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基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绯红(fēi) 凄然(qī) 杳无消息(yǎo) 油光可鉴(qiān)
B.私塾(shú) 佃农(tián) 忙忙碌碌(lù) 哄堂大笑(hōong)
C.胡髭(zī) 黝黑(yǒu) 藏污纳垢(gòu) 广袤无垠(mào)
D.炽热(chì) 解剖(pāo) 意趣盎然(àng) 骤雨猝至(z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掌故 抑扬顿挫 粗制滥造 翻来覆去
B.愚钝 鹤立鸡群 诚惶诚恐 冥思遐想
C.侏儒 器宇轩昂 正襟危坐 名门望族
D.尴尬 颔首低眉 客死他乡 暗然失色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老师发现张静同学近期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也下降不少,就主动找她谈心,最终打开了她的心结,使她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B.这些天在陕北采访,辗转于沟壑河川之间,我们对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深有体会: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起伏连绵。
C.面对数学作业中的一道道难题,同学们纷纷去请教老师,但我无可置疑,迟迟没有去。
D.“台独”分裂势力伺机鼓噪所谓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议题,企图利用疫情趁火打劫,这种“以疫谋独”的阴谋绝不会得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观众的强烈称赞。
B.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C.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D.他从父母手中接过家族企业,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这部小说采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在一年的时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
②在意大利,《爱的教育》一直是孩子们的必读书。
③小说还记录了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启示。
④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
⑤《爱的教育》原名《考莱》,在意大利语中是“心”的意思,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为儿童创作的一部小说。
A.⑤②①③④ B.②⑤①③④ C.⑤③④①② D.②⑤③①④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画,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B.《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D.《美丽的颜色》是居里夫妇的女儿艾芙·居里根据居里夫人的事迹创作的小说。
7.综合性学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欠缴、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逃票、欠税、欠费、闯红灯……这些都将被记入你的“个人信用库”。同时,企业欠薪、专利侵权、拖欠贷款等不良信用也将被记录到“企业信用库”中,可凭组织机构代码自查。这两个库的信息将在市政府各部门共享,并接入省里的“诚信库”,这意味着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今后在南京将“无处藏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际太丘与友期行》的图画,复述与诚信有关的故事。(不超过7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落叶
[唐]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8.请结合语境,赏析诗歌的前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藤野先生》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0.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 )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欢呼
11.下列对《藤野先生》一文主题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文章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C.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部分日本青年的愤怒 D.文章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12.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导致作者意见变化的事件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我们跟着月亮走吧》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那年我12岁。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媳媳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神情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的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蹬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⑦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⑧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⑨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⑩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13.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赏析第①段加粗词语的妙处。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⑨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17.按下面要求作文。
有一个老人以低价购买了一块长满野草、无人问津的荒地。
老人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工作:除草、松土、下种、浇水、施肥、捕虫。每天都忙到太阳下山后才收工回家,真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老人辛辛苦苦地工作半年后,这片原本无人要的荒地已经长满了鲜艳夺目的花木了。这片艳丽的花园吸引了无数的人。大家都赞不绝口,有一个人忍不住上前对老人说:“老伯,你的花园真美,我非常羡慕,看来上帝真的很照顾你啊!”老人笑笑回答说:“先生,也许上帝真的很照顾我,但你是否知道我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努力地工作,直到傍晚才收工呢?”
(《被上帝照顾的老人》)
阅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严禁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1.C A.鉴jiàn。B.佃diàn。D.剖pōu,猝cù。
2.D暗→黯。
3.C“无可置疑”指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
4.C A.搭配不当,“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用来形容“剧情”。B.两面对一面,可以去掉“有没有”。D.不合逻辑,“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与“他从父母手中接过家族企业”矛盾。
5.B通读语段可知,第②句是总起句,提出“在意大利,《爱的教育》一直是孩子们的必读书”的观点,应为首句;第⑤句简介本书和作者,应紧跟其后;第①句照应第⑤句中的“小说”,简介体例与内容,应跟在第⑤句之后;第③句补充介绍内容,应跟在第①句之后;第④句为结论,应为结尾句。故选B。
6.D《美丽的颜色》是居里夫妇的女儿艾芙·居里为居里夫人写的传记,不是小说。
7.答案:(1)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
(2)(示例)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好时间一起出行,过了约定时间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离开了。后来朋友到了,当着陈太丘的儿子元方的面生气地骂陈太丘不是人,受到元方的驳斥。
(3)(示例)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抓住新闻的导语——“《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欠缴、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进行压缩。(2)本题考查根据图画复述故事的能力。认真看图,根据所学,围绕“诚信”复述故事即可。(3)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积累。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积累名人知识,多记忆箴言俗语,特别要多背诵名言警句。
8.答案: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喻为在空中漂浮不定的落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身处他乡的无奈、凄凉。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诗句,确定赏析的角度,这里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再分析其一般作用(形象生动)和特殊作用(诗人的心境)。
9.答案: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抓住“客心”“故林”等进行分析、概括。
10.A这种声音使得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11.C文章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
12.答案:事件: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令他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认识到人民思想不觉醒是民族落后的重要原因,所以作者改变观点,认为治疗国民的灵魂比治疗国民的病体更重要,于是他弃医从文。
解析:答题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写作背景。“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里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心酸和愤懑的感情;“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反映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愤激之情。这些促使他萌发“弃医从文”的想法,认为要改变人的思想。
13.答案:①母亲在月光下教育哥哥;②“我”和母亲在月光下给父亲送饭。(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第③—⑤段写母亲教育哥哥,借助月光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第⑥—⑨段写给父亲送饭,通过写月光,表达乌云总会散开,希望总会出现的愿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4.答案:“硬生生”“扛”表现了母亲面对家庭困境时的坚强,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硬生生”表明母亲承受的压力大,以此加强“扛”的效果。“扛”指把所有的分量放在肩上,写出了母亲把家中的一切困难和痛苦都背负在自己的肩头,体现了母亲的坚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心疼。
15.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利剑,把黑夜比作袍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穿透乌云的力量,烘托出母亲乐观的心态。(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把月光比作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把黑夜比作袍子。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力量,也烘托出了母亲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乐观心态。
16.答案:(示例)在我的学习中,我时常会遇到一些难题,特别是作为一个中等生,困难会更多,挑战更激烈,但面对挫折、困难,我应该更乐观、坚强,相信有一天“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
解析:本题考查谈阅读感受,结合文中的母亲的精神品质,如面对挫折、困难,有乐观坚强的态度思考,同时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如学习的不顺等。
17.[例文]
赢得了掌声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当这首歌响在耳边,我忆起那童年往事。
上幼儿园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舞蹈家,因此,我每天下午都去舞蹈房练舞,但是我性格内向,特别不自信。记得有一次,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下腰。“排好队,一个一个来。”老师温柔地说。
快轮到我了!我看着别人一下子就成功了,站在原地局促不安地弯着手指。
“来,老师教你如何下腰。”老师温柔地冲我说。我看见了老师眼中的鼓励,可我还是害怕,害怕不成功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我不住地摇头,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老师一把握住我的手,鼓励地攥了攥,说:“你都没有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轻轻点了下头,在老师的帮助下,一点儿一点儿往后仰,终于,我的身体像一座柔软的桥立在了光滑的木地板上,可是……可是!一分钟后,这座柔软的桥还是塌了……我呆呆地坐在冰冷的地上,耳边隐隐有嘲笑声,低下头任心里的黑暗一点一点把自己包裹起来。
后来,每次上舞蹈课,都会有下腰,但是我不会啊,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一旁静静地看。无形的隔膜把自己的世界和同学们那个欢乐的世界完全隔开,没有一丝温暖,只有可怕的寂静。
晚上,梦里的我在拼命奔跑,好像要摆脱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是什么东西令我如此害怕?对了……是那可怕的嘲笑声!我捂住耳朵,埋头往前冲,我不要听!我不要听!我拼命地摇头。终于,我挣扎着从梦中醒来,泪流满面,把头埋进膝盖,怔怔地想,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为什么做不到?难道是你太笨了?不,不会的,前面那么多复杂的舞蹈动作我都学会
了,这点困难,对我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我从床上猛地站起来,一次一次地练习。摔倒,再爬起来!练累了,放任自己宣泄一场,哭完狠狠地抹掉眼泪,咬牙再练。终于,啊——终于会了,我的脸上露出了彩虹般的笑容,我在心里对自己轻声说:“努力,你一定也可以做得到!”
一周后,又上舞蹈课,这次我不再是一个过客了,而是主角,我以最标准的姿势在老师、同学面前做了个完美的下腰动作。掌声热烈地响起,老师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与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一美好的瞬间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努力,你一定也可以做到。”只要努力,掌声一定会为你响起。
[点评]
文章先写作者自己下腰失败的经历,听到同学们的嘲笑声,心中只有孤独;然后写不服输的自己苦练,终于可以完美地下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从而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同时,文章注重细节,描写细腻。文中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尤其是下腰失败的心理描写,如看着同学们舞蹈课上下腰,心中充满孤独;梦醒后的苦恼和不甘,成功后的欣喜,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8421370137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