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5 诗词五首
第2课时《赤壁》《渔家傲》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的《赤壁》。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精彩课堂
折戟(
)
铁未销(
)
殷勤(
)
嗟(
)
谩(
)
jǐ
xiāo
yīn
jiē
màn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举】高飞。
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步骤二 学习《赤壁》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杜牧(80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作者简介: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相关介绍: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诵读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一截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
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如果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操,
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了。
2.名句赏析。
(1)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以小见大,警策深刻。
(2)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议论感慨作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小见大。
3.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体裁是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
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步骤三 学习《渔家傲》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作者简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诗歌诵读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方丈、灜洲那三座海上仙山去。
2.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
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景象
3.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
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
《赤壁》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警策深刻。
《渔家傲》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2.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杜牧、李清照的诗词赏读。
完成
《名师测控》
《精英新课堂》
本节内容
3.布置作业: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丽雄伟
渔家傲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折戟——兴感之由
赤
壁
二乔——发议论感概
以小见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