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第三单元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从1928年起,他先后担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斯诺突破重重困难,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大量通讯报
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苏维埃地区的西方记者。抗战爆发后,斯诺又担任英国《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斯诺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应邀三次来华访问。斯诺为人正直,热爱和平、正义,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十分关心中国命运,主要著作有《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等书。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报道性文学作品,它记录了作者从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
那是1936 年 6 月初,北京城里依然洋溢着春的绿意,饱食终日的外国人在自己的世外桃源里悠然漫步,完全没有觉察这面墙外的“人间脉搏”。当时斯诺只有30岁,在中国生活了7年的他,对中国的现状
和未来极为关注。在此期间,他听说了大量关于“红色中国”的传言。由于国民党对红军区域实施了铜墙铁壁的封锁,没有任何人带回真实的消息和报道,若干问题萦绕于斯诺的心际,激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一天午夜,他带着两个照相机和24个胶卷,打破9年的新闻封锁, 开启了他为期4个月的充满凶险、紧张、温馨与不舍的红色之旅。
全书以他的行踪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揭开中国红军的神秘面纱,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斯诺从西安出发,最终回到原点,途径洛川、保安、咸阳等地。在近4个月的行程中,他骑马、骑驴甚至步行,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在陕甘宁边区,他领略了当地风光并亲身体验苏区生活,实地拍摄了照片、纪录影片,真实、客观地向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战
略、方针。
在苏区,他的采访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和帮助。他采访了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记录了他的生活战斗经历。一个生活中平易近人、不拘小节,工作上严谨认真、充满热情的领导人物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他们之间还有过多次亲切交流、彻夜长谈,他们谈到各种问题,有对当前形势和政策的分析,有对革命前景的憧憬,更有毛泽东自述的生平经历,这些经历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切面。他还采访了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人。周恩来头脑
冷静,性格温和;彭德怀刚烈炽热,宽厚细心;徐海东大胆无畏,认真赤诚。如果说仅仅采访领导人不足以体现苏区的整体面貌,那么斯诺还深入人民内部和基层,采访了老百姓、游击队员、红军战士,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单纯、开朗、勤劳的品质。“红小鬼”让他看到了中国少年身上从不曾有过的尊严感;而苏区的普通百姓也早已和红军成为一家人,把红军当成自己人;红军战士个个振奋,生龙活虎,他们的欢乐
是真正的快乐,正如书中所说“消极的知足是中国的普遍现象,但对于生存怀着积极感的高超的快活情绪,确实是很少看见的”。这一切观察和了解早已颠覆了斯诺最初对红军的认识。他常常是全方位、毫不避讳地转述他们的观点和真实的看法,为读者展现“红色中国”的崇高群像。
书中关于长征的记录尤其是浪漫冒险的典范,这些记录来自斯诺对很多长征亲历者的采访。这些原始资料经由斯诺整理,最终呈现的是一个充满传奇历险、可歌可泣的故事。文中充分肯定长征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历史意义,认为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在此期间,他还了解了红色政权的军事生产、大众教育和娱乐生活。这里仿佛一个世外桃源,有
自己较为完整的社会体系,苏维埃下设各种委员会,各行各业都在有序生产劳动,一切都在和谐的氛围下进行着。作者在“红色剧社”一章中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散坐在地上,不远的网球场上还有几头羊在悠闲地吃草,毛泽东等人分散在群众中间,戏开始后,没有人注意他们,可见其自由和平等的氛围,这种场面很难让人相信这竟存在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斯诺此次的陕北之行既是一次冒险之旅,也是一次探秘之旅。他笔下的陕北如同一个逐渐被拂去灰尘,在世界面前展示其灿烂的光辉的地下出土文物。
【人物形象】
毛泽东 质朴纯真,感情深邃,爱军爱民,廉洁奉公,能吃
苦耐劳,自尊心强,有当机立断的魄力。
周恩来 羞怯,自信,平易近人,温文尔雅,头脑冷静,细
心热情,善于计划。
贺 龙 英勇善战,急躁而又谦虚。
彭德怀 愉快爱笑,率直爽朗,才智过人,爱惜部下,善于
作战,热爱学习,大公无私,天性极端温和,富有
责任感,乐观豁达。
【艺术特色】
1.历史事实具体全面,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全书兼备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用平实的语言,努力展现苏区人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载精神。
2.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本书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涵盖了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等
革命领袖。作者对他们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在介绍人物时往往从外貌入手,之后是大量的语言描写,并且会捕捉一些细微的动作表现。
3.语言诙谐幽默。本书除了真实的话语转述,还有大量作者个人的感受和评价,并穿插了一些幽默的语言,大大丰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名著精练】
(一)
材料1:《红星照耀中国》(右图)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
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
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
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材料2: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材料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埃德加·斯诺访问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那一年,“红星”是如何
“照耀中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根据材料2,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
“环球心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抵御日本侵略,为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3.如何理解材料3中“民族复兴之路遭遇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战”局面出现,美国的包围封锁及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对于彭德怀的印象(节选)
不久之后,蒋介石就职开始对赤匪进行第一次
“大围剿”。这些围剿经过,前文已有概述。南方红军长征时,彭德怀是打先锋的一军团司令员。他突破了几万敌军的层层防线,在进军途上一路攻克战略要冲,为主力部队保证交通,最后胜利进入陕西,在西北苏区根据地找到了栖身之地。他的部下告诉我说,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
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
……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
——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
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
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
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
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1.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蹿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2.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清算了李立三路线。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AB团(刘铁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三)
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他自己的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
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
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他的部队现在又在行军路上,向甘肃进发,预期在几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到达。
“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虽然贺龙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
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贺龙的妻子也是如此。”
1.选段节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该著作是一部 .
(文体)作品;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
。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纪实性报道
2.请结合语段内容分析贺龙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威望高,有号召力,深得部下信赖。从文中“部下宁可同他一起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可以看出,贺龙在军中的威望高,号召力强。②他英勇作战,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在其他部队死伤较多,而他能将部队与朱德会师可以看出。③文中写到他性格急躁,但很谦虚,他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3.结合语段,赏析该著作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体现的艺术特色是人物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栩栩如生,如文段中“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短短几字就用比喻描绘出贺龙的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