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gāo) 千载(zài) 燕然(yān) 鹦鹉洲(yīng)
B.落晖(huī) ? 萋萋(qī) 属国(shǔ) 荆门外(jì)
C.驱犊(dú) 日暮(mù) 萧关(xiāo) 带禽归(qíng)
D.采薇(wēi) 征蓬(péng) 崔颢(hào) 没马蹄(mò)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
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
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
D.来从楚国游(往)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王维—唐代
B.《黄鹤楼》—崔颢—唐代
C.《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D.《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5.下列对各首古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楼》一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幻的;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的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完全为湖光山色所陶醉,从而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
C.《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D.《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诗中所写景物具有婉约的特点,诗人很善于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诗的意境中来。
6. 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 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不表地名的一项是?( )
A.属国过居延 B.萧关逢候骑
C.晴川历历汉阳树 D.都护在燕然
8. 下面诗句中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对其中所表示节日,按时间前后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A.①④②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9. (2019山东济南中考改编)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行香子·秋入鸣皋①
许古②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③。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④。
[注]????①鸣皋:指鸣皋山,在河南嵩县东北。②许古:是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这首词是他辞官归隐后所作。③醪(láo):浊酒。④消摇:逍遥。
A.“窗间岩岫,看尽昏朝”中一个“尽”字,既写出看山时间之久,又写出看尽山峦之变化,表现了词人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B.“醉模糊、信手挥毫”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摆脱了官场羁绊,恣情饮酒的醉态,借酒消愁,抒发了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之情。
C.本词上阕侧重写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下阕侧重写人,通过生活场景和细节表现人物情态志趣。
D.这首词表现了诗人甘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10. 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野望》一诗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2)《黄鹤楼》一诗中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抓住沙漠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其中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以动态的视角写出了由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诗句是: ????, ???。
11. (2020独家原创试题)朗读节奏一般包括:轻快型、凝重型、舒缓型、高亢型等几种。班级举行诗词朗诵大会,现在请你朗诵下面的诗歌,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朗读节奏?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xián(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 ???? ????。cháng( )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墨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答:??????????????????????????????????????????????????????????????????????????????????????????????????????????????????????????????????????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答:????????????????????????????????????????????????????????????????????????????????????????????????????????????????????????????????? ?????????????????????????????????????????????????????????????????????????????????????????????????????????????????????????????????????? ?
13. (2020北京海淀北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 ????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 ????之情,两联情景交融, 意境深远。
(2)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 ????, ????。
14. (2020湖南长沙周南中学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②,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④,巴人讼芋田。
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本诗是王维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③树杪(miǎo):树梢。④橦(tóng)布:用木棉织成的布。⑤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1)下列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
B.颔联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
C.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D.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记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记人。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立意重在抒发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诗歌首联被评为“千古发端绝唱”,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15.(2019广东广州中考,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1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答:???????????????????????????????????????????????????????????????????????????????????????????????????????????????????????????????
17. (2020独家原创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燕:甲骨文 ,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秋南春北。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呢喃蜜语的候鸟。雁:金文? (即,“人”字形)+ ?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 ???? ????。
材料二 古诗词中的“燕”: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②表现爱情的美好;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④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材料三 古诗词中的“雁”:①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③指代书信;④大雁入秋南徙,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1)仿照材料一中对“燕”造字本义的解释,试解释“雁”的造字本义。
答:?????????????????????????????????????????????????????????????????????????????????????????????????????????????????????????????????????????????????????????????????????????????????????????????????????????????????????????????????????????????????????????????????????????
(2)结合上述材料,正确选择“燕”与“雁”,填在下列诗句中的横线处。
①鸟啼芳树丫, ????衔黄柳花。
②鸿 ????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③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 ????子傍谁飞?
④乡书何处达?归 ????洛阳边。
(3)小明默写古诗词时,总是区别不了“燕”与“雁”,很是苦恼,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帮他总结出一些规律。
答:?????????????????????????????????????????????????????????????????????????????????????????????????????????????????????????????????????????????????????????????????????????????????????????????????????????????????????????????????????????????????????????????????????????
参考答案
1. 答案????D A.载zǎi。B.荆jīng。C.禽qín。
2. 答案????D A.接近。B.草木茂盛的样子。C.指黄河。
3. 答案????C 正确划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答案????A 正确搭配:《野望》—王绩—唐代。
5. 答案????D 诗中所写景物有“大漠”“长河”等,具有边塞特色,“婉约”说法不准确
6. 答案????C A.对偶。B.设问。D.对偶。
7. 答案????A 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
8. 答案????A 可以根据诗歌内容辨析。①由“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可知,句中描写的是元宵节(正月十五)。②由“坐看牵牛织女星”可知,诗句写的是七夕节。③由“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可知,诗句写的是重阳节。④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知,诗句写的是清明节。由此可以梳理出正确顺序。
9. 答案????B “醉模糊、信手挥毫”表现了词人摆脱官场羁绊后对闲适、自在生活自得其乐的生活志趣。
10. 答案 (1)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1. 答案 (1)凝重型 (2)高亢型 (3)轻快型
12. 答案 (1)弦 徜
(2)拔→拨 墨→默
(3)(示例)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 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
13. 答案 (1)明丽 怀乡
(2)(示例1)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示例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示例3)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示例4)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14. 答案 (1)AE (2)首联的意思是:万壑千山,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处处可闻杜鹃的啼鸣。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李使君要去的蜀地雄奇壮阔的景象,为下文抒发劝勉之情做铺垫。
解析 (1)A.作者想象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所以“首联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错。E.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所以选项“抒发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错。(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15. 答案 (1)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带着猎物满意而归的安逸、闲适的画面。
(2)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唯能长啸高歌,想要隐居在山岗。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之感以及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答题时,可依据“找景物+串景物+修辞”这一答题思路作答。该题要求答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就应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串联起景物,并对语言进行修饰,使其生动、流畅。最后还要归结出所描绘的画面特点——“安逸、闲适”。注意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2)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可抓住诗句中所运用的典故进行分析。本诗中的“采薇”,即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颈联描绘了美好热闹的乡野之景,通过对比,凸显了作者心中的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而作者身边却没有一个朋友来分担他的这份寂寥,只好拉来远去的伯夷、叔齐,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16. 答案 (1)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2)“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17. 答案 (1)(示例)一种习惯以“人”字队形迁徙的候鸟。(2)①燕 ②雁 ③燕????④雁
(3)“燕”多美化或歌咏春天,“雁”多用于写秋天景象的诗歌中。“燕”多用来表达对时序更迭、年华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雁”多用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燕”多用以象征爱情,“雁”多用以象征边塞。
解析 (1)答题时,仿照例子,结合所给出的信息,如“‘人’字队形”“鸟群”,进行仿写即可。(2)可以结合材料二、三对“燕”“雁”意象的解读,联系诗句内容作答。(3)可以根据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弄清楚“燕”与“雁”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自己的积累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