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两篇》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短文两篇》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6 11: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答谢中书书》
1、总领全文的句子:
2、写早晚景色的句子:
3自康乐以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1、月下美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
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色地句子(总领全文的句子):
2、正面描写水的清澈的句子:
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
3、用比喻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的句子:
5、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
感叹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
字音: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1、总领全文的句子:
2、写早晚景色的句子:
3、由静景转入对动景描写的句子:
4、写四季景色的句子;
5、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
表现绚烂辉煌景色的句子
6、用感慨总括全文的句子
1、《答谢中书书》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1、苏轼(宋)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选自《苏轼文集》
字音:

庭下
藻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月下美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抒发感情的句子(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赏月的原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
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赏析文中写月下美景的句子。
用比喻写景,生动形象的写出
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和竹柏倒影
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
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
美妙境界。
你怎样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
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停顿: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停顿: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停顿: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红体字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能与其奇者
(
消散
)
(

)
(
坠落
)
(鱼)
(
参与,这里指欣赏
)
翻译下面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欣赏课文
揣摩妙点
说美文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示例: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悟美情
背诵比赛:
最快最好的一组为优胜
(1)四人小组接力背诵。
(2)四人小组齐背比赛。
课外作业
1.默写课文
2.你最欣赏文中哪几句文字写一段赏析文字或对文中景物展开描写。
陶弘景――南朝梁时人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作者简介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写作背景
清流见底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读懂文意