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9-26 15: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编写:王维锋 审核:高二地理组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课前预习:
整体思路:
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 人为因素有哪些 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知识点: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沙漠化
荒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有三种方法,在课本中相应位置找出,并分别用“自然界线”、“行政范围”、“降水界线”标出来。
2.地貌特点:
地形以____和______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_______和___________相间分布。东、中部和西部的界线是 山。
在地图上明确其位置。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⑵景观特色——以_____、______为主
思考: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并分析原因。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理解)
先在课本上找出自然因素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在书上标出来)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在书上标出来)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课堂教学:
课堂上展示大家的预习效果,
归纳总结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的整体思路:
检查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及地形特点。参照课本P16图2.1进一步确定其位置及地形。
干旱的成因、
二、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及人文因素。(重点分析)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本区条件分析: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活动
根据图2.3,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写在课本上)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_______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_____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_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______、_________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____ 源缺乏地区把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___________,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_____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_____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阅读P19
通过这个材料,了解如下问题:
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⑴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⑵次生盐渍化形成:
由于______落后,______不当
②干旱气候条件下________,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练习题
(2009·潍坊模拟)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 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风沙 C. 降水 D. 气温
2. 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 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 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3. 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荒漠化 B. 次生盐渍化 C. 沙尘暴 D. 水土流失
4. 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西北草原退化 B. 东北草原土壤酸化 C. 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200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5、题。
5.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围垦 D. 过度养殖
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是全面的,但要把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促进交通通信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据此回答6、7题。
6. 西北干旱地区目前开发的主要水源是( )
A. 冰川融水 B. 河流水 C. 湖泊水 D. 深层地下水
7. 导致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加快的自然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 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 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 D. 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改编题)读以下人文地理景观图,完成8、9题。
8. 景观图甲主要位于( )
A.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
B.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C. 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
D.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9. 关于图甲和图乙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共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环境都很脆弱
B. 人地矛盾都很突出
C. 植被覆盖率都很低
D. 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二、综合题
10. 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4分)
(2)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

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反思感悟:
1. D 2. D 3. D 【解析】第1题,由图可判断此湖泊为咸海,1、4、7月其水位有明显变化,这与入湖水量有直接关系,而入湖的河流水的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此题考查区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2题,夏季(7月)因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河流的水量较大,入湖水量多,所以咸海的水位较高,但由于近年来沿湖地区农业的发展,大量引用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大幅度减少,导致②线与①线逐渐靠近。此题考查区域发展与区域环境之间的联系。第3题,图示地区是干旱地区,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与风力作用直接相关,而水土流失是由大强度降水引起的,在本区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此题考查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
12. C 13. B【解析】第12题,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要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人类必须做一些积极的干预工作。第13题,荒漠化的根源在于荒漠化地区的经济压力,它是由于贫困而导致的,所以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贫困问题。
14. B 【解析】荒漠化防治的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15. A 16. B【解析】第15题,西北地区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第16题,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干旱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异常。而干旱主要是因为距离海洋远,降水较少,且风蚀明显。
17. C 18. D【解析】第17题,图甲景观是坎儿井,它是我国古代吐鲁番各族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第18题,图甲所示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水土流失较轻;图乙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窑洞,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19. (1)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严重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加之降水丰富,酸雨危害严重 ④地区黄土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土地遭受流水侵蚀作用严重 植树种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走农林牧相结合的道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掌握情况。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的沙漠化严重;在长江流域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及岭南地区,酸雨盛行;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已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合理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
20.(1)远离海洋 高大山地 青藏高原 水分
(2)A、B、C 水资源缺乏,几乎寸草不生 过度放牧
(3)人与自然的协调 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4)土地利用 节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荒漠化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及防治措施。第(1)题,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特征回答。第(2)题,A、B、C三地降水稀少,因而难以治理,D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存在过度放牧的现象。第(3)、(4)题为基础性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区域发展
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土地缺少了____和_____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________和________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到达
干旱
阻隔水汽进入
高山环绕盆地地形
青藏高原隆起
位置

西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