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真菌,它们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的结构是大致相同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成人体内大约有2×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有200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它们之间有分工也有合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猜一下小婴儿有多少细胞呢?
细胞是如何被发现的?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科学家的细胞的探索史——
罗伯特·胡克
自制显微镜
1665年,胡克(英国)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薄片,看到蜂窝状的小室,命名为细胞(cell)。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科学家的细胞的探索史——
列文·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动、植物活的细胞。
荷兰科学家
列文·虎克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科学家的细胞的探索史——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838年,施莱登根据他多年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组织结构的结果,认为:
在任何植物体中,细胞是结构的基本成分;
低等植物由单个细胞构成,高等植物则由许多细胞组成。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科学家的细胞的探索史——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1839年发表的
《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在文中他指出: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科学家的细胞的探索史——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
细胞学说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科学家
贡献
不足
罗伯特
胡克
描述并命名了细胞
观察到的是死细胞的纤维质细胞壁
列文
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了活细胞
未科学地概括生物细胞
施莱登
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未说明细胞的来源
施旺
提出“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魏尔肖
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生命的繁殖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它将人们对生物的研究从宏观领域带入微观领域。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的意义:
(1)细胞学说涉及到的2个“统一”
①统一了生物界:即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②统一了细胞:即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新细胞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分裂所产生)。
(2)细胞学说的3个“未涉及”
①未涉及细胞间或生物体间“差异性”。
②未涉及原核细胞。
③未涉及病毒。
特别提醒
1.
种类不同的细胞大小各不相同
(1)细胞的大小
①最小的细胞为
类
的细胞。
②最大的细胞为
的
。
③细胞大小以
(μm)计。
④细胞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
。
细菌
支原体
鸵鸟蛋
卵黄
微米
小
慢
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1)细胞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快。
(2)受细胞核控制的范围限制: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细胞的体积微小的原因:
那细胞不是越小越好啦?
2.
不同种类的细胞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
人体细胞的最适温度是37℃。
海底热泉附近的某些生物细胞能在110℃以上的高温中生活。
3.各种各样的细胞类型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
细胞的分类
真核生物又分为多细胞真核生物和单细胞真核生物
生物的分类
生物
细胞结构
非细胞结构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
动物
植物
真菌
酵母菌
霉菌
食用菌
放(下)衣支细蓝(子)
病毒
细胞的共同特点——细胞的统一性
※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真核细胞还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所有细胞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
※所有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多细胞生物,相同功能的细胞聚集,执行功能
例1
(2017·诸暨市校级期末)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多样性
解析
答案
√
2.(2017·湖州检测)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C.所有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活细胞产生的
D.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
√
2.(2018·浙江省高一期中考试)有关细胞学说的内容,正确的是
A.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B.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施万和达尔文的观点综合形成的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D.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
√
二、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镜头
无
成反比
镜头
有无螺纹
长度和放大倍数关系
目镜
____
________
物镜
____
_______
成正比
有
(2)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
、上下
的虚像。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目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
___________
↓
转动
,换成高倍物镜
↓
调节
光圈、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
调节
使图像清晰
转换器
相反
颠倒
大
视野中央
细准焦螺旋
放大倍数与观察效果的关系
项目
物像大小
看到的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低倍镜
大
小
少
多
暗
亮
近
远
小
大
2.细胞排列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视野中细胞呈一行排布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关系。
举例:
高倍镜下细胞数
/
低倍镜下细胞数
=
1
/
扩大倍数
(2)视野中细胞呈充满排布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举例:
高倍镜下细胞数
/
低倍镜下细胞数
=
1
/
扩大倍数的平方
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
实像
物像
b
b
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
“偏哪往哪移”
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一处污物,快速确认该污物位置(装片、目镜、物镜)的方法如下:
1
(2017·浙江校级三模)如图所示甲和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把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正确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B.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亮
C.移动装片可确定视野中的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D.若图乙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图甲右上方的细胞,从图甲转为图乙时,应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
2.(2017·温州鹿城区中学期末)在低倍镜视野中已清楚找到了物像,若换用高倍镜观察,此时通常尚需调节
A.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B.光圈和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
D.光圈和细准焦螺旋
有关显微镜使用的6个易错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3)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易错警示
(4)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物体放大后的倒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在左上方,将其移至视野中央时应向左上方移动。
(6)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