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基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晶莹( yíng) 赋闲(fù) 蹒跚(shān) 栅栏(zhà)
B.琐屑(xiè) 颓唐(tuí) 踌躇(chóu) 蔓延(màn)
C.炫耀( xuán) 凋谢(diāo) 享受(xiǎng) 点缀(zhuì)
D.擦拭( shì) 记载(zǎi) 残损(cán) 绝伦(lú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锁屑 交卸 游逛 旁逸斜出
B.倦怠 狼籍 濒临 张目结舌
C.牛犊 遏制 深渊 恹恹欲睡
D.辟邪 鲜腴 吆喝 坦荡如抵
3.(2020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是祸不单行,他刚失业,妻子也在单位的裁员中下岗,全家的经济状况顿时变得困难起来。
B.“严”字面前,逃避责任越来越难,严肃问责越来越多,那些法不责众的心态、蒙混过关的想法、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再难有潜滋暗长的空间。
C.面对反动派刽子手的死亡威胁,她坦荡如砥地说:“我现在只求一死。”
D.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孟女士这样眼睁睁看着孩子鼻梁上架起小眼镜而无能为力的家长,数不胜数。
4.(2020山西吕梁汾阳期末,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个人对名家作品能否有透彻的理解,主要取决于能深入地阅读作品。
B.我从心里由衷地感谢母亲多年来对我的细心照顾与耐心教育。
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D.各地各部门都要把改善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茅盾的《白杨礼赞》主要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抗日军民。
B.朱自清的《背影》的特点是抓住人物的“背影”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C.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极富诗意,展现出中国水墨画一般的意境。
D.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指出,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6.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的诗歌名句。
(1)《渡荆门送别》中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中描写诗人到塞外后所见到的雄奇壮丽风光,并且因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望》中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并且表现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鹤楼》中写诗人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来,登楼所见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
5G将如何影响未来?作为大会热词,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专门为“5G”开辟了应用体验区,通过“5G+数字经济”“5G+数字政府”“5G+数字城市”“5G+数字生活”“5G+互动体验”等多领域全景应用展示,为公众展开了一幅5G时代的全新生活画卷。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2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试举例谈谈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乙卯重五①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 ①乙卯:1195年,这一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②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8.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0.这两段写父亲送“我”的情景,其中写了父亲的以下行为:
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定椅子→嘱咐“我”路上小心→______→买橘子→告别离去
1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一组是
A.吊 缩 拉 B.攀 勾 搀 C.攀 缩 搀 D.吊 勾 扶
12.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扑扑衣上的泥土”是因为父亲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他素来喜欢洁净,扑扑衣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这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泥土”表明当时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
D.“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内心感到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13.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样子,“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说说作者此时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9四川达州中考,21-2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痛定思痛说“戾气”
陈鲁民
①这些天,最使人悲痛而无语的消息,莫过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真相浮出水面:一名女乘客因自己不慎错过下车站点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多次用手机殴打司机头部,司机还击之余来不及控制方向盘,致使车辆失控冲断护栏坠入江中,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样……
②其实,像这样的人并不罕见。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坐过站、袭击司机”以及“抢方向盘”等关键词,搜索结果居然达40多个。就在万州公交车坠河惨剧发生仅仅一天后,北京也有一名坐过站的乘客拿看一个装满牛奶的包装箱直接砸向了正在开车的公交车司机,还要抢司机的方向盘!幸好司机及时刹车,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除了公交车,还有在飞机、高铁上闹事的……
③痛定思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痛悲剧?除了肇事者的目无法纪,漠视规则,极端自私任性,还有一条就是戾气太重。戾气的主要成分是火气、怒气、怨气、恶气,而这四种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带来好结果。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例如这位女乘客,明明是自己没注意司机报站而错过下车站点,却丝毫不顾公共安全,不考虑其他乘客的安危,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疯狂挑衅,结果就如同网友形容的那样:“本来只多坐了一站车,却一下子坐到了人生终点站。”面对区区小事,一个戾气十足的人撒泼,胡搅蛮缠,甚至因此闹出人命,全车无辜者陪葬,其戾气惊人至此,是典型的“垃圾人”。
④毫无疑问,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⑤戾气的产生,虽有客观原因,譬如受到不公正待遇、受种种不良现象影响、工作环境不好、生活压力太大等,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素质太差,缺乏教养,缺乏公德意识,缺乏法治观念。因而就会戾气十足,不管不顾,见谁攻击谁,不计后果,并把这种恶劣情绪常态化,弥漫在一切空间,浸淫在每一个细胞,迁怒于觉得束缚自己的任何规则。其结果是毁掉了自己的心情,破坏了他人的幸福,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毒化了他人的生活,早晚必定酿成严重的事故。
⑥平心而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不尽如人意处总会存在,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进步力量,克服那些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调节心情,提高修养水平和文明素质,不要堕入戾气的陷阱,不当危害社会的“垃圾人”。譬如说,遇事冷静一些,决不跟人瞎起哄,被人当枪使;与人和善一些,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吃亏时大度一些,看轻身外之物,不必过于计较;争执时谦让一些,少发偏激之语,不干极端之事。如果人人如此,戾气自然就无发生之源,亦无藏身之地,“垃圾人”也会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⑦戾气是人精神上的可怕病灶,“垃圾人”是和谐社会的大敌。我们如果不及时遏制戾气的蔓延滋长,不打击形形色色的“垃圾人”,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幸福指数就要大打折扣。拒绝戾气,不做“垃圾人”,既是保护他人,乜是爱护自己,更是净化社会,端正风气,真真是善莫大焉!
(选自《成都晚报》2018.11.06,有删改)
1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①②段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③段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粗的“无辜者”的看法。
材料: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鼠年的第一缕阳光回归大地,又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季节。今年,人们心中惦念武汉。这份惦念凝结在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的脚步中。除夕之夜,在五湖四海的人们举家团圆之际,我们看到有许多身影“逆向而行”,他们告别家人,甚至没有吃上团圆饭,就从上海、从广州、从四川、从江苏……从各个不同的地方集结,驰援武汉。
细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爱,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C 炫xuàn。
2.C A.锁→琐。B.籍→藉。D.抵→砥。
3.C“坦荡如砥”的意思是“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用在这里不恰当,可改为“泰然自若”。
4.C A.两面对一面,可改为“能否深入地阅读作品”。B.语意重复,可删去“从心里”。D.语序不当,可将“改善民生”和“重视民生”互换位置。
5.A《白杨礼赞》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6.答案:(1)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4)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5)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这几道题都属于提示型默写题,可以根据题干要求作答。答题时,注意不丢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特别要注意“皋”“萋”“鹦”“鹉”等字的写法。
7.答案:(1)5G,铺展美好生活新画卷。
(2)(示例)①个人交往中缺失诚信,会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②经济领域中缺失诚信,会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③政治领域中缺失诚信,会严重影响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整体感知材料内容,确定文段的陈述对象;然后从中找出关键词,组织成句。通读材料,可以抓住关键信息“5G”“为公众展开了一幅5G时代的全新生活画卷”来概括作答。(2)答题时,紧扣题干中的“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分析失信的恶果。
8.答案:比喻、对偶。吃粽子、插艾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修辞手法和古诗内容的能力。“粽包分两髻”意思是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就像“发髻”,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句式来看,“粽包”与“艾束”、“分两髻”与“著危冠”字数相等且词性相对,属于对偶。“粽包”表明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艾束”表明有插艾枝的习俗。
9.答案:山村景色美好;节日气氛浓厚;较早做完一天的事情,能轻松享用晚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端午节这天的所见、所为。“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写山村景色美好,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写诗人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节日气氛浓厚;“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写诗人较早做完一天的事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酒吃饭。这些都是诗人“笑”的原因。据此作答即可。
10.答案:嘱托茶房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提示,找出对应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如:根据“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可以概括为“嘱托茶房”。
11.C可以结合语境,抓住父亲年老、肥胖、体衰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动词。
12.D“泥土”照应爬月台、买橘子的行为,“轻松”是对父亲心理状态的描写。注意对“轻松”这一描述的深层理解。
13.答案:“我”此时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愧疚、感激、担忧。“怕他看见”是怕父亲见“我”这样而担心;“怕别人看见”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应该轻易流泪。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心理感受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抓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我”看到父亲艰难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想到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这时“我”的心理感受是复杂的;另一方面,抓住两个“怕”字,结合语境具体揣摩“我”的心理感受。
14.答案: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常见于题目、开头、中间或结尾,如果文中没有明确的概括性语句,就需要自己结合作者的论证进行概括。本文的题目是“痛定思痛说‘戾气’”,那么就要找出表明作者对“戾气”的看法的语句。本文在第①②段中用社会现象引导读者思考,在第③段对“戾气”进行分析,在第④段提出自己的观点——“戾气已成当
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段落位置和主要内容来分析。第①②段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和北京的乘客砸公交司机事件作为事例,一方面引出论题,一方面作为事实论据,起到了证明中心论点的作用,同时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作答即可。
16.答案:分析了“戾”字的构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戾气的可怕,表达了作者对有戾气之人强烈的憎恶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内容,确定赏析的角度。“‘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既分析了“戾”字的构成,又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戾气”的可怕,表现了作者对充满戾气之人的憎恶之情。
17.答案:无辜者,即无罪之人,因为别人的无知、缺乏修养、法律意识淡薄而受害直至丧命,这结果确实令人同情;但当别人已经危害到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时仍无动于衷,正如鲁迅笔下看枪毙中国“犯人”的中国人,无所作为,不仅麻木,更显无知,其恶果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探究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无辜者”的含义,分析文中“无辜者”遭受伤害的原因——当别人的行为已经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时仍然麻木不仁;然后分析链接材料,这是《藤野先生》一文中的片段,观看枪毙中国“犯人”的中国人同样麻木不仁;最后分析、归纳文中的“无辜者”和材料中围观的中国人的共同点——他们面对别人的“戾气”都无动于衷,对恶果的造成有一定责任。
18.[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阅读材料后,便能从中得出“爱”的内涵:这里的“爱”不是普普通通的“爱”,而是一种人间大爱!据此可以立意:赞美那些为了他人的幸福、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而无私无畏的人。在选材上,可以选取那些为战“疫”而奔赴最前线的医护人员的相关事件,可以选取在防控一线辛勤工作的普通人的相关事件,等等。在写法上,可以抓住
人物的典型事迹,扣住细节来描写,以彰显人物的精神面貌。
[例文]
爱,让生活更美好
爱是什么?爱就是一朵小花。在广阔的世界中,有了成千上万朵小花的点缀,才遍地芬芳。
奉献——爱的深根
大爱无疆,让爱蔓延滋长。2020年的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有多少家庭因疫情而无法团聚,有多少医护人员因疫情成为“逆行”者,又有多少武警官兵、公安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面对严重的疫情,八十多岁的钟院士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针对疫情,他给出的建议是:“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护士李慧,在医院征集志愿者时主动要求到任务较重的一线呼吸科工作,并说如有不幸,捐献自己的遗体来研究、攻克病毒。……他们勤勤恳恳地工作,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只为二字——奉献。这是人间最无私的爱,从他们身上流出的不仅是汗水,更是源源不断的爱!
付出——爱的茎叶
花朵的芬芳,让人沉醉于其中,但我们是否注意到花朵下那默默无闻的茎叶?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出没于大城市的各个角落——繁华的高楼、脏乱的平房……他们是中国最朴实的基层农民工,他们奔波于异地,只为赚钱养家。他们饱受日晒雨淋,却从未叫苦喊累。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位模范工人,他的故乡在遥远的山西,他却不远千里跑到南京打工。他的家中有两个孩子、一个失业的妻子、一个病倒的老母。沉重的家庭负担让他心中压上了一块巨石,但他依然乐观地工作、生活。他还资助了一名同村儿童读书。烈日下,他黝黑的脊背总闪着耀眼的光芒。千千万万位农民工,撑起祖国现代化建筑的一片蓝天,他们默默地付出,只为让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有了坚实的深根和甘愿付出的茎叶,在千千万万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爱的曙光映照着人们幸福的脸庞。简单而无私的爱,让生活更美好。
[点评] 文章写了两组典型人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和为城市建设而付出努力的农民工,表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爱。写作时,抓住了典型事例和细节进行刻画,很好地突出了主题。另外,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显得条理清晰。
8421370137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