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三 峡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三 峡
知识导航
……………
1
2
新题专列
……………
3
课外赏读
……………
【重点词语解释】
①略无阙处(略: 完全。) ②哀转久绝 (转:婉转。绝:消失。)
③虽乘奔御风 (虽: 即使。)
④不以疾也 (疾: 快。)
⑤重岩叠嶂 (嶂: 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⑥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
知识导航
.
. .
.
.
.
.
.
⑦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介词,到了。)
⑧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⑨良多趣味(良:甚,很。)
⑩素湍绿潭 (素:白色的。湍:急流。)
?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
?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
?空谷传响(响:回声。)
. .
. .
.
. .
. .
.
. . . .
. .
知识导航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动词用作名词。)
【结构梳理】
.
.
知识导航
【主题与艺术】
《三峡》通过三峡地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文中描写景物抓住特征,精心布局,条理清晰。节奏有张有弛。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层次过渡自然。言辞前后呼应。
知识导航
【课内精读】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 )亭午( )夜分
( ),不见曦( )月。
于。在这里是“在”的意思。
完全没有。
如果不是
正午。亭,正。
半夜。
日光。这里指太阳。
同“缺”,
空隙、缺口
.
. .
.
. .
. .
. .
.
知识导航
至于( )夏水襄( )陵,沿( )溯( )阻绝( )。或(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 )绿潭,回清
( )倒影,绝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
到了。
冲上,漫上。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阻断。
有时。
即使。
急流。
回旋的清波。
极高的山峰。
飞速地往下冲荡。
这里指飞奔的马,
动词用作名词。
.
. .
.
.
.
.
.
.
. .
. .
. .
.
知识导航
其间,清荣( )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 )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茂盛。
甚,很。
.
.
肃杀,凄寒。
连接。
延长。
回声。
消失。
所以。
.
.
.
.
.
.
知识导航
2.文言词语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B.每至晴初霜旦 / 旦辞爷娘去
C.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D.属引凄异 / 下车引之
.
.
.
.
.
.
.
.
B
知识导航
3.重点句子翻译题。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知识导航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知识导航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文中用“ ,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以极精练的词语状写了三峡四种景物各具特色的四个字是: 。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清荣峻茂
知识导航
(3)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知识导航
(4)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猿鸣之中,渲染了秋天怎样的气氛?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渲染了秋天凄清、萧瑟的气氛。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
知识导航
2.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凄婉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清幽美。
B.文章第三段写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文章第四段写“高猿长啸”突出秋天三峡的凄清。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 . .
A
知识导航
(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C.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 . .
C
知识导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江 水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课外赏读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选自《水经注》)
课外赏读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余来践跻此境 / 及鲁肃过寻阳 B.林木高茂 / 清荣峻茂
C.常闻峡中水疾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泠泠不绝 / 绝 多生怪柏
.
. . .
.
.
.
.
.
.
.
D
课外赏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仰 瞩 俯 映 弥 习 弥 佳 流 连 信 宿 不 觉 忘 返。
3.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描写刻画西陵峡的奇观佳景——江流、绝壁、林木、猿鸣,表现了作者赏心悦目,热爱祖国壮丽山水的情怀。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课外赏读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上举行以“浪漫三峡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新题专列
(1)【做一回小导游】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是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学完课文之后,老师决定带你们去三峡旅游,请你联系课文的描述,为你的同学做一回小导游。(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希望你们常游此地。
新题专列
(2)【唱一曲三峡颂】三峡最壮丽,秀美天下闻。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大家为它吟诗作赋,泼墨挥毫。请根据你的积累,写两句描写三峡或长江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③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新题专列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