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提优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击溃和歼灭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了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____,②____,③__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阻遏(è)
锐不可挡
B.歼灭(
qiān)
心潮彭湃
C.击溃(
kuì)
豪情万丈
D.一着(
zháo)
震耳欲聋
(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文中①②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中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篇章,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写文章时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C.通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会昌县城的空气更加清新了。
D.秋天的会昌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4.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霖滋润我们心田;(1)____;(2)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消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盛况,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交代了新闻背景。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篇新闻特写,极有层次地呈现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跳水姑娘吕伟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形象跃然纸上,爱国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
D.《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采用现场特写的手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6.语文实践活动。
(1)看下面两则热点新闻,谈谈你读后的看法。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2019年1月,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相关责任人被严肃处理。
2019年2月19日,北电公布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的处理结果——认定翟天临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存在学术不端情况,决定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并且取消陈浥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欣同学的班主任让小欣捎个口信给她爸妈,因为学校要开会,原来约定的周六家访改在下周二晚上。
小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②行。
莫嫌荦确③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时居住与躬耕之所。②野人:指农夫。③荦确:石多的样子。
7.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冠状病毒知多少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人出现什么症状?该怎样有效防护?
②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从人类身上分离出来,后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
④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的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的病例中,感染者可能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困难、肾衰竭,甚至死亡。
⑤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养殖野生动物等。
⑥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病毒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过,已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于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⑦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推进,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月21日,作者/彭茜,有删改)
9.结合全文说说本文的开头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中加粗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针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止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尤为重要。为此,刘倩同学准备给在乡下的爷爷发一条微信,告诉他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请你根据选文,帮她拟写微信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9辽宁丹东中考改编,14)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伞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它们似乎知道自己的美丽,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它们喜欢白天时从天庭下来,安抚着人们渴慕的眼神。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的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在工作室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生气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妈妈耐心地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浇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往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嘴,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偶尔几只鸟儿飞过。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抒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心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⑦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⑧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多年来,母亲最惦念的一直是我这个女儿。在外读书时,每次拿起电话,里面都是她的询问叮咛;后来独立在社会闯荡,难免遇到磕磕绊绊,她总能给我慰藉;结婚后,不谙柴米之道的我仍要她操心。父亲去世后,母亲大病一场,衰老了许多。近两年母亲似乎很少笑了,对我也愈加依赖。而四十多岁的我,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原文有改动)
13: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①______→“我”拒绝母亲送来的伞→②______→母亲原谅了“我”
14.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⑨段中“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一句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谈出两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7.“逆战”即迎接战斗。人、家、国都应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刚毅不屈的意志,乐观昂扬的精神。请以“逆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答案
1.答案:(1)C(2)D(3)A
解析:(1)A.挡→当。B.歼jiān,彭→澎。D.着zhuó。(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遗愿:死者生前没有实现的愿望。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因此选“遗嘱”。鼓励:激发;勉励。奖励: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诺贝尔奖会给获奖的人物质奖励、名誉奖励,因此选用“奖励”。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英姿:英俊的风姿。“中国姑娘”不是武士,所以选“英姿”。故选D。(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追思与缅怀、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三者存在逻辑顺序,只有先追思与缅怀先辈们的光荣事迹,体会他们的伟大精神,才能感受光荣与梦想,接着想到自己,下定决心,坚定信念。故选A。
2.D
句号应在引号外。
3.C
A.一面对两面,去掉“是否”。B.成分赘余,可去掉“不必要的”或“哕唆”。D.搭配不当,改为“会昌的秋天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或“秋天的会昌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4.答案:(示例)(1)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2)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答题时,可以紧扣书信的话题,突出书信所带来的正能量;同时运用比喻手法,做到句式与横线前一致。
5.A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6.答案:(1)(示例)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疫苗生产记录造假和翟天临学术不端是错误的,对他们做出的处理是完全正确的。他们的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悖。诚信能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讲诚信,社会才会文明,国家才会兴旺。(意近即可)
(2)(示例)爸爸妈妈,我们班主任老师说本周六的家访他来不了,因为学校要开会。他准备下周二的晚上来家访,请你们到时在家等候哦。(意近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阅读两则新闻,明确新闻事实——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疫苗生产记录造假及翟天临学术不端行为的共同点是都破坏了社会公德之一的“诚信”。表述看法时,首先应表明观点,指出这两种行为是错误的,对他们做出的处理是完全正确的。然后围绕“诚信”阐述理由。(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题干要求“捎个口信”,即以孩子的口吻向父母转述班主任的话。转述时,首先要有称呼;然后注意转述信息的正确、完整,即讲明班主任家访改期的原因以及改后的日期;最后对父母提出“等候”的请求。注意语言得体,语气委婉。
7.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第一句的意思是:雨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这句话既写出了雨后东坡月夜清幽的环境,更衬托出诗人明澈的精神境界,同时为下文做铺垫。
8.答案:这首诗中用“莫嫌”“自爱”这样的词语抒发了诗人敢于直面人生的坎坷,内心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在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信息进行分析。“莫嫌荤确坡头路,白爱铿然曳杖声”的意思是:我不嫌弃这坎坷的坡路,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这两句中“莫嫌”“自爱”两个词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9.答案:由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冠状病毒: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第①段指出此次疫情、SARS疫情、MERS疫情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结合本文标题可知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后面连用三个问句,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答案:举例子。列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体说明了冠状病毒对人类的严重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时,首先根据语境,判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由“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知,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分别指出其一般作用(具体)和特殊作用(说明了冠状病毒对人类的严重危害)。
11.答案:不能删去。“目前”限定了时间范同,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目前”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答题时,先做否定回答,再具体分析“目前”一词的作用,同时从反面进行说明,最后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加以说明。
12.答案:(示例)爷爷,您好,您现在身体还好吧。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保证您身体的健康,建议您不要到人聚集的场所,出门要戴好口罩,用肥皂和清水勤洗手,食物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答题时,要抓住第⑤段内容,提出合理的自我保护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需要有问候语,话言要得体。
13.答案:母亲给“我”送伞“我”(感到后悔)向母亲道歉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结合文段,分层概括。
14.答案: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的气氛,烘托“我”伤害了母亲后内心的愧疚(自责、后悔),也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孤独,表现“我”理解了母亲后的心酸(心疼),为下文“我”向母亲道歉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从句中的“连绵的山峦”“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山下没有行人,偶尔几只鸟儿飞过”等可以看出,这里是景物描写;再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情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15.答案:反映了母亲的不满(委屈、生气、无奈、责怪)以及对“我”的原谅(宽容、理解、迁就),也写出了母亲对亲情的渴望(母爱的无私)。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母亲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来体会母亲的心理。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嗔”“怒”“数落”“惹”等。
16.答案:①“我”是一个勇于自我反省(自我反思、知错就改、及时悔过)的人。母亲给“我”送伞,“我”拒绝母亲后,内心感到自责、愧疚,及时向母亲道歉,得到母亲原谅。②“我”是一个重视(看重)亲情的人。伤害母亲后,“我”内心感到自责,回想了多年来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回家陪伴母亲,更加珍惜母爱。③“我”是一个理解母亲(感恩母亲、体谅母亲)的人。当“我”粗暴地伤害母亲后,回忆母亲对“我”的照顾,“我”理解了母亲给“我”送伞是对“我”的爱。④“我”是一个工作努力(勤奋、做事专注)的人。整整一个下午,“我”写作长篇小说,写得如醉如痴,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信息,并准确恰当地分析。从“我”因拒绝母亲送来的伞而感到后悔,并向母亲道歉,可知“我”知错就改;从“我”拒绝每亲后感到愧疚,后来回家陪伴母亲,可知“我”对亲情的重视以及对母亲的爱与理解;从“我”对写作的投入,可见“我”工作勤奋努力。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7.[例文]
逆战
汽车似猛虎掠过身旁,轻轨犹金龙飞在九天,轮船如鲸鱼畅游大海,飞机若雄鹰翱翔天宇。21世纪的我们热血沸腾,在科技爆炸的潮流中逆战。
科技是人类的专有名词,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
你会发现,每天开着电视就能了解外面的世界,每天开启电脑就能学到许多知识,每天用手机就能听到远在异地的声音,每天用着电饭煲、电炒锅等,不用烟熏火燎,一顿香喷喷、的饭就勾人味蕾。科技就像一扇门,你处在门外,它却不忘随时散发光芒。
生活的逆战,科技的逆战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对于中学生来说,上学乘公交或打的是家常便饭,在我们享受这便捷的同时,也感受着时代的变化。
学校常举行科技创新大赛,初二时,我试着参加了一次。笔尖在白皙的纸上画出脑中的科技构图,那是看见建筑工人在切割塑料管费力又费时突发奇想的一个小玩意。见过许多同学精灵古怪的小创意,清洁过滤器、双向可调笔、充气小椅子、迷你雨伞筒等,哦,科技原来就是小小的灵感结晶,打开科技的大门,里面的美丽让我们不能忘。
学校的逆战,科技的逆战便是思想的突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错的,一个国家要发展不仅要致力于经济建设,更要致力于科技。从邓稼先的“两弹一星”,实现了中国也能探测外太空的声音的愿望,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再有“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核电站”的建设、“天宫一号”“神舟九号”的升空、“蛟龙号”的潜海、“辽宁舰”的入海,无论陆、海、空,都有中国人的足迹,靠的是什么?无可置疑就是科学技术。或许对于平常老百姓来说,这些距离我们很遥远,但你的身影映在那些先进机器的“眼”中,犹如远飘而来的花香沁人心脾。他们带来的是全中国的力量。
国家的逆战,科技的逆战便是时代的发展。
行走于黄土之上,仰望着广阔的苍穹,沧海变桑田,人类的足迹早就深深地踏在科技的领域,我们澎湃的身心静静感受着斗转星移——若没有霓虹灯的繁华,或许世界的黑暗将吞没空荡的人心,感谢爱迪生赐予人类光明的电灯。若没有交通道路的发展,或许世界的分隔将掩盖交替的日月。所以,若没有科技,或诈人类的繁衍将终止于起点,战争未开始,就会输于实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类肩上的担子还在日益加重,我们要靠前赴后继的冲锋和努力,以科技为武器,为祖国母亲娇丽的容颜添上一抹浓彩。
科技如水一般,无孔不入,渗透进你我的人生中。让我们在执笔挥洒、感受科技的同时,也书写下逆战的明媚。
[点评]
这是一篇结构严谨、说理有力的议论文。首段以生动的文字引出论题:逆战。然后主要从生活的逆战、学校的逆战、国家的逆战三个方面论述了科技的巨大力量。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