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0 08: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短文二篇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答谢中书书
南朝 陶弘景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了解短文作者,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背诵短文。
答 谢 中 书 书
认识“书”这种文体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理解题目:
给一个姓谢的任职中书的朋友的书信。
作 者 简 介
陶弘景(456~536)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出生士族,平生好学。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辞官归隐茅山。有《陶隐居集》。
作 品 背 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自主学习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温馨提示:
请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可相互交流讨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人翻译一句,并解释重点词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合作探究: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探究
1.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2.这个字出现在文中那句话?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统领全文
作者是怎样写出清丽的山水之美的?
四时之景:

晨昏之景:
山水相映之美(俯视、仰视)
色彩相配之美(平视)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沉醉山水的愉悦、欢快之情和自豪,得意之情。
五、背诵文章。
背诵思路:
全文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总领全文
写景
抒怀
四时之景
晨昏之景
六、达标测评。
检测1. 背诵课文
检测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夕日欲颓
晓雾将歇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坠落
消散
参与(欣赏)
检测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沉醉山水的愉悦、欢快之情和自豪,得意之情。
小 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随景生,既绘出了山川之美,又把自己那种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流畅。是一篇深情满满的美文,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好,最后让我们为这份无尽的美丽而陶醉、而感动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