典型的语言。
例如“我真傻,真的” (祥林嫂)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 阿Q)
“多乎哉,不多也” ( 孔乙己)
“生存还是毁灭” (哈母雷特)
这些语言都极传神地揭示了人物性格,那么别里科夫的经典语言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害怕社会变革
害怕改变现状
害怕新生事物
因循守旧 保守反动
除夸张的语言,全景漫画式的勾勒外,多角度形象细致的刻画(细节描写)也必不可少。例如,鲁迅《药》中突出描写了华老栓的动作,“老栓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通过这一动作细节,表现了社会底层市民生活的艰辛;在《祝福》中多次刻画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眼睛”的传神刻画,充分展现祥林嫂的悲苦生活及不幸命运。
相关链接:
初到鲁镇: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眼睛:顺着眼。
再到鲁镇: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 前那样精神了。
临死前:
肖像:五年前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眼睛: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快速阅读第二部分的故事情节
(恋爱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
找出有哪些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心理)
再识主人公——别理科夫
?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
(无)
骑自行车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当面交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运用夸张的语言,漫画式勾勒人物形象
衣用住行,思想观念
2、多角度形象细致的刻画(细节描写)
语言: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还成体统吗?这怎么行?
神态:脸色发青——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脸色苍白
心理: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
人取笑的对象……
小结
别里科夫形象:
1、 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事物新思想的“套中人”典型,是沙皇政府的卫道士。是时代的产物。
2、害怕变革、顽固保守、诚惶诚恐、自欺欺人的伪君子 ;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为什么这个
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能辖制全校
甚至全城15年之久?
旧势力顽固
周围的人怕他们,没勇气和他们斗
革命力量弱
怕的根源:
沙皇专制制度
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
为什么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结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别里科夫虽然已经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
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一句话?
明确:
(1)社会的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别里科夫能辖制小城的人们,其根源就在于有反动政府的统治作为他的后台;
(2)个人的角度: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恐惧社会进步,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他在政治上成了反动政府的卫道士;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因为和众人格格不人而孤僻一生,最终孤独地死去。
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思考:
别里科夫害怕新事物,反对社会变革,把自已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他是时代的产物。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之中,一定还将永远流传下去。想必定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那么他的那些套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点滴成绩、满足于眼下比较舒适安逸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地嘲笑、甚至阻止他人的进步,成为个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其实,在现实中,“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走向灿烂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