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件 (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件 (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1 18:0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中物理
第一单元 第4课
一着惊海天
1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掌握依据标题提取信息、聚合句子研读的方法。
3.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叙述中夹议论夹抒情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01
读读写写
桅杆 浩瀚 娴熟
咆哮 紧绷 镌刻
一丝不苟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wéi gān
hào hàn
xián shú
páo xiào
Jǐn bēng
juān kè
yī sī bù gǒu
bái shǒu qǐ jiā
dān jīng jié lǜ
理解词语:
娴熟:
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镌刻:
殚精竭虑:
熟练。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雕刻。
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翔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它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与新闻特写的共同点: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时效性和现场感比特写略差。
2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读课文,一句话概括内容。
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解读并鉴赏标题。找出引领全篇的关键词。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色,“一着”突出了事件震撼人心的力量,“惊”字表现出事件的非凡意义,“海天”画面感强烈,实指“参观的人们”,富有吸引力。着、惊、海天,写出了豪气,写出了诗意美。
一个“惊”字,引领全篇。
2.试按照“一着”的过程,给文章分层。
这篇通讯在叙述“一着”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背景资料,试找出相应的段落,分析这些语段的内容及作用?这样写正好印证了标题中的哪个字?
3、4、22段交待了相关背景,是议论抒情段落。
3段点明这次飞行意义非凡,承载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所以这一“着”才能“惊”海天。字里行间展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怀。
4段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航母比作一片树叶,突出舰载机着舰之难。
4段最后交待某大国海军飞机坠毁数据,侧面衬托舰载机着舰之难。
22段写出某大国上将对中国的轻视,从反面突出了中国舰载机成功着舰的意义。
这篇通讯只是报道一次着舰过程,读起来却扣人心弦。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段,说一说用了怎样的方法达到这一效果的。
1段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描写,用航母、海洋、风浪等事物营造出一种壮美的意境,蕴含着中国海军的豪情。
19段,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咆哮声、一转弯、触、挂、钩、滑行……一系列紧凑的动作细节,生动再现了舰载机着舰的过程,写出了舰载机着舰的安全和平稳,把读者的眼睛死死地吸引在着舰过程中,构成了完美的动作画面。
20段,记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样子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地展示了阻拦索此时的形状,又暗含了“胜利”这层意思,给新闻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品具有了极强的震撼力。
3
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在写作方法上你能借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