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张PPT)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
干旱、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区
土地退化
人类过度经济活动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
耕地退化
林地退化
草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一
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入侵或沙丘活化
石质荒漠化
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
盐碱化/次生盐碱化
土壤中盐分过分富集
主要与灌溉不当及蒸发旺盛有关
水土流失
湿润半湿润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山区
世界防治沙漠化形势严峻,目前世界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10亿以上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年造成至少42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我国大陆荒漠化问题典型区域分布示意图
土地沙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石漠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盐碱化:华北平原
塔里木河景观图
塔里木河下游干涸的河床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行政区划: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思考
自东向西降水和景观变化
河流
多内流河、河流稀少
动物
耐渴的动物
地貌
风蚀地貌、风力堆积地貌广布
农业
畜牧业、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城乡分布
点状、带状
位置
地形
深居内陆
距海洋远
水汽难以到达
高原面积广大
山岭的层层阻挡
青藏高原隆起
干旱
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干旱
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背景
这一位置特征导致了干旱
加剧了干旱
区域特征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自然背景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水变率大
多雨年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小结: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
发展创造条件
过
程
分散土地退化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过
程
加剧加速发展
人类活动
请根据下列框图,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b.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人为原因的表现:
为了增
加收入
无节制采掘药材发菜
严重破坏草场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被
破坏固沙植物
一些不法农民到内蒙古自治区去搂发菜,严重破坏植被,成了沙尘暴的主要风沙源之一。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天然发菜具有解毒清热、理肺化痰、调理肠胃的作用,尤其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发菜谐音"发财",与甜食搭配烹制为佳,深受广东一带人们的喜爱。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
⑴
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人口激增
燃料需求多
无节制采挖药、发菜
过度樵采
樵采天然植物
严重破坏草场
加速荒漠化
破坏固沙植物
干旱区缺乏能源的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超载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思考:掘井为什么会造成荒漠化?
斑点状荒漠圈
因为人畜活动以水井为中心,于是在水井周围就会因为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过密的掘水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受到过度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是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
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2)过度放牧
超载放牧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短期的经济利益
加速草原退化、沙化进程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过度开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缺少防护林保护
复垦困难
变成流沙地
弃耕
肥力下降,产量降低
沙质土壤易受风蚀
过度开垦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3)过度开垦
读图观察:
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
绿洲地区
(4)水资源利用不当:
①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
②主要表现:
A.过度用水导致绿洲沙漠化
B.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的危害
导致沙尘暴频发,使我国西北和北方生态环境恶化。
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渍化,使土地肥力下降,耕地和牧场面积减小,进而使农牧业减产。
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3、荒漠化的危害
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分析
1、据图及文字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本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过渡区;月均温高;蒸发量大;年降水量小且季节集中。
从当地的位置及水热条件看,均利于荒漠化的发展,因此本地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2、据图分析萨赫勒的传统游牧转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传统的游牧,对草场压力较小,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商品性的定居牧业,对草场压力较大,会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整个草场的毁灭。
3、分析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向北推进,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和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耕作面积不断扩大。萨赫勒地区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地,这些必然会加速荒漠化的发展和草场生态环境的恶化。
4、解释图中的内容?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了贫困饥荒——荒漠化加剧的恶性循环。
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可能解决这个恶性循环。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治沙+发展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新疆乡都酒业葡萄基地
新疆乡都酒业葡萄基地属于典型的中温带荒漠气候,这里降水稀少,空气炎热干燥,热量丰富,拥有超过三千小时的全国最长年平均日照,无霜期高达180天,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使乡都的葡萄具有良好的酸度和甜度。此外,在离乡都酒厂不远的地方就是有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之称的博斯腾湖,它为乡都葡萄基地带来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微气候,更加有利于葡萄的生长。
在灌溉方面,乡都葡萄基地与我国大部分葡萄园采用普通的地下水浇灌不同,乡都葡萄园的灌溉水源来自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天山冰川融水,水源纯净、远离污染,富含丰富的矿化物,为葡萄园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并且,冰川融水是由几万年形成,每一滴都很珍贵,采用喷灌或者渠灌,无疑存在巨大的浪费,对此,乡都葡萄园采用以色列高标准节水滴灌技术灌溉,每一滴冰川融水准确地滴灌在葡萄根部,渗入土壤,滋润葡萄根系,并保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直至葡萄成熟。
乡都葡萄酒
新疆乡都酒业葡萄基地-中国最大的葡萄园
(二)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荒漠化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快
植被覆盖差、气候干旱、沙丘活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牧过垦
过樵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节水农业
改善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
减少水井数量
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
东
农作区
牧区草原
干旱内陆区
西
海陆位置
少
多
降水量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绿洲地区
前沿地带
外围沙漠边缘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缺水源地区
生物
措施
工程
措施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梭梭
柠条
沙地柏
恢复自然植被
植物固沙
耐严寒干旱,根系发达,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
红柳:根系发达,耐旱耐热耐风蚀,寿命可达百年,
有药用价值,是荒漠盐碱地的造林树种
沙棘
胡杨
设置沙障——草方格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沙坡头——建在麦草方格上的绿洲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节流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e.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利于防治荒漠化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
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三北防护林
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十三五”我国荒漠化防治成绩单来了!
累计完成防沙治沙880万公顷,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
库布齐沙漠治理成果
呼伦贝尔
浑善达克沙地
科尔沁沙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正式挂牌。
2020年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以“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为主题,倡导全社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营造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