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9 20:5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契诃夫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幽默讽刺大师
短篇小说的巨匠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l860~1904)
契诃夫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情节。
2.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他怕的是什么?
4.教师们和全城的人为什么怕他?为什么“别里科夫”能辖制全校甚至全城十几年?
5.分析华连卡姐弟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别里科夫的生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
阅读及思考: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套子

比喻
束缚、禁锢
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
思考讨论:
1.为什么要把自己藏在套子里?
2.为什么全城的人都被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辖制
A他怕——
害怕改变现状
害怕新生事物
“出什么乱子”殃及自身
B怕他——
顽固旧势力的代表
维护
仇视
告密
咬人...
可怜虫(受害者)
性格二重性:
鹰犬(施暴者)
1.华连卡姐弟的形象特征;他们在别里科夫的生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柯瓦连卡: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憎恨反动保守势力
华连卡:
热情大方
率真爽朗、富有朝气
新力量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特征(1-4)
生活方式—把自己包在套子里
思想方式—把思想藏在套子里
婚事(5-38)
决定结婚
漫画风波
反对骑车
被推下楼
华连卡笑
结局(39-40)
套中人死了
套中人还有
隔绝人世
不受外界影响
歌颂过去
憎恶新生事物
婚事告吹
大快人心!
不知多少!
小人物,大时代
——装在套子里的人
学习目标:
1.通过情节的分析观照一个时代,思考时代对一个人性格和行为的影响,以此探究作品主旨。 
2.学会从“个人与时代(社会)关系”的视角解读作品。
问题探究:
你认为别里科夫的死因有哪些?
19世纪末,受欧洲进步文明思潮的影响,俄国也兴起改革之风,要求自由与民主。沙皇政
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时代背景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通过一个人物捕捉时代的脉搏,一部伟大的作品更应该有它的警世意味。
作品的价值:小人物,大时代
二、作品回顾:重温我们学过或你读过的这些小说,你想起哪些人物的身上附着了时代的烙印?
备选作品:祝福
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
人物性格/命运
大时代
主题
祥林嫂:祝福声中离开人间
20世纪初封建社会
夫族、族权、
礼教对人的迫害
自卑脆弱、
奴性十足
19世纪末俄国
严格的等级制度、残酷的高压政策对人性的扭曲
见风使舵
同上
同上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39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
“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
注: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
面包
1.文中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第1句,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意欲掩盖真相的心理。
第2句,与第1句内容上重复,体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与不安。
第3句,动作描写。“头深深埋下去”说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体现了丈夫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知道妻子确实会吃不饱;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面包,自己又饥饿难忍。
2.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表现了在艰难时势对人性与爱的考验,更表现了二战后饥荒中夫妻之间患难与共的真情。
讽刺手法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课后练笔
1.给别里科夫写一副挽联或一段悼词。
2.“结婚之后”情节续写
一、“别里科夫之
死”专案调查
调查目的:别里科夫是自杀还是他杀?
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职工宿舍里,发现了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
一个多世纪以后,某校高二某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调查涉及的几个方面:
调查一:案发背景
调查二:现场勘查
调查三:死者档案资料
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
结案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分析,形成结案报告。
1.“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自杀or他杀
调查目的:别里科夫是自杀还是他杀?
调查涉及的几个方面:
调查三:死者档案资料
调查一:案发背景
调查二:现场勘查
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
结案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分析,形成结案报告。
9班:7组
8组
9组
10班:
死者档案资料
姓名:别里科夫  性别:男  年龄:40岁
生前职务:某中学希腊文教师 住所:校男教工宿舍   婚配情况:未婚   口头禅: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行为特征: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
带雨伞,穿棉大衣,竖起衣领,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团堵着耳朵眼儿。
人际关系:无密友,但却辖制全城,曾与女友密哈益·沙维奇·华连卡之弟柯瓦连科有过冲突,于死前一个月被其推下楼梯,但彼此没造成大的伤害。
死前状况:郁郁寡欢,闭门不出达一月之久。
死亡日期:1898年6月底或7月初。
案发背景
时代背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
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
沉郁闷的气氛。
个人背景:生前,别里科夫还处于恋爱状态,正准备结婚。一场意外(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导致他的人生观念受到了新事物的巨大冲击,并表现出了抑郁的症状。在被同事顶撞驳斥时表现出震惊,并在被嘲笑后愈发抑郁,自闭于家中长达一个月
小组PK:
现场勘查
人物采访
死因分析
结案报告
现场勘查
死者僵直仰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耳内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衣、雨伞。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揉成一团。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日期。
结案陈词:
初步断定,
1、别里科夫属于自杀。由于长期保守顽固的思想束缚,以及脆弱的内心导致其致郁而死
2、别里科夫的死是他杀。因为沙皇统治,把别里科夫变成鹰犬...
“结婚之后”情节续写
1.概述你的情节设计
2.分享最精彩的片段
思考讨论:别里科夫恋爱成功后怎么样?他会不会丢掉身上的“套子”?能不能给爱人幸福?
现场勘查
证物表
数量
单位
备考
雨鞋
1

雨伞
1

棉大衣
1

灰色、暖和
羊毛衫
1

黑眼镜
1

套子
8

大小不一,小到表套大到鹿皮套。
照片
1

死者同事华连卡的照片
棉花
2
小团
希腊文教科书
2

手表
1

装在套子里
小刀
1

削铅笔所用,装在套子里
漫画
1

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
初步结论:
根据现场勘查,死者死于一间教工宿舍里的床上,初步判断是因被子蒙在头上窒息而死。床上挂着帐子,室内活动空间十分狭窄,局促之间只能容膝活动,房间又闷又热,窗板上蒙着套子,还有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