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导入新课
你知道视频中的老人是谁吗?
他留下的关于智慧和道德的观点今天还有用吗?
导入新课
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
?
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于1925年以前
导入新课
关注生活并思考生活的人,无论是散文家还是数学家他的笔下都会流露出对生活的哲思。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又会写出怎样带有哲理的文字呢?让我们走进《我为什么而活着》,来看看他的生活感悟吧!
导入新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哲理。
2.体会文章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感受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è
j
ì
lì
遏制 孤寂 战栗
yuán
bó
cì
边缘 微薄 赐予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自主学习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我为何而生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自主学习
渴望爱情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自主学习
本文所论述的“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这种安排是很有见地的。
2.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关于“爱情”的论述?
自主学习
3.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
追求知识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儿童
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自主学习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的脉络:
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
自主学习
1.你认为爱情的真谛是什么?用世上广为流传的美好爱情故事加以佐证。(同学们渴望爱情吗?渴望什么样的爱情?哪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
梁祝跨越世俗的爱情,牛郎织女的人神之恋,泰坦尼克号的生死之恋,周恩来邓颖超的志同道合之恋……
2.如何理解“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句话?
明确:作者寻求爱情,实际上就是在寻求美好的仙境,寻求仙境中的美——对爱情的渴望,实质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探寻。
合作探究
3.如何理解作者对知识的追求?
了解数字如何支配万物,我们就明白了世间万物产生、发展、变化和消失的规律。追寻这些知识,似乎就可以揭开这是世界的神秘面纱,了解整个人类的真实面目。即对“真理”的追求。
4.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顺序能否颠倒?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社会责任程度更深。
5.如何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合作探究
在罗素动荡的一生中,他有过深深的痛苦,也曾陷入绝望,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如此强烈,犹如飓风一样,给他以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从绝望中奋起。他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得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
人生的责任。总之,这句话是说,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的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合作探究
6.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合作探究
7.作者说“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又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请思考一下,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
合作探究
作者胸怀广阔,勇于担当。要为解除天下百姓的苦难而活着,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的;
作者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北觉得痛苦的生活是值得的;
苦中伴随着乐,如求得爱情会带来欢愉,同时征服了苦难也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的;
虽然作者最终没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合作探究
8.你从全文中体会到作者具有怎样崇高而伟大的情操?
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仙境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
合作探究
罗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他一生都在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和他的妻子一起被判两个月的监禁。他认为值得,是因为他一直把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作为自己的梦想,而且他一直也是这样做的。
课堂总结
古人常言“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学们,人不会因为得到许多爱而觉得人生有意义,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而肯定生命的价值。希望大家能心存美好,牢牢掌握知识本领,心怀天下,为创造人人追求的理想世界而努力。
课堂总结
我为什么而活着
2
1
3
4
我寻找爱情。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
课堂总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哲理。
2.体会文章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感受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阐明的观点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美及语言中作者赋予的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罗素”的视频:你知道视频中的老人是谁吗?他留下的关于智慧和道德的观点今天还有用吗?
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
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于1925年以前
关注生活并思考生活的人,无论是散文家还是数学家他的笔下都会流露出对生活的哲思。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又会写出怎样带有哲理的文字呢?让我们走进《我为什么而活着》,来看看他的生活感悟吧!
二、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二)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本文所论述的“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这种安排是很有见地的。
3.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饥饿中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的脉络: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
三、合作探究
1.你认为爱情的真谛是什么?用世上广为流传的美好爱情故事加以佐证。(同学们渴望爱情吗?渴望什么样的爱情?哪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
梁祝跨越世俗的爱情,牛郎织女的人神之恋,泰坦尼克号的生死之恋,周恩来邓颖超的志同道合之恋……
2.如何理解“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句话?
明确:作者寻求爱情,实际上就是在寻求美好的仙境,寻求仙境中的美——对爱情的渴望,实质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探寻。
3.如何理解作者对知识的追求?
了解数字如何支配万物,我们就明白了世间万物产生、发展、变化和消失的规律。追寻这些知识,似乎就可以揭开这是世界的神秘面纱,了解整个人类的真实面目。即对“真理”的追求。
4.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顺序能否颠倒?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社会责任程度更深。
5.如何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在罗素动荡的一生中,他有过深深的痛苦,也曾陷入绝望,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如此强烈,犹如飓风一样,给他以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从绝望中奋起。他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得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
人生的责任。总之,这句话是说,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的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6.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7.作者说“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又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请思考一下,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
作者胸怀广阔,勇于担当。要为解除天下百姓的苦难而活着,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的;
作者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北觉得痛苦的生活是值得的;
苦中伴随着乐,如求得爱情会带来欢愉,同时征服了苦难也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的;
虽然作者最终没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8.你从全文中体会到作者具有怎样崇高而伟大的情操?
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仙境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
四、课堂小结
1.罗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他一生都在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和他的妻子一起被判两个月的监禁。他认为值得,是因为他一直把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作为自己的梦想,而且他一直也是这样做的。
2.古人常言“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学们,人不会因为得到许多爱而觉得人生有意义,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而肯定生命的价值。希望大家能心存美好,牢牢掌握知识本领,心怀天下,为创造人人追求的理想世界而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