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济南出版社)
光合作用
导入
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组探究活动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通过演示实验,认同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释放氧气
3、通过学习理论,能够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实例
光合作用
想一想: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会怎么样?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
探究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天竺葵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变量是?如何设立对照实验?
请同学们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认真默读课本P54-55的内容。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要点。
1.实验步骤有哪些?
划出每一步骤的关键词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得到了什么结论?P55
自主研学,斩获新知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二步:遮光对照
选取一片叶片,用黑纸将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起来,然后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纸片。
形成对照
第一步:暗处理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里一昼夜
目的: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三步:
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体溶解在酒精中,直到叶片变为黄白色
将叶片放在酒精里的原因: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
隔水加热的原因:酒精易燃,若直接加热会使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隔水加热,还可以起到控温的作用。
为什么要使叶片脱色: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避免叶绿素影响显色效果
酒精脱色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步:
用镊子将叶片取出并用清水清洗,然后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目的:淀粉遇碘变蓝。滴加碘液后,若叶片变蓝,则可说明产生了淀粉。
第五步: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现象:用黑纸片遮住的部分不变色,其余部分变蓝
用清水漂洗叶片的目的:冲洗掉叶片上附着的叶绿素和酒精等。
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冲洗
小游戏“排排看”排出正确的实验步骤(我看你能行)
①
②
⑤
④
③
①③②⑤④
绿叶——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淀粉——绿叶在光下制造的产物有淀粉。
审视实验题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九个字中概括出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
说说我学到了什么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下列图中能快速安全的给叶片脱去叶绿素的是:
(
)
A
B
C
D
B
当堂检测:
:
片段1:小林和小红素有晨练的习惯,他们都认为早晨空气清新,利于身体的健康。说说你的看法。
生活常识大讨论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实验过程:
1、将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并用短颈漏斗倒扣。将一试管装满水扣在漏斗上。
2、将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
3、待气体充满试管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取出,翻转放在试管架上,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放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木条复燃
排水集气法
许多气泡产生,并聚集在试管顶部
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可以复燃,说明遇到了氧气。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片段2:小明非常喜欢养金鱼。前几天他买了两条金鱼放养在鱼缸里,可五六天后却死了一条。他非常担心剩下的那条金鱼。你能给他想想办法吗?
生活常识大讨论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从以上两个验证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条结论: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有机物)和氧气
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看课本P58第一题,思考那四个问题。
(1)绿色部分变成黄白色。
两组对照实验;A和C,变量是叶绿体;B和C,变量是光。
三
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究
(2)A处不变蓝是因为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B处不变蓝是因为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
(3)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4)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A
B
C
2、课本P58第一题中设置了几组对照实验?谁和谁对照?变量是什么?
(1)以上4组实验装置中,能够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装置是
,变量是
;能够证明光是光合作用条件的是
,变量是
。
(2)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产生的是否是氧气呢?请进一步证明
。
(3)1组和3组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为什么?
。
1、2
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3
光
2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试管内,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是氧气。
不能
有两个变量,违背了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
复习巩固
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且黑圆纸片将B处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几小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分析并回答: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部分变成了______色。必须隔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加碘液后
A处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C处______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
(3)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环境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白
防止酒精燃烧
黄白
变蓝
无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
无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
淀粉
让叶片内的
淀粉运走耗尽
黄白
(4)这个实验中共能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其中一组对照实验是__和___,实验变量是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组对照实验是__和__,实验变量
是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叶绿体
①叶绿体是光合
作用的条件
②淀粉是光合作用
的产物
C
B
光
①光是光合
作用的条件
②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延伸探究
为了进一步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我们做以下探究,先展示下图实验装置。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甲装置中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中是清水。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1、甲和乙是一组
_
实验,变量是
_
。
2、在甲装置内放置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_
。
3、几个小时后摘下甲装置内叶片,经过脱色冲洗后加碘液数滴,叶片颜色不变蓝,证明叶片中无
存在,说明了
。
4、摘下乙装置内叶片做同样处理后加碘液数滴,颜色
,原因是
。
5、若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乙装置中的清水可改用
溶液,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对照
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
淀粉
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变蓝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碳酸氢钠
2.下图是一棵银边天竺葵,将其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软木片在A处从正反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物体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选择的叶片摘下,去除叶绿素,加碘液处理后的变化是:
①
A处颜色___
___,原因_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B处颜色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C处没蓝,说明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④
将植株放在暗处24小时的原因是?
不变蓝
A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变蓝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叶绿素
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明白了……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