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20
1、产业转移的原因(因素),规律。
2、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概念及分类
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
一、产业转移的含义和分类
跨国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国内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产业转移?
从本质上看,企业产业转移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概念区别
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产业比重由第一产业占主导,逐渐过渡到第二产业占主导,直到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
如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服务业→主要生产高附加值和现代产业
产业转移是与产业升级相伴出现的一种现象。狭义理解就是第二产业的转移,是发达地区在产业升级换代中相对落后的产业因失去优势或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发生的产业转移。实质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概念及分类
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a.某日本企业投资的纺织厂 b.某韩国企业投资的汽车厂 c.某香港企业投资的服装厂
劳动力
市场
原料、劳动力、政策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的影响
1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差异大
2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
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Made in china !
Made in Vietnam !
中国 广东
越南 同奈
请思考:
耐克公司为什么把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了越南?
?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东 亚
1、各地区工业化之初为什么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3、为什么一个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地区变成转移地
区?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
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
请思考:
如果仅从劳动力价格考虑,企业为什么不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去?
?
据统计,作为吸引投资、集中发展优势经济的载体,从1984年至2004年,中国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共6866个,规划面积达3.86万平方公里。
由于进入各类开发区的企业可以享受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开发区成为企业登记注册的首选地。
东 亚
请思考:
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为什么对企业有吸引力?
?
内部交易成本
与相关产业打交道
与地方服务行业打交道
职 工 培 训
生 产 组 织
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NCIC)
日本独资
请思考:
日本汽车企业在北京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市 场
1.从两图中你看到中国市场有什么商机?
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到岸价=50万人民币
进口费用
1)关 税=50到岸价X25%税率=12.5万
2)增值税=(12.5关税+50到岸价)X17%(税率)=10.625万
3)消费税=50万X12%(3.0L排量税率)= 6万
进口总费用
=50到岸价+12.5关税+10.625增值税+6消费税=79.125万
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日本尼桑公司一定要把汽车工厂建在中国呢?
一是整车运输不便,运费高,接近市场可以降低成本;
二是避开关税壁垒,降低成本, 增加市场竞争力。
进口汽车到国内费用计算
企业的消费市场区成为企业的投资区
企业发展的
初期一般都
在当地生产
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外转移产业
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
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常受到多方面限制,如关税、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
开辟国际市场
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劳动力质高、量足、价廉
市场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低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
吸引
促使
目的
高利润
产业转移
低成本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国家政
策调整
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
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
重工业
高科技
工业
积累资金
提高技术
加强基础工业
提高科技水平
转移方向
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日本
50年代
韩国/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60~70年代
中国东部
沿海
80年代
中国
中西部
90年代后期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
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内部交
易成本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市场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
需要,开辟国际市场
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市场广阔的
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概念及分类
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产业转移的影响
(1)从1945年到2000年,日本的主导产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2)日本产业转移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有何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轻工业 重化工业 高科技工业。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一)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达国家: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利于产业升级。
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迅速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产业转移的影响
图5.13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
(二)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深圳罗湖山旧貌
深圳新貌
(三)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
环境污染转移和扩散
1)对转移国: 增加失业人口,出现产业空洞化
2)对转移对象国:缓解就业压力
(四)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概念和分类
影响产业
转移的因素
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劳动力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市场因素
其他因素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产业转移
课堂小结
“南洋” 一词始于明、清时期我国对东南亚地区的称呼。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下南洋”的热潮,企业多雇佣本地员工。据此完成1~3題。
1.中国企业“下南洋”主要目的是( )A.提升科技水平 B.降低生产成本C.缩短运输时间 D.扩大生产规模2.企业雇佣本地员工参与管理可以( )A.提高工作效率 B.节约原料成本C.提高管理水平 D.减少沟通障碍3.“下南洋”有“推—拉”合力的驱动,下列属于拉力的是( )A.中国经济发达 B.中国人口增长快C.“南洋”基础设施建设 D.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指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在产品和生产流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20世纪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进入中国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90年代,该类型企业向中国内陆城市扩张,并且由早期合资为主的方式转变为独资为主的方式。据此回答4~6题。4.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集中进入中国沿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基础好 B.廉价劳动力C.国家政策 D.海运便利
5.对比沿海,中国内陆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 )A.市场经济制度完善 B.技术和人力资源成本低C.与周边国家贸易量大 D.地方政策更优惠
6.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进入中国方式的转变,最主要目的是( )A.知识产权的保护 B.经济利益最大化C.便于生产经营管理 D.提高资本利用率
下图为在华跨国公司不同功能环节的比重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
7.改革开放以来,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影响显著增大的因素是( )A.科技 B.市场C.劳动力 D.动力
8.1992年后,在华跨国公司不同功能的比重变化说明跨国公司( )①在华投资产业链不断完善 ②在华投资成本不断降低③在华投资功能不断升级 ④在华总部数量不断减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
LED(发光二极管)由于能量利用率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光源。该产业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工厂手中,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但近几年该产业逐渐从台湾转移到福建、江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台湾地区的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读下图结合材料完成9~11题。
9.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是因为该产业( )A.以高科技投入为核心的经营策略 B.产品的生产过程高耗能、高污染C.上下游工厂间有紧密的工业联系 D.终端成品具有标准化的产品规格10.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一般是A.衬底制备 B.外延片制造C.LED芯片生产 D.应用产品生产11.福建与台湾在LED产业的分工合作,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福建在LED产业上游占据主导地位 ②福建企业难以在合作中触及核心技术,赶超空间不足 ③降低台湾LED产业的生产成本 ④台湾LED应用产品的需求量减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上海海立集团为全球空调压缩机巨头。2017年印度家庭空调保有率仅为5%,现已成为海立集团最重要的海外市场,2013年该集团在古吉拉特邦的工业中心艾哈迈达巴德市(如图)投资建厂,产品出口中东地区的用时大大缩短。近年来,该工厂实施原材料本地化战略,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说明印度能够成为海立集团最重要海外市场的原因。(2)分析海立集团在印度首选艾哈迈达巴德市建厂的原因。(3)简述海立集团印度工厂原材料本地化战略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