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小红在草地里玩,把面包揉碎撒在草地里,妈妈看见了问:为什么?小红说:“给小草吃面包。”她妈妈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这是为什么呢?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根是一张嘴,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是通过根吸收了土壤汁得到的。” 
2400多年前 Aristotle 
1.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的实验 
 
黑暗 
光照 
3.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 
24小时 
清水 
酒精 
1、科学探究的过程分哪六步? 
2、设计探究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确定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探究实验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问题是? 
2、你的假设是什么?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 
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吗? 
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淀粉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通常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1、暗处理 
想想为什么要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让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淀粉)运走耗尽。 
2、选叶遮光 
实验时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形成对照实验 
 3、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脱色后有什么变化? 
 叶绿素呈绿色,如果不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就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酒精的燃点较低,隔水加热,可预防烧杯中酒精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脱色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4、滴加碘液及观察 
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证明见光部分含有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这个实验同时也证明,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暗处理:清除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 
遮光对比:对照实验 
 ↓ 
脱色:以便淀粉遇碘变蓝的观察 
 ↓ 
漂洗:防止酒精的干扰 
 ↓ 
加碘液: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 
观察:见光部分变蓝色未见光部分不变蓝 
 
结论:①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②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步骤归纳: 
练习: 
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 
(1)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 实验前,要将一盆天竺葵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其目的是    。 
(4)此实验的变量是 。 
(5)下图是用酒精处理的叶片,A是遮光部分,B是见光部分。用清水冲洗叶片后,在上面滴加碘液,其中变蓝色的是 。此实验说明了绿叶只能在光下产生 。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 
使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光照 
B 
淀粉 
2.小明分别在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植株同一部分的三个叶片,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后发现,三片叶子的颜色不一样,你觉得哪片叶子的颜色最深? 
傍晚的叶片蓝色最深; 
淀粉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叶片内的淀粉越多,滴加碘液后蓝色越深,反之,蓝色越浅。 
我们都知道生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那么生物所需的氧气都是从哪来的呢? 
探究实验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吗? 
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玻璃管内,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细木条会复燃,这说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氧气。 
氧气能助燃,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根据木条等的燃烧情况判断氧气是否存在。 
以上两个实验证明(实验结论): 
绿叶在光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淀粉,同时释放出了氧气。 
 课堂达标检测: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A.被遮光的部分 B.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 
C.见光的部分 D.整个叶片都变蓝 
1.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 
 A合成淀粉 B产生二氧化碳 
 C将淀粉运走耗尽 ? D产生氧气 
C 
C 
3.小明穿着白色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 D.沸水 
4.要保证城市市民每天都能获得新鲜的氧气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每户一个四合院,使空间扩大 
C.多种草坪和花草树木 
D.美化环境,增加美术作品和广告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