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1 20: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文言词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课文
各同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
同桌合作发言,一人翻译重点词语,另一人翻译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介词,同、和
副词,一起
名词作动词,散步

罢了
考虑,想到
于是

想要
门户
高兴的样子
大概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便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文章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
给题目添加人物和事件,概括文章大意。
“我”和张怀民在承天寺赏月。
当晚的月色如何?
试着用一个字来形容。

文中的哪些词句体现了月色的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请同学们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这句话。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通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侧面写出了月关的清明。
文中除了景色美还有什么地方美吗?
人的心态美。
哪些地方体现了人的心态美呢?
四人组交互,代表发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以闲人自喻,那么大家认为什么是闲人呢?
明确: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具有远大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文章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希望大家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希望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